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單車城市管理一直是大眾和媒體關注的焦點,8月4日,ofo小黃車被新華社以深度特稿的形式報道,通過題為《求解“單車圍城”,看共享單車治理的“成都經驗”》,解讀了ofo小黃車在成都市的科學運營管理模式。

共享單車發展體量日趨壯大,行業運營管理都亟需規范化、科學化。8月3日,交通運輸部、中央宣傳部、中央網信辦等十部門聯合印發《關于鼓勵和規范互聯網租賃自行車發展的指導意見》,規范共享單車發展。在這樣的大背景下,ofo小黃車“成都經驗”引發新華社關注,給解決共享單車城市管理帶來了可實踐模仿的范本。
到底ofo小黃車“成都經驗”成功在哪里?
政府的包容開放態度是ofo小黃車“成都經驗”得以成功的基礎,作為全國最早出臺鼓勵和規范共享單車發展意見的省會城市,“成都選擇了‘擁抱而不是抗拒’”。
有效的溝通機制,讓ofo小黃車的城市管理高效流暢。ofo小黃車與成都市交委、交管局、城管委3個部門,聯合五城區及高新區、天府新區共7個區,建立了順暢會商制度,大幅提高了共享單車管理服務水平。
技術創新助力ofo小黃車的科學管理,綜合運用物聯網、大數據和人工智能等創新技術,利用單車分布的實時熱力圖、網絡化管理等多種手段,滿足停車需求、規范用戶行為。
一面是解決短途出行,一面是“單車圍城”,在享受便利的同時,城市共享單車管理也面臨挑戰。從ofo小黃車在成都的科學運營管理模式中,能借鑒什么,學到多少,是每個城市該思考的內容。
作為共享單車的原創者和領騎者,ofo連接了650萬輛單車,在全球7個國家150個城市為上億用戶提供了20億次出行服務。
延伸閱讀
新華社原文《求解“單車圍城”,看共享單車治理的“成都經驗”》鏈接:http://xhpfmapi.zhongguowangshi.com/share/index.html?docid=2141332&channel=weixin&from=singlemessage&isappinstalled=1
文章內容僅供閱讀,不構成投資建議,請謹慎對待。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海報生成中...
海藝AI的模型系統在國際市場上廣受好評,目前站內累計模型數超過80萬個,涵蓋寫實、二次元、插畫、設計、攝影、風格化圖像等多類型應用場景,基本覆蓋所有主流創作風格。
IDC今日發布的《全球智能家居清潔機器人設備市場季度跟蹤報告,2025年第二季度》顯示,上半年全球智能家居清潔機器人市場出貨1,2萬臺,同比增長33%,顯示出品類強勁的市場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