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要造車了,這不是危言聳聽。
筆者一直以來相信,有大量現金儲備的公司都可以參與到造車行業中來。尤其是新能源車,畢竟有關電池技術的叢書條款要比汽車零部件多得多。所以,綜合以往蘋果的商業路徑,造車擺上商業戰略或許也不是一天兩天的事了。
據筆者獲悉,蘋果開發的第一個規則是完全獨特,他們沒有興趣做出一個比競爭對手要好,或更好的產品。蘋果重新定義“興趣”。比如我們從iPhone 的設計上就能看出來一些端倪。
在iPhone剛面世時,那時候的智能機還是諾基亞的天下。但喬布斯在接受采訪時談到:“人們對智能手機的需求肯定要比現在好得多”。
所以,其實很多時候,蘋果公司要做什么,只會說“不”而不是“是”。AirPower也是同樣的例子。因此,當蘋果造車的消息塵埃落地后,其初始想法肯定還是希望能夠重新定義汽車這個類別,而不是造出比特斯拉或者比亞迪漢更好的車。
再說到蘋果造車上,其實喬布斯時代就已經表現出了造車的興趣,但是在他在任時期并未有大動作發生。傳聞2015年泰坦項目重啟,蘋果從奔馳、福特和特斯拉招兵買馬,但隨后也沒有了聲音。直到2018年網傳蘋果解雇了該團隊的大部分成員。后面的消息我們可能大多比較清楚,2019年6月,蘋果收購了drive.ai,這似乎意味著蘋果造車之心不死。

另據知情人士消息稱,蘋果造車將專注于“下一代電池技術”而展開。目前,鋰離子電池的成本有了實質性的飛躍,但是在化學方面尚無重大突破,因為化學將很有望提高電池的能量密度和安全性。沒有人能想到iPhone電池續航如此苛刻的蘋果能夠在鋰離子電池技術上實現重大技術突破。
那么,蘋果造車會面臨什么難題呢?作為一家智能手機銷售商,曾經也可能是一家計算機公司。但到現在為止從未制造過手機、耳機和電腦。所以,作為一個比手機產業鏈還復雜的行業,汽車后期出現的故障都有可能出現人員傷亡的問題。這都是蘋果公司需要考慮的。
但是iPhone設計的成功經驗一定能為造車帶來新能量。一方面,現在蘋果可以設計出汽車所需的SoC,從而平衡汽車所需的功耗和性能。況且,蘋果還有自己的地圖服務。
再加上蘋果在AR領域取得的重大突破,可以期望汽車成為iPhone、iPad等產品后的新序列。從手機到汽車,蘋果的護城河只會變得更高。
文章內容僅供閱讀,不構成投資建議,請謹慎對待。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海報生成中...
海藝AI的模型系統在國際市場上廣受好評,目前站內累計模型數超過80萬個,涵蓋寫實、二次元、插畫、設計、攝影、風格化圖像等多類型應用場景,基本覆蓋所有主流創作風格。
IDC今日發布的《全球智能家居清潔機器人設備市場季度跟蹤報告,2025年第二季度》顯示,上半年全球智能家居清潔機器人市場出貨1,2萬臺,同比增長33%,顯示出品類強勁的市場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