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年直播成了最大的“超級IP”,從游戲到綜藝,再到真人秀、在線購物等,各行業都在嫁接直播模式。除了娛樂直播持續火熱之外,教育直播這一新興領域也逐漸受到資本市場和平臺機構的青睞。
一方面是不少直播平臺相繼推出教育直播,比如YY推出的YY教育,斗魚也在今年4月推出了魚教魚樂教學板塊,映客也在提出自己的“直播+”模式,未來對教育行業也是垂涎三尺。
另一方面,滬江、學而思、新東方在線等純粹的在線教育平臺也在推出自己的直播平臺,其中滬江更是引入前360直播云總經理陸堅加盟,希翼通過專業人士助力平臺的直播夢。
對于娛樂類直播平臺切入教育領域更多的是閑敲棋子式完善直播種類,屬于跟風是的戰略防御,對行業發展意義不大。而對于滬江等教育機構殺入直播領域,更多的是戰略進攻,那么氣勢兇猛的滬江們能否在直播領域實現“諾曼底登陸”那?
在線教育這包“干吃面”:捯飭不出“滿漢全席”的味
首先,我們從在線教育的本質上來看,在線教育、直播課堂等教育機構本質上是對當前教育體系的一種填充,說白了就是“零食”,頂多算是“干吃面”,連“泡開的桶面”都算不上,還整天叫囂著“教育+直播”,一包“干吃面”,何必裝腔作勢擺“滿漢全席”的譜那?直播教育叫囂的再厲害,畢竟存在距離感,就像VR再談沉浸感也始終難以達到身臨其境的效果。直播中老師不易及時發現每個學生的表情、心理變化,老師一味灌輸,學生不能隨時停下來思考、消化知識。
直播主要通過手機聽課,對于中小學生來講,自控能力較差,“直播+教育“很有可能會成為他們向家長申請購買手機的一個看似無可反駁的理由。這不僅讓筆者想起了當年求學期間購買的電子詞典,電子詞典確實能用來查英語單詞,但用來查單詞的頻率明顯低于用來玩游戲,這是一個不可避免的場景,“教育+直播”無形中充當了“我不殺伯仁,伯仁卻因我而死”的角色。
其次,目前教育直播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既要保證教學質量,又要較好吸引學生注意力。目前,在線直播教育平臺面臨的最大難題是如何對教育內容質量有所規范。教育直播和普通的娛樂直播不同,其受眾大部分是學習者,如果教學內容不規范,將會對學習者造成不利影響。
另外,直播還有政策風險。9月9日,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在網站刊文,下發《關于加強網絡視聽節目直播服務管理有關問題的通知》,向直播行業祭出一記“重拳”。通知規定,直播平臺必須“持證上崗”,并且在開展直播活動前,要將相關信息報屬地省級以上新聞出版廣電行政部門備案。直播浪潮下,教師作為直播流程中的重要一環,講課形式不僅要符合直播的寓教于樂的風格,如今還要隨時面臨著政策法規。當然不少人對此提出不解,娛樂類直播,內容低俗,甚至偏色情,作為整飭的重點對象情理之中,那么教育類直播在內容上應該不會出現這種問題。非也,教育直播中,法律風險亦不算少,比如政治歷史類課程,涉及到當下的時政敏感問題,直播的形式在互聯網上不排除引發“蝴蝶效應”,從而殃及直播平臺,譬如前段時間在映客上,有位八十多歲的奶奶級主播在講述文革期間的事情,部分教育機構為了提升考證、升學概率,甚至冒著泄露真題的風險,這都是教育直播要面臨的問題。
直播不僅面臨著廣電總局的監管,還有可能引發證監會的監管。我們可以參照同樣火爆的VR行業。今年 5 月,證監會叫停上市公司的跨界定增,涉及到互聯網金融、游戲、影視、VR四個行業。比如一家鋼鐵企業不能通過定增收購或者募集資金投向上述四個行業。同時,這四個行業的并購重組和再融資也被叫停。到了6 月,證監會再度出手,表示將重點核查影視、VR 等熱門虛擬經濟并購重組案。很快,證監會便啟動了調查,對已完成的并購重組但未實現業績承諾的上市公司進行抽查。其中,VR 這樣的能讓上市公司高溢價開展并購重組的項目是被重點考察的。直播與VR等行業類似,同為當下的“現象級IP”,在模式上也可以和其他行業結合,“VR+”、“直播+”,照當前直播行業這么一個勢頭發展下去,基因匹不匹配的行業都在“+直播”,未來不排除同樣被監管的可能。
直播作為一項新的媒介形式,其成本并不低,據藍鯨TMT的測算,按照去年的標準來算,直播平臺的帶寬通常取本月帶寬峰值月結,如果按照峰值100萬人來結算,就意味著帶寬為1.5T(1T=1024G),1.5T現在市場價最低大約是每月3000萬。而不少平臺峰值人數往往不止百萬。網絡直播平臺還是不得不面對,此前視頻網站的宿命。
”教育+直播“看似解決了教育不公平問題,但背后卻是在加劇教育不公平。在線直播互動平臺對技術的要求較高,導致運營成本和建設成本比較高,對于相對落后的城市來說,硬件、技術層面的障礙亟待跨越;其次, 信息化社會存在著“數字鴻溝”,即“信息富有者和信息貧困者之間的鴻溝”,且技術越發展,兩者間差距越大。因技術的差異城鄉差距存在擴大的趨勢,導致城鄉的學生獲取知識渠道、能力等的差距也會逐漸擴大,并不會改善教育不公平反而會導致教育更加不公平。
再從當下的教育形式來看,以職業教育為例,職業教育來講分為兩類,而且是赤裸裸的兩類,一個是純證書,另一個就是純技術。證書類無非就是成人自考類的,這個就是為了拿證,至于學習效果如何,沒幾個人在乎的,用人單位對此也是心知肚明,因此職業教育采用直播無非是為了宣傳訴求。另一種就是純知識類的,如今計算機火爆,不少剛走出校門的學生選擇報考該類IT培訓,哪有什么網校、直播可言,都是面對面的封閉式高三沖刺般的學習強度。純證書類的教育模式直播雞肋化,純知識技能類的,直播又很難發揮教學目的,在職業教育上直播處于一種尷尬境地。
從盈利上來看,據互聯網教育研究院發布的《2015年中國在線教育產業藍皮書》,受調查的400家在線教育公司中,70.58%的公司處于虧損狀態,13.24%的公司處于持平狀態,僅有16.18%的公司保持盈利狀態。同時該報告也預測,由于新進入的項目非常多,而且已經有一部分項目死亡,整體上盈利的在線教育企業預計不超過5%,而收支平衡的約在10%,死亡率約在15%,虧損率約在70%。當前多家在線教育機構試水直播課程,是整個行業尋找新盈利業態的表現。但直播課程授課場景與傳統的錄播課程類似,只是換了一種形式,在全社會教育生態和數據共享意識尚未形成的背景下,“教育+直播”模式要真正撬動教育行業,很難一下子就將在線教育盈利難的問題解決,反而很有可能受居高不下的直播成本所累,將行業帶入新的冰點。
誠言,有些行業確實適合引入直播,比如網購行業,通過視頻直播可以更加看清物品真實面目,緩解了“賣家秀”與“買家秀”之間的尷尬差距。另外網購大多數商品屬于沖動型消費,借助直播可以很快速的將流量轉化為銷量。但直播并非“萬應錠”,教育是一個比較分散的需求,每個人對教育的需求不一樣,而人們對娛樂的需求卻存在共性,再加上學習對大多數人來說是一件比較痛苦的事情,所以教育直播難以形成風靡全民之勢。
為賦新詞強說愁:“教育+直播”多點真誠,少點套路
既然“直播+教育”問題頗多,但仍舊有不少在線教育平臺紛紛引入直播模式,在筆者看來,滬江等公司頗有一番“少年不識愁滋味,為賦新詞強說愁”的韻味。
猴急似的進入直播領域在筆者看來不過以下原因:
資本市場講故事。
“股市=股市”這個套路大家都懂。通過編制一個“模糊正確”的商業模式,借此來影響公司估值以及股價。不得不承認,當下各行業引入直播著實有利于股價的提升。據悉,去年11月24日,秒拍和小咖秀的母公司一下科技宣布完成由新浪微博領投的2億美元D輪融資,次日,微博股價上漲3.76%。今年五月份,新浪微博內置一直播,正式進入視頻直播領域。新浪微博在美國納斯達克上市的微博股價上漲2.8%至27.54美元,市值首次突破60億美元,創下了上市以來的新高。國外方面,近日社交網絡Twitter正準備開發一款APP版本,進駐蘋果機頂盒(Apple TV),提供體育賽事直播。這一消息導致Twitter周一股價暴漲了7%。
公司切入熱門領域或行業的魅力可見一斑,五月份證監會叫停上市公司的跨界定增,涉及到互聯網金融、游戲、影視、VR四個行業,也從側面反映出熱門行業對公司股價的影響,但故事再動聽那也是別人的故事,微博、Twitter、綜藝娛樂做直播有著天然的重疊基因.滬江等在線教育機構做直播多少有噱頭成分,即使短期內對估值,股價有拉升作用,但故事總有破滅的一天,直播一退潮,裸泳者永遠是最尷尬的。
戰略借勢需要。
在營銷上,有兩個常見的概念,一是借勢,另一是造勢。相比起借勢來講,造勢風險高、成本高、不可控因素更多,我們以杜蕾斯為例,不管是最近的蘋果無線耳機還是滴滴收購優步中國,杜蕾斯借勢文案都是刷屏級的,可一到造勢卻懵逼了不少,今年4月份杜蕾斯策劃“百人試戴杜蕾斯”活動,網民恍如被人愚弄了一樣,忍不住大罵“腦殘拍的直播”、“有停尸間的感覺”、“史上最無聊的一次直播”、“杜蕾斯我給了你信任,你卻對我放了個屁”等,更有人直指要罷用杜蕾斯。借勢大神想造勢成功也并非易事。
在品牌上講究借勢,在戰略上同樣需要,戰略上的造勢較之借勢同樣難度升級不少。比如樂視硬生生的造出來個生態、生態化反概念,引得頗多非議,連離職高管張思宏都不忘走之前踩上一腳,并吐上一口,一套新的戰略說服內部尚且困難重重,再讓外界去認可,那更是難上加難,可見戰略上自吹自擂的造勢比營銷上造勢難度高太多了,樂視尚且如此,別提名不見經傳的小公司們了,因此滬江們引入直播也是一種戰略借勢需要。
移動戰略的訴求。
眾所周知,提及直播,我們頭腦中出現的場景都是網紅主播們拿個手機在進行直播。相比較其他教育類APP類產品來講,直播給人的感覺更加偏移動端,現在各互聯網公司都在宣傳自己移動端布局,在線教育切入直播市場,更能代表著自己移動端的布局,因此,從認知上來講直播相當于移動端戰略里的“王炸”,布局直播等同于布局移動端,說出去多么的牛逼哄哄啊。往大了說,誰能卡位直播市場,就相當于教育市場移動端的“門票”,說出去多么的富麗堂皇,蓬蓽生輝。
腦殘式跟風。
O2O火爆,一大批公司搖身一變成了020公司。P2p火爆,一大批公司成了P2P公司,P2P爛大街了,科技金融(fintechul)又成了新的“人皮面具”,近日政府一紙監控落地,懵逼了一片。教育直播同樣如此,大的教育公司切入直播市場,”承認吧,你既不懂直播,又沒有資金支撐,還跟著瞎咋乎,只是恐置身于行業之外。街上全是抬頭望天矗立不動的人,只有你一人是因為想要止住鼻血“。
直播正火之際,滬江們加以盲目引用,“為賦新詞強說愁”。最終當直播風口一過,終將“而今識盡愁滋味,欲說還休。欲說還休,卻道天涼好個秋。”
劉志剛,資深媒體人,專注TMT領域深度報道。個人微信13124791216.訂閱號:VIPIT1.
聲明:本文內容和圖片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藍鯨TMT網立場,轉載需注明本文出處及原創作者姓名!
來源:XXX(非中文科技資訊)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請尊重版權保留出處,一切法律責任自負。
文章內容僅供閱讀,不構成投資建議,請謹慎對待。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如發現本站文章存在問題,提供版權疑問、身份證明、版權證明、聯系方式等發郵件至news@citnews.com.cn。
海藝AI的模型系統在國際市場上廣受好評,目前站內累計模型數超過80萬個,涵蓋寫實、二次元、插畫、設計、攝影、風格化圖像等多類型應用場景,基本覆蓋所有主流創作風格。
IDC今日發布的《全球智能家居清潔機器人設備市場季度跟蹤報告,2025年第二季度》顯示,上半年全球智能家居清潔機器人市場出貨1,2萬臺,同比增長33%,顯示出品類強勁的市場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