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9月1日,天津北大科技園有限公司、天津海爾衣聯網智慧生態研究院、天津市博士志愿服務團、天津市物聯網國際聯合研究中心(天津大學)四方簽署戰略合作協議,為天津市寶坻區制造型企業集群提供數字經濟轉型、智能制造升級的相關技術服務,推動當地制造業企業在新基建紅利政策下的優質發展,合作共建“智匯智港(天津)同城跨園聯合孵化器”。通過校地、校企多方合作,產學研緊密對接,不斷加大科技研發成果和轉換力度,探索與實踐產學研協同發展新模式。

北大科技園副總裁王國成、天津海爾衣聯網智慧生態研究院院長/天津海爾洗滌電器有限公司總經理周明立、天津大學宣懷學院副院長/海爾衣聯網研究院首席戰略官鄒強博士、天津市物聯網國際聯合研究中心副主任王式禹出席簽約儀式,并分享經驗觀點。出席儀式的嘉賓還有工信局副局長孫志寧、開發區管委會副主任潘桂軍、科技城管委會副主任馮慶松、科技局科長李國建、科技城公司副總經理張超、天津海爾衣聯網研究院副院長竇彥、天津市飛尼克斯信息技術研究院副院長張愉、華泰建業副總經理賁冰、潮南工貿副總經理安連興、東旺投資部長韓杰、九園工貿部長張新剛與各園區區企業代表。

儀式上,北大科技園執行副總裁王國成介紹了北大科技園企業孵化服務平臺與科技服務平臺 ,闡述了回歸學校作為產學研結合的重要通道之一,未來科研成果轉化越來越好,要圍繞學校轉化技能平臺的貢獻。天津北大科技園與海爾衣聯網要協力助推寶坻區傳統產業創新升級,實現人才、資源、生態共同融合。在天津做好訓練營、孵化營,要做好創新創業大賽,要通過創新創業大賽選擇好的項目,對接好的資源。同時,王國成總通過分享調研溫州、臺州、金華三地區的企業經驗,指出傳統產業升級勢在必行,必須將從人才切入、生態融合、互聯網孵化配合相結合。區域經濟靠企業,企業發展靠科技、靠生態。必須將物聯網、衣聯網、人才體系與園區企業融合推動轉型升級,共同在寶坻做好增量、提升存量。

海爾衣聯網智慧生態研究院院長周明立分享關于海爾的智慧生態。天津海爾衣聯網作為全球首個智能+5G智慧園區,也是全球目前唯一的5G波輪滾筒柔性生產工廠,成為海爾擁抱物聯網時代、創生態品牌道路上的一個重要里程碑。物聯網經濟正在各行各業掀起IoT+5G科技迭代浪潮,海爾集團在天津順利建廠的成果與天津市現代信息技術的發展和政府的積極支持密不可分。天津市全面布局智能科技產業,以智能制造助力智慧津城的政策幫助企業真正發展,推動傳統智能制造大中小企業的升級發展。本次與北大科技園的合作,則是更好地邁出了產學研的第一步,進一步為寶坻區制造型企業提供數字經濟轉型、智能制造升級。

天津大學宣懷學院副院長/海爾衣聯網智慧生態研究院首席戰略官鄒強博士分享了產教融合,人才培育的經驗。他指出,海爾集團作為國際性知名企業、北大科技園作為知名學府科技園,此次與天津市物聯網國際聯合研究中心、天津市博士團強強聯合,打造四個“+”的戰略融合。同時,以天津大學、南開大學為牽引的青年服務團和天津衣聯網專家服務團將在各個區域以專業的技術與服務為當地企業提供更好地服務。而寶坻作為天津海爾衣聯網研究院生態合作的第一站,多方協同,帶領科學家團隊升入融合推動寶地發展。

天津市物聯網國際聯合研究中心副主任王式禹分享物聯網與智能硬件對產業升級的觀點。他闡述了危機產生的時候都會產生生產要素的重新組合。在后疫情的時刻里,在最早互聯網發展的時候,生產要素的重新組合十分重要。十年前通過移動互聯網激發,十年后在工業互聯網 產業互聯網方向下,將會產生新的要素即人工智能與大數據。如何利用好新的要素,助力企業升級轉型思考的重中之重。作為行業頭部領軍企業 ,要發揮好帶頭作用,更好地推動企業發展, 產城融合,做好經濟。溫州小作坊的人工智能化與上海制造企業智能化的經驗下,對60%的簡單機械化制造產業,企業的智能化轉型提供了寶貴經驗。人工智能與數據化,不光是對人力及成本的節省,更是對要研究智能化成本為企業提供的價值。通過技術的研究 對寶坻區中小企業助推升級,推動當地企業發展。
此次簽約是我們共同為寶坻制造業轉型升級獻策獻力的開始,希望通過今天的合作,架起四方合作交流的橋梁,秉承“一切從實際出發,一切為企業服務”的宗旨,爭取早行動,早收效。攜手為寶坻制造業轉型升級,為寶坻經濟社會發展作出積極而卓有成效的貢獻。
文章內容僅供閱讀,不構成投資建議,請謹慎對待。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海報生成中...
海藝AI的模型系統在國際市場上廣受好評,目前站內累計模型數超過80萬個,涵蓋寫實、二次元、插畫、設計、攝影、風格化圖像等多類型應用場景,基本覆蓋所有主流創作風格。
IDC今日發布的《全球智能家居清潔機器人設備市場季度跟蹤報告,2025年第二季度》顯示,上半年全球智能家居清潔機器人市場出貨1,2萬臺,同比增長33%,顯示出品類強勁的市場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