近期,甲骨文公司(Oracle)宣布將OpenAI的最新人工智能模型GPT-5嵌入到其云服務和軟件即服務(SaaS)應用中。這一舉措將生成式AI的能力擴展到企業的數據庫、HR、財務和供應鏈工具,為企業客戶提供了更加智能化的解決方案。
《華盛頓郵報》發文稱,備受期待的新一代GPT-5大模型的性能沒有達到一些科技界人士的預期,這使得他們開始重新思考“超級智能”實現的速度,質疑AI能否像一些高管所宣傳的那樣能夠快速趕超人類。
GPT-5正式發布,雖然在測試集上登頂,但用戶反饋卻褒貶不一,不少用戶希望能保留GPT-4o。OpenAI希望通過增加模型路由功能,來達到以不同模型,不同算力成本滿足不同用戶需求的目標。
據《華爾街日報》最新報道,OpenAI 備受關注的下一代人工智能模型 GPT-5(代號 Orion)研發進展不及預期,該項目正面臨重大挑戰。
在最新消息中,OpenAI計劃在今年夏季發布GPT-5,這一新一代模型的性能大幅提升,有望進一步推動OpenAI的營收增長。奧特曼在不久前的一次推文中暗示OpenAI的產品將改變人類歷史,而最近在硅谷的活動上,他更是表示GPT-5的性能提升將超出預期。
隨著OpenAI估值逼近1000億大關,山姆·奧特曼的野心再也藏不住了。他不再滿足于血拼谷歌和蘋果,而是直接向算力霸主英偉達開戰。
大模型的開源和閉源之爭一直是行業內爭論的焦點,這種爭論,與移動互聯網時代的Android與IOS之爭有異曲同工之妙。有意思的是,各個AI大廠對于開源還是閉源的選擇也不盡相同。
更好的GPTs;更好的推理能力;對喚醒/行為程度的控制;視頻模型;個性化;更好的瀏覽;開源,將是OpenAI在2024年要實現的目標。
8月1日消息,在生產式AI領域,OpenAI的GPT已經成為標桿,而且他們升級的速度實在太快了,別人追GPT-3.5的時候GPT-4橫空出世,差距被拉開了,現在GPT-5就要來了。
ChatGPT的開發者OpenAI已經向美國專利商標局(USPTO)提交了“GPT-5”的商標申請。這一消息是由商標律師Josh Gerben在推特上分享的。
目前人工智能相關監管的一個重要挑戰是難以衡量和跟蹤進展。具體來說,有編號的版本產品只是為了強調技術的明確發展,但并不能說明具體的技術進步程度,這實際上只是一種 " 營銷工具 ",例如 iPhone 35 要比 iPhone 34 好。
海藝AI的模型系統在國際市場上廣受好評,目前站內累計模型數超過80萬個,涵蓋寫實、二次元、插畫、設計、攝影、風格化圖像等多類型應用場景,基本覆蓋所有主流創作風格。
IDC今日發布的《全球智能家居清潔機器人設備市場季度跟蹤報告,2025年第二季度》顯示,上半年全球智能家居清潔機器人市場出貨1,2萬臺,同比增長33%,顯示出品類強勁的市場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