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2日,在36氪主辦的“WISE 2017新商業”大會上,猩便利聯合創始人兼總裁司江華向與會者展示了猩便利的新零售之道——以最具互聯網屬性的最小顆粒度業態,占領線下零售的廣闊市場。這標志著國內領先即時便利消費平臺猩便利在成立半年之際,不僅在擴張速度上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果,在新零售領域的戰略布局和頂層設計也已趨于完善。
在此次大會上,猩便利還榮獲“新零售創新TOP榜”大獎。接連斬獲新零售領域的重磅獎項,充分彰顯猩便利的創新性和在新零售賽道中的絕對領先地位,并廣泛受到業內認可。

深入線下場景的零售業態是新時代的機遇
隨著經濟的發展和人均可支配收入的不斷提升,消費已經越來越成為拉動GDP增長的重要力量,零售業的地位這一與消費直接相關的行業,在整個社會經濟版圖中的重要性也日漸凸顯。
眾所周知,過去的十年是電商的十年,互聯網為整個零售業帶來的巨大變革,可說是翻天覆地的。但時至今日,電商能夠覆蓋的社會零售總量仍只有20%-30%,剩下的70%-80%仍是亟待發掘的線下市場,潛力巨大。同時,在現階段線上流量成本高企的情況下,對于企業而言,到線下去尋找新的流量入口、創造線上與線下打通融合的新業態,也勢在必行。
傳統大型商超滿足了用戶低頻、大宗的購物需求,電商則滿足了用戶足不出戶即可購物的便捷需求,但這兩種業態尚未能覆蓋全部的需求場景,白領群體在辦公室中的消費場景還是空白,而他們日常生活中最為高頻的低客單價小宗生鮮、日用品消費,也很難依靠這兩種業態來解決。用戶不會跑數公里之遠去大超市里買兩個面包當下午茶,也不會為了一兩個水果而等待電商送貨的漫長時間。用戶對于低客單價商品“隨手可得”的需求客觀存在,這也要求新的零售業態來提供解決方案。
因此,如何運用互聯網的思維和技術,創造出新的、能夠更好地滿足用戶需求的業態,挖掘線下市場的巨大潛能,是未來十年零售業的第一大課題,也是零售業企業能否獲得成功的關鍵所在。
如果說線上零售是以功能為主來切分流量的,那線下零售必須從場景入手。與線上相比,線下的消費場景更加細分,而且錯綜復雜。要滿足用戶在這些細分場景中的需求,必須深入到這些場景之中去,相較于商超類的大業態和便利店類的中等業態而言,顆粒度更小的業態可以貼得更近、沉得更深。而目前顆粒度最小的業態,就是辦公室無人值守便利架。
最小顆粒度業態最具互聯網屬性
無人值守便利架是一種最具互聯網屬性的線下零售業態,其互聯網屬性體現于它能夠以超低的成本迅速觸達大量的用戶。這是一種“血統純正”的互聯網打法——十多年之前,互聯網巨頭們崛起之初所采取的打法,正是尋找符合用戶當下需求的新入口,切入后迅速聚攏大量用戶。這一打法今天又重新映射回了線下,成為在線下切出巨大流量入口的利器。
切入的場景足夠小、足夠細分,這是無人便利架的第一重優勢。猩便利的無人便利架所專注瞄準的,就是白領通勤群體的辦公場景。無人便利架深入辦公室之中,占地面積很小,成本很低,但占據的“戰略位置”非常重要。因為白領群體每天有8-10個小時都會處于辦公場景之中,用戶時長非常長,客觀存在足夠多的消費需求和需求場景。
其次,猩便利為用戶準備的是統一的貨柜標準和標準化的服務包,滿足用戶個性化需求則是通過場景化和個性化的商品組合來實現的。標準化的服務包讓這一業態具備了低成本快速復制的能力,場景化的商品組合則讓這一業態具備了最大限度滿足用戶個性化需求的能力。這兩大能力,共同構筑起無人便利架業態快速擴張的基礎。
在此基礎上,無人便利架業態就具備了強大的滲透力,能夠以非常可觀的速度和極低的成本,迅速完成大面積的覆蓋,并大規模地獲取用戶。統計數據顯示,中國三線以上城市的辦公室場所接近百萬,以每個點位背后有30-50個用戶來計算,這就是一個3000萬-5000萬用戶量級的巨大市場。而且,這5000萬是非常精準的白領通勤用戶,也就是收入相對較高、消費能力較強,對消費升級和提升生活品質需求最為強烈的一個群體。這種量級的市場,足以為無人便利架業態提供足夠廣闊的想象空間。
“近快好”三大價值創新零售業態
無人便利架看似一種簡單的、“缺乏技術含量”的業態,但事實上,其背后具有深刻的商業邏輯——它將零售原有的單元打散,把顆粒度最小的單元推到用戶身邊,推到停留時間最長的細分消費場景之中,在滿足用戶消費需求的基礎之上,占領用戶的時間和注意力,進而占領用戶的心智。
針對傳統商超和便利店雖有較為豐富的SKU數量,但距離目標用戶群體不夠近;電商雖然能滿足用戶足不出戶的便捷需求,但送貨仍需要等待的系列痛點,猩便利以“便利店+便利架”的便利·蜂窩模式,為白領通勤群體的即時消費提供了一整套解決方案。這套解決方案為用戶提供的核心價值,就在于“近、快、好”的商品和服務。
“近”是根植于猩便利“即時便利”理念之中的屬性。即時便利,強調的是“商品就在身邊”、“觸手可及”。無人便利架能夠深入辦公室場景,進入用戶身邊10米以內的范圍,將“近”推到極致;同時,猩便利的智能自助便利店也多選址于繁華商圈和CBD辦公場所附近,旨在服務通勤路徑中的白領群體;店與架二者的數據打通協同,構建起白領通勤人群的“500米生活消費經濟圈”,白領們無論在通勤的任何場景之中,都能以所見即所得的方式獲得商品和享受服務。
“快”則有賴于猩便利的“線下”屬性,有別于電商“下單后需要等待”的用戶體驗,猩便利的無人便利架和智能便利店都可以讓用戶在產生需求的同時就立刻得到滿足,無需等待。以現代白領的高壓力、快節奏工作生活的特點而言,“快”能為他們節省很多寶貴時間,并且更符合這一人群的消費習慣。
“好”則分為兩個層面。首先在于商品品質的“好”,猩便利對整個供應鏈的把控能力,讓其能夠對商品品質從源頭上進行管理,這順應的是白領用戶對于健康品質生活的需求。其次在于商品能夠精準匹配目標人群各個場景的需求。在選品方面,猩便利一直具有差異化的優勢,除了NB大眾品牌商品,猩便利還推出PB自有品牌商品,以及FF快餐等鮮食商品,今年11月,借助重磅推出的X·Fresh計劃,猩便利進軍生鮮,不僅進一步豐富了商品品類,而且能夠更加靈活地根據白領“一日六餐”的不同需求,匹配不同的生鮮組合。比如,面包配豆奶的場景化早餐;水果配西點的場景化下午茶;便餐配酸奶的場景化加班餐等等。
“近快好”三大價值的實現,幫助猩便利牢牢鎖定了白領通勤用戶群體。而“快近好”的背后,則有著全鏈路能力作為支撐:猩便利自主搭建的X·Tools平臺提供強大的技術支持和數據運營管理能力;自建的供應鏈、小宗柔性分揀能力和物流體系可以保障商品的高效研發、生產和流轉;再配上精細化運營和前端營銷能力,共同打造中國領先的即時便利消費平臺。
猩便利已經輻射全國眾多超一線、一線、二線城市,11月中無人便利架觸點就已突破3萬,智能便利店已有10家開業,店架協同覆蓋百萬級精準用戶。這些數字固然展現出驚人的“猩速度”,但更為重要的是,猩便利首個挖掘并提出一個概念——辦公室便利架是最小顆粒度、最具互聯網屬性的業態。通過“最小顆粒度”的新零售業態,猩便利成功切入了線下零售的藍海,打開了數千萬用戶量級市場的大門,同時也打造出了線上線下有效融合、以“最具互聯網屬性”的業務模式提升了零售效率,成為新零售領域的范本。
文章內容僅供閱讀,不構成投資建議,請謹慎對待。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海報生成中...
海藝AI的模型系統在國際市場上廣受好評,目前站內累計模型數超過80萬個,涵蓋寫實、二次元、插畫、設計、攝影、風格化圖像等多類型應用場景,基本覆蓋所有主流創作風格。
IDC今日發布的《全球智能家居清潔機器人設備市場季度跟蹤報告,2025年第二季度》顯示,上半年全球智能家居清潔機器人市場出貨1,2萬臺,同比增長33%,顯示出品類強勁的市場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