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安邁云與數字經濟創新聯合實驗室共同打造的“云引未來 數造世界”的最新一期訪談節目,有幸邀請到了世界綠色設計組織執委、北京光華設計基金會秘書長張琦就目前國際上廣泛關注的雙碳問題進行了深入的交流。張琦對當前的數字經濟發展指出,從農耕經濟到工業經濟,再到網絡數字化經濟,其實是一個經濟發展迭代的過程。以往,經濟全球化的生產要素主要是勞動力、土地、資本和技術。而在當下,數據已經成為經濟發展的新生產要素,這也是在新環境下我們面臨的挑戰。不管從宏觀層面還是微觀層面,有這樣一個標準去衡量,我們才能更好的看待數字經濟的價值、重要性以及挑戰性。

雙碳目標是一種新的經濟模式
對于“碳達峰”、“碳中和”兩大發展目標,張琦指出:“雙碳目標,是全球經濟可持續發展的一個里程碑。隨著全球氣候變化對人類社會構成重大威脅,越來越多的國家將“碳中和”上升為國家戰略 ,提出了無碳未來的愿景。早在70年代,歐美就提出針對環境及經濟協調發展的主張,甚至北歐一些國家宣布將在2045年實現‘碳中和’目標。中國力爭2030年前實現碳達峰和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國內外對此高度關注。在我看來,中國要實現‘雙碳’目標的核心意義有兩個,一是這一偉大目標關乎全世界人民的共同利益,體現了中國主動承擔應對全球氣候變化責任的大國擔當。二是實現‘雙碳’目標是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內容,也是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內在需要,將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在此背景下,‘雙碳’不再是一個口號,也不僅是一個行動,而是一種新的經濟模式,我國應順應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大趨勢,抓住綠色轉型帶來的巨大發展機遇,從綠色發展中尋找發展的機遇和動力。”
數字技術驅動新生產方式 降低碳排放
隨著數字化進行的不斷推進,區塊鏈、云計算、5G、物聯網、人工智能等技術的發展,正在改變當前產業的生產模式,而區塊鏈與云計算結合產生的去中心化云計算,更是從管理模式到技術服務等層面,改變了原有的圍繞中心化架構的流程,進一步縮短節點與節點之間的數據傳遞方式,實現了穩定性與效率的最佳平衡。該技術的出現,將成為數字經濟下的新基礎設施。基于該基礎設施,一些列的生產模式都會發生變化,對于新技術的應用,張琦談到,隨著創新技術的落地,人類社會的生產環境、生產工具、生產關系、生產要素等發生了轉變。作為繼農業經濟、工業經濟之后的主要經濟形式,以數據為核心生產要素、以數字技術為驅動力的新的生產方式將能夠直接或間接減少能源活動產生的碳排放量。與發達國家相比,中國實現碳達峰、碳中和遠景目標時間更緊、幅度更大、困難更多,只有加速傳統能源產業與數字產業深度融合,才能助力“雙碳”目標早日實現。這一觀點,與目前安邁云所踐行的綠色戰略不謀而合,安邁云所推崇的智綠科技,始終將綠色低碳的可持續發展理念納入公司戰略。公司優化環保型技術研發策略,制定綠色技術采選標準、建設綠色數智化產業供應鏈,營造綠色辦公空間。 在原材料選取、技術開發,產品設計、能耗方式、合作對象等階段均進行環境影響評估,以實現低碳環保、綠色節能的云計算資源,提高技術使用效率,助力建設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
搭建貿易數字化賦能中心 助力綠色低碳新結構
對于未來世界綠色組織的布局,張琦指出:“數字經濟有力地推動了經濟結構向綠色低碳轉型,數據生產要素以自身特點推動了一、二、三產業的深刻變革。近年來,為有效協同實現國家‘雙碳’目標,認真貫徹和落實國務院關于‘提升貿易數字化水平’的相關要求,我們經過多年的探索和嘗試,共同搭建了‘貿易數字化賦能中心’平臺,包括工業設計、服務設計、軟件、硬件、供應鏈、材料、人才、金融八大模塊,將新一代數字技術與傳統貨物貿易有機融合,以數據驅動為關鍵,以數據賦能為主線,以系統性設計思維聚合關鍵要素,實現貨物貿易各環節、全流程數字化,提高全要素生產率,突破時空限制,減少中間環節和降低貿易成本,提升貿易便利化水平,增強貿易創新能力,促進更多貿易新業態發展,推動貿易實現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和動力變革,助力貿易高質量發展。”
文章內容僅供閱讀,不構成投資建議,請謹慎對待。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海報生成中...
海藝AI的模型系統在國際市場上廣受好評,目前站內累計模型數超過80萬個,涵蓋寫實、二次元、插畫、設計、攝影、風格化圖像等多類型應用場景,基本覆蓋所有主流創作風格。
IDC今日發布的《全球智能家居清潔機器人設備市場季度跟蹤報告,2025年第二季度》顯示,上半年全球智能家居清潔機器人市場出貨1,2萬臺,同比增長33%,顯示出品類強勁的市場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