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詐騙電話與詐騙短信一直成為困擾手機用戶的一大煩惱,而詐騙電話與短信之所以能夠精準的面向網民實施詐騙,主要還是因為個人信息的泄露愈演愈烈。近日,央視《生活圈》欄目邀360手機衛士安全專家共同揭秘我們的個人信息為何這么容易泄露出去。
無處安放的個人隱私
日前,家住河北省的任先生接到一通電話,對方操東北口音,聲稱有人雇他收拾任先生,要求任先生花錢消災。起初任先生對這位陌生人說的話并不相信,但接下來對方的一番話讓他目瞪口呆。
圖1:河北省的任先生接到一通電話,聲稱有人要“收拾”他
任先生表示,對方將任先生孩子在哪兒上學,以及具體的班級、身份證號等等信息都說的特別清楚。任先生表示當時特別害怕,腦子一片空白。在對方的威脅下,恐懼讓任先生選擇了立刻匯錢。
圖2:對方準確說出任先生隱私信息
經過偵查,警方將犯罪嫌疑人成功抓獲。警方同時發現,任先生并不是唯一的受害者,這種騙術的成功率極高,騙子在兩天內就騙了五個人的“消災錢”。360手機衛士安全專家指出,這種冒充黑社會進行詐騙的第一步,就是在網絡上購買個人信息。
個人信息泄露與交易形成灰色產業
那么,個人信息是否能夠在網上買到?
圖3:個人信息在網絡上能夠被交易
報道指出,通過網絡搜索,很快能夠找到幾位聲稱能夠出售個人信息的賣家。廣告上標明,賣家提供各類型的客戶資源,包括股票、房產、車主、保健品、收藏品等不同類型的客戶電話號碼。記者嘗試聯系上了其中的一位賣家,賣家表示,不僅可以出售手機號碼,就連客戶的身份證號碼、姓名、照片等信息也可以一并出售,開價8分錢一條。
揭開個人信息泄露的黑面紗
這些海量的個人信息是怎樣傳播泄露出去的呢?
記者與360手機衛士安全專家做了現場連線,在一部裝有假冒“中國建設銀行App”的手機上,記者打開這個App,App提醒用戶要立刻升級才能使用,而在升級時則需要填入自己的身份證號、手機號碼、銀行卡號與密碼等信息。
圖4:央視攜360手機衛士專家揭秘個人信息是如何泄露的
根據360手機衛士安全專家的演示,記者填寫完相關信息并點擊確認之后,騙子的手機上就立馬收到了信息,同時,記者手機收件箱里的全部短信也被轉發到騙子手機中。
生活中有哪些場景有可能導致個人信息泄露,我們又該怎樣去防范個人隱私的泄露呢?
360手機衛士安全專家介紹,平時我們在注冊網站帳號時填寫的各類信息,如果這個網站的數據庫不夠安全,那就有可能被黑客利用漏洞來攻破,從而導致泄露。另外,手機上的木馬App也是導致個人信息泄露的一大途徑。釣魚網站也是導致個人信息泄露的主要途徑之一。此外,在公共場所連接了一些沒有密碼的公共wifi,一旦連上這種釣魚wifi,那么用戶手機所有上傳下行的數據都有可能被全部竊取。
360手機衛士安全專家專門提出了五點建議:一、盡量避免“一個密碼走天下”的網絡使用習慣,在不同的地方設置不同的密碼;二、盡量從正規的應用商店下載App,以便確保下載過來的App安全可靠;三、經常搜索官網信息,卻分釣魚網站與官網的異同;四、在公共場所上網時,盡量不要連接公共的不明來源的免費wifi,以免數據被意外竊走;五、在電腦或手機上安裝360手機衛士等主流的安全軟件,這些安全軟件能夠很好地為用戶樹起一道防火墻。
來源:XXX(非中文科技資訊)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請尊重版權保留出處,一切法律責任自負。
文章內容僅供閱讀,不構成投資建議,請謹慎對待。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如發現本站文章存在問題,提供版權疑問、身份證明、版權證明、聯系方式等發郵件至news@citnews.com.cn。
海藝AI的模型系統在國際市場上廣受好評,目前站內累計模型數超過80萬個,涵蓋寫實、二次元、插畫、設計、攝影、風格化圖像等多類型應用場景,基本覆蓋所有主流創作風格。
IDC今日發布的《全球智能家居清潔機器人設備市場季度跟蹤報告,2025年第二季度》顯示,上半年全球智能家居清潔機器人市場出貨1,2萬臺,同比增長33%,顯示出品類強勁的市場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