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談網訊 上月底,在美年大健康復牌的同時,愛康國賓向媒體公布再度起訴美年大健康侵犯其軟件知識產權。據了解,這是自愛康國賓2015年宣布私有化以來,第三次與美年大健康公堂相見。體檢行業硝煙再起,大健康行業競爭之烈可從此次事件窺見一斑。
業內人士表示,從美年健康發布的一季報數據看,美年大健康公司2016年第1季度虧損1.29億。本季度凈利潤環比上季度下降171.02%。可見,美年收購愛康國賓很可能是出于提振股民新人拉升業績而放出來的“毒丸計劃”。
消息稱,2014年11月開始著手實施的針對慈銘體檢的收購的美年健康,一舉由當年排名第二直接上升到第一位置。此外,2015年11月美年健康還試圖以敵意收購方式參與在美上市的愛康國賓私有化方案。
業內人士分析稱,民營體檢格局初步形成。美年健康如果能成功并購愛康國賓則意味著國內商業體檢領域三成以上市場份額被其占有。對于美年來說,通過并購可以輕松改變國內商業體檢市場格局何樂而不為。
顯然,并購并非一帆風順,在愛康國賓私有化過程中的扮演野蠻人身份的美年健康承受被收購對象收購對象的估值過高等多重問題。整合上,美年健康也存在不足,此前收購對象慈銘體檢盈利能力有所下滑,成功并購愛康國賓能否讓業績提升也待市場拷問。
業內人士擔憂,此前多起商業并購案例中因被收購團隊關鍵人物出走造成并購方損失慘重。加之,體檢行業人的因素更為關鍵。因此,并購后如何消弭內亂也是每個并購企業要面臨的難題。
美年健康多年來發展的脈絡是通過并購的步伐來擴張市場。早先,美年健康通過收購深圳瑞格爾獲得瑞格爾旗下四家體檢中心。收購深圳瑞格爾資產回報并未達到美年大健康預期。因此,過分渲染收購愛康國賓后的經濟效益無太多實際意義。
此外,業內人士分析,美年頻頻收購體檢資產只為嘗到以投資換業務的甜頭。美年健康第一大客戶“富士康科技集團”是通過收購深圳鴻康杰才納入公司客戶名單中。在后續中,美年與多個公司聯合成立健康保險公司也就不奇怪。
業績下滑下的美年健康以股權投資的形式,來獲取潛在客戶資源的方式并不可取。為尋求客戶而產生并購更是脫離一個公司正常并購評估的范疇。
來源:XXX(非中文科技資訊)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請尊重版權保留出處,一切法律責任自負。
文章內容僅供閱讀,不構成投資建議,請謹慎對待。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如發現本站文章存在問題,提供版權疑問、身份證明、版權證明、聯系方式等發郵件至news@citnews.com.cn。
海藝AI的模型系統在國際市場上廣受好評,目前站內累計模型數超過80萬個,涵蓋寫實、二次元、插畫、設計、攝影、風格化圖像等多類型應用場景,基本覆蓋所有主流創作風格。
IDC今日發布的《全球智能家居清潔機器人設備市場季度跟蹤報告,2025年第二季度》顯示,上半年全球智能家居清潔機器人市場出貨1,2萬臺,同比增長33%,顯示出品類強勁的市場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