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直銷銀行、金融電商,還是移動金融,當今的銀行類金融機構都在打造互聯網業務平臺,努力地把自己的業務搬到互聯網的不同場景中、讓自己的服務與用戶有更多的觸點。與強調交易數據高度一致的傳統銀行業務不同,互聯網業務需要開放的架構、海量的查詢與瀏覽,以保證與外部合作伙伴進行業務整合、服務共享,甚至還要經受互聯網用戶在高峰時段帶來訪問量暴漲的挑戰。
與發展互聯網業務相伴而來,當今銀行業面臨著同質化競爭格局,打磨獨特的服務成為商業銀行競爭的更深層驅動力。而IT已經被認為是銀行打造獨特個性的基礎能力。目前,政府倡導自主可控的IT發展之路,一方面希望銀行業不過分依賴外部資源、提升系統長期的內在穩定性,另一方面也希望銀行逐漸培養自主開發、升級的IT能力,在經營定位上有所差異、百花齊放。
上述新的發展趨勢對銀行的IT架構帶來了不小的沖擊。如何在保證傳統業務穩定運行的同時,積極地向互聯網轉型?塑造適合自身的IT架構成為一條必由之路。混合架構被銀行認為是一條可行之路,但如何構建混合架構,對每一家銀行而言實踐路徑并不相同。對區域銀行、城商行這類體量不大的商業銀行來說,盡早找到適合的實踐路徑尤為重要。
用多元化的架構支撐業務創新
“如果用同心圓來比喻銀行的應用系統,最核心部分的賬務處理還是由銀行以往的經典架構來實現最為穩妥和高效,但外圍的應用,尤其是互聯網業務的應用系統更傾向用新架構來實施”,成都某區域銀行科技部負責人告訴《新金融世界》記者。
分布式計算和并行計算是目前互聯網企業常用的技術架構,對銀行而言,這是相對新的架構。隨著近年來銀行開展互聯網業務,以及與互聯網企業交流的頻繁,很多銀行都在通過運用基于X86服務器來打造分布式計算。由于有互聯網企業的成功經驗在前,可以大膽模仿和借鑒。
“我們正在準備大數據應用系統的建設,初期打算將大數據用于歷史數據歸檔和客戶行為分析兩個領域,硬件平臺計劃采用X86來實現。”北京某區域銀行科技部負責人告訴《新金融世界》記者。
由于互聯網業務的發展,目前銀行普遍面臨著不同類型賬戶管理的問題。面向互聯網業務的二、三類賬戶是否有必要與一類賬戶合并起來管理?一類賬戶是建設在銀行的經典架構之上,與二、三類賬戶的管理特點不同。
對此,該負責人認為,不同類型賬戶的合并或者分開管理各有優劣,與銀行的規模關系很大。“資產規模在千億元級別的機構,通常客戶量也不大,可以合并不同類型的賬戶做統一管理。但是資產規模在萬億元級別的銀行分開管理可能更適合。”
同時,IT業界與銀行科技應用領域也有新架構模式的演進,展現出更多元化的實踐路徑。
2016年12月,江西銀行成功部署了基于IBM LinuxONE架構的銀行柜面/定價系統,以LinuxONE在性能、穩定性及擴展能力方面的優勢,為江西銀行的業務擴展及創新提供堅實的IT架構基礎。
在與江西銀行科技部總經理李輝明的交流中,《新金融世界》記者了解到,LinuxONE是基于大機+開源軟件的一套技術體系,江西銀行在應用中既獲得了大機在高可用、高性能等方面的傳統優勢,同時通過Linux開源的應用,可以自己開發掌握應用系統的源代碼,進而提升自主研發的能力。最令李輝明感到有信心的是,基于LinuxONE的應用成本低于基于X86的總體成本。“為了達到更好的效果,我們進行了對比測試,曾經用LinuxONE與X86同時搭建了兩套目標系統,我當時也擔心如果LinuxONE的應用系統上線中出了問題,需要馬上能有其他的應用系統頂上來,保證業務不受影響,所以兩套系統基本同時開發、測試完工,最終基于LinuxONE的柜面/定價系統成功上線,且由于CPU數量少,軟件使用版權費用明顯降低、機房能耗降低、按使用量彈性計價等原因,其總體成本低于X86的總體成本。”
基于大機的技術體系是一種縱向擴展IT基礎架構,與X86的橫向擴展的技術體系截然不同,在選擇這個技術體系時,李總認為底層技術應該交由IT公司,商業銀行的IT部門應該最大可能掌握對應用系統的把控。他說:“商業銀行不可能像IT公司或互聯網企業那樣有大量的IT人員做研發與維護,大機在運行穩定性方面讓我們放心,我們就可以把精力放到對應用系統的掌握上來,LinuxONE對開源技術的支持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功能。”
打造自身實力,善用外部力量
其實,對于銀行這種商業機構而言,重要的是對IT技術的靈活應用,從而達到支持和引領業務的應用目標,無需拘泥于掌握最底層的IT技術——這些工作更應該交給專業化的IT公司去做。
在政府提倡自主可控的背景下,自主可控是目標而非手段,要實現自主可控就需要銀行的技術團隊掌握開源技術,并與銀行的應用系統進行很好的結合。
“我們虛擬化比率已經高達98%,技術團隊對虛擬化技術的掌握能力讓我們有信心通過橫向擴展實現對未來各類應用的支撐,通過虛擬化技術可實現計算資源的“一虛多”,通過應用層的控制可以實現“多虛一”,從而實現整個應用系統的并行計算和分布式計算。”成都某商業銀行科技部負責人告訴記者,“能夠實現目前的應用水平,得益于我們在5、6年前就開始了虛擬化應用,并吸引招聘了不少IT架構領域的專業級人才。”
“我們在10多年的IT應用建設過程中都堅持掌握應用系統的源代碼,這樣在軟件升級、應用創新、故障修復的過程中才能夠保證主動和高效。”李輝明說,“開源軟件入門簡單、維護難,但銀行系統不能有閃失,我們自己的團隊對應用層掌握比較多,但最底層的技術例如操作系統,是我們銀行科技隊伍不掌握的,所以我們找到了專業的外部團隊來做技術保障。基于外部服務力量的成熟和LinuxONE對現有主流開源架構的良好支持,未來,我們計劃將集中作業平臺以及大數據平臺部署于LinuxONE上,實現金融大數據應用,并以此支持銀行的經營決策。”
據介紹,LinuxONE已實現了對包括ApacheSpark、Node.js、MongoDB、MariaDB、PostgreSQL、Chef和Docker在內的主流開源及ISV工具的支持,實現MongoDB, MariaDB等數據庫性能2倍>平均水平;Docker處理容器1.5倍&分析速度4倍>平均水平。
量體裁衣VS.削足適履
“技術團隊對不同技術體系、不同IT架構相關技術的掌握程度決定了最終某個IT架構應用的好壞。”這句話背后反映了IT建設中不斷產生的矛盾,這比量體裁衣還是削足適履的選擇要更難回答。
從本質上看,IT架構是企業為實現業務目標而選用的IT基礎設施,能不能讓選用的IT基礎設施高效運轉,這與技術團隊的背景密不可分。
從短期看,按照現有技術團隊的背景特征選擇最適合的架構是一個不錯的選擇;但如果技術團隊在不斷壯大、團隊成員不斷充電學習,從動態上來看,將會更難選擇。
IT架構的建設離不開技術團隊的實施,在選擇技術架構時非常重要的是架構與技術團隊成員的匹配度;對于銀行而言,一方面要保證現在業務的穩定運行,同時要兼顧未來創新的發展方向。當前IT架構的多樣性一方面增加了銀行選擇的難度,同時也擴充了選擇的空間,需要銀行的科技管理層從IT戰略、團隊發展、技術發展、技術實現等多個層面綜合權衡。就像所有IT系統建設一樣,沒有最好的IT產品,只有最適合的IT應用;同樣,沒有最好的IT架構,只有最適合的IT架構,需要商業銀行根據自身的發展不斷地塑造與完善。(《新金融世界》雜志 諶力 )
文章內容僅供閱讀,不構成投資建議,請謹慎對待。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海報生成中...
海藝AI的模型系統在國際市場上廣受好評,目前站內累計模型數超過80萬個,涵蓋寫實、二次元、插畫、設計、攝影、風格化圖像等多類型應用場景,基本覆蓋所有主流創作風格。
IDC今日發布的《全球智能家居清潔機器人設備市場季度跟蹤報告,2025年第二季度》顯示,上半年全球智能家居清潔機器人市場出貨1,2萬臺,同比增長33%,顯示出品類強勁的市場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