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充電樁信息泄露風險”、“二維碼病毒”、“人臉識別安全風險”、“個人信息泄露”,2017年3.15晚會上,信息安全問題再度引發大眾廣泛關注。與此同時,騰訊電腦管家攜手企鵝智酷、騰訊手機管家、騰訊較真平臺,聯合發布“網上315:中國網民受騙與維權大調查”,集中采訪了16083名網民,對當前備受關注的個人信息安全威脅、電信網絡詐騙、新型病毒木馬等方面進行了深入剖析,提醒網民提高安全意識,防范各類網絡安全威脅。
全年電腦中毒8.2億次 部分木馬病毒可致信息泄露
近年來,隨著不法分子技術手段的不斷升級,各類新型木馬病毒頻現,再加上網絡熱劇、電影、游戲市場的火熱,使得偽裝成相關內容的木馬病毒難以防范。據調查顯示,2016年全年新增病毒1.48億,共有8.2億次機器中病毒,騰訊電腦管家幫助用戶攔截病毒次數超過47億次,平均每月為7000萬臺中病毒PC進行病毒查殺。這些木馬病毒類型多樣,會對電腦造成不同程度的危害,其中盜號木馬、遠控木馬等會竊取網友社交賬號、游戲賬號等個人信息。該類木馬病毒通過感染電腦,竊取用戶電腦的個人信息,造成用戶姓名、電話、賬號、密碼等個人資料泄露。目前,不法分子利用木馬竊取用戶信息已經形成“產業鏈”,騰訊電腦管家也已多次攔截此類木馬攻擊。
不僅如此,為保護用戶信息安全,騰訊電腦管家還攜手QQ聯合推出帳號寶功能。該功能可以對QQ 聊天記錄中的敏感關鍵詞進行隱私保護提醒(各類帳號、密碼、轉賬、付款等等),查殺電腦中各類竊取隱私的病毒和木馬,攔截各類套取個人隱私信息的釣魚網站,并對QQ郵箱的文件進行保護。凡是用戶確認需要粉碎的文件,將會從電腦中徹底刪除,不可用任何方式恢復,以確保用戶個人隱私不被竊取。
97%網民曾遭遇電信詐騙 騰訊電腦管家新功能可防范
去年,隨著準大學生徐玉玉被騙走學費不幸離世、清華大學教師被騙1760萬等電信詐騙案件的相繼發生,在這些案件中,騙子均對受害者的信息了如指掌,“指名道姓”地開展騙術,輕而易舉將其引入圈套,其背后折射出公民個人信息的嚴重泄露。在今年3.15晚會上,手機充電樁的安全問題揭開了泄露個人隱私事件的新手段,而一個“寓教于樂”的小短劇更是再度引發社會對個人信息安全的關注,F場,主持人帶領著“黑爪三人組”上臺載歌載舞,用輕松幽默的rap說唱形式向觀眾演繹了電信詐騙的危險和個人信息安全的重要性。
調查中,騰訊電腦管家發現,97%網民曾遭遇過電信詐騙。通常在電信詐騙中,不法分子會以各種信息為由,誘導受害者點擊鏈接進入釣魚網站,填寫身份證、銀行卡賬號木馬等個人信息,然后騙取短信驗證碼或密碼器字串密碼等驗證信息,從而進行銀行卡后臺轉賬,造成受害者巨大的資金損失。
據騰訊移動安全實驗室數據顯示,2016年詐騙短信總數達1.13億,詐騙電話標記數量總數為1.64億。不斷變換作案手法的電信詐騙給群眾的財產安全帶來極大威脅的同時,不法分子采取的“海選”戰術也嚴重影響著群眾的日常生活。鑒于電信詐騙日益猖獗的形勢,騰訊電腦管家已上線詐騙信息查詢窗口。用戶如果遇到不確定情況,可在新版本中找到該窗口,輸入可疑電話、網址、銀行卡號進行查詢,以免落入不法分子的圈套。
二維碼成病毒傳播新陣地 掃時要注意辨別
“掏出手機掃個碼,不再現金和刷卡。”今年央視3.15晚會上曝光了一種新型詐騙方式:掃二維碼詐騙,不法分子通過仿照將帶有病毒的二維碼貼在原本正常的二維碼上面,誤導用戶訪問違法網站從而獲利。
隨著移動互聯網的快速發展,使用便利、用途廣泛的二維碼技術成為“互聯網+”連接線上線下的關鍵入口,掃碼支付、認證等已成為人們消費和生活中的新習慣。目前,網絡上二維碼制作和掃描軟件非常多,且生成的二維碼信息人眼難以辨別,其中儲存的信息容易被不法分子所利用,常常會出現被篡改、泄露,植入木馬病毒或不良信息等嚴重安全隱患,很多人在購物、獲得服務的同時,不經意間“掃一掃”就可能中招。
對此,騰訊電腦管家安全專家建議網民,不要隨意掃描陌生環境下的二維碼,在掃碼時注意辨別二維碼的真偽,掃描二維碼后可以通過域名來辨別網站的真假,若出現任何非共享單車官方鏈接或軟件的提示,都應該提高警惕。此外,可以下載騰訊手機管家等安全類軟件,可有效防止二維碼病毒。
文章內容僅供閱讀,不構成投資建議,請謹慎對待。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海報生成中...
海藝AI的模型系統在國際市場上廣受好評,目前站內累計模型數超過80萬個,涵蓋寫實、二次元、插畫、設計、攝影、風格化圖像等多類型應用場景,基本覆蓋所有主流創作風格。
IDC今日發布的《全球智能家居清潔機器人設備市場季度跟蹤報告,2025年第二季度》顯示,上半年全球智能家居清潔機器人市場出貨1,2萬臺,同比增長33%,顯示出品類強勁的市場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