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當國內投影市場開始興起激光投影這個產品類別的時候,當時只有國內小數本土品牌在押寶激光教育投影市場,希望能通過激光光源掀起傳統投影市場一股技術變革。
不過,當時由于技術和產業鏈相對不成熟導致市場銷量不是很高。據統計,在2014年整個市場激光投影的銷量不到1萬臺,只有區區0.7萬臺。同時在產品數量和品牌規模上來看,都處于試水階段,除了國內少數品牌和臺系品牌在“涉足”外,市面上主流日系品牌更是絲毫“不感冒”。
不過,也就是從2014年那個節點之后,整個激光顯示市場開始進入一個轉折期。因為在2014年激光顯示領域進入一個“巨頭”級品牌海信,在那年9月份海信正式推出了激光電視,積極引導激光顯示技術進入家用市場,也預示著整個激光顯示市場進入一個全新的市場節奏期。

隨后,在海信、長虹的涌動下,越來越多的品牌不斷進擊激光電視領域。同時,激光顯示的應用邊界也在不斷拓寬。從激光教育、家用等領域逐步外延到激光工程、激光商用以及下沉到激光微投等規模更為巨大的應用市場。
之后在銷量規模也開始不斷翻倍增長,到2017年整個市場銷量規模已達到44萬臺左右,而2014~2019整個激光投影市場的復合增速為129%。
而到2021年,激光顯示技術更是進入另外一個全新的節點。根據洛圖科技(RUNTO)發布的《中國大陸激光投影市場季度分析報告》顯示,2021年上半年,中國大陸激光投影市場出貨量為23.4萬臺,全年有望突破60萬臺。相對于消費級電視和商用級平板,激光顯示正在成為產業和資本關注的技術賽道。

一位行業專家表示,激光顯示經歷了10余年的市場發展之后,到2021年,其品牌陣營、技術成熟度、市場范圍以及供給結構等維度均已經高度成熟,市場增量開始由技術單一維度驅動,向技術和產業鏈供給能力雙輪驅動升級。
激光顯示日漸成熟、激光顯示應用與其他競品技術的應用‘邊界’日益明顯,激光顯示未來更多依托于本土全產業鏈創新優勢進一步發揮自己的長處,從應用場景來看:無論是專業市場,或是大眾市場,均能夠實現激光顯示的全應用創新覆蓋。
“更亮、更便宜、更輕便!”將是激光顯示未來技術發展的三個主要趨向
在亮度這個硬核指標上,對于激光投影來說根本不叫問題。因為激光光源不僅是高效、高亮、高可靠性光源,同時具有“線性特征”,采用光纖藕合的方法,理論上可以得到“無窮大亮度”的光源系統。但是如何保持高亮的同時,還能保持體積小巧和好安裝、好用這可能是未來激光工程投影機的最為重要的技術演進的方向。
面對價格過高“這道砍”,投影顯示一大特點就是“單一部件成本占比低”!這決定了投影行業不存在液晶電視的面板,那種一個部件決定產品整體價格走勢的規律。
以海信、光峰、長虹等為首激光顯示領導品牌在研發上在積極本土化自主創新。海信激光顯示公司總經理、首席科學家劉顯榮曾在接受媒體采訪時透露,激光顯示核心器件和部件的國產化已經全面開展,預計3年內國產化比例將提升到75%-80%。
行業認為,光源設計、光機模組、整機設計等關鍵環節技術領先,成像芯片、鏡頭、抗光屏幕等激光電視核心部件配套齊全,中國激光電視在全球市場表現優秀。隨著技術突破,激光電視的降本空間或超過傳統液晶電視。以75寸激光電視為例,目前該尺寸段已經在萬元以內,預計2025年或將在5000元以內。
海信集團控股公司副總裁于芝濤表示,2024年,客廳場景下的主機體積將減小到目前的一半,成本降幅將超過40%,更多的新型技術、更廣泛的創新企業將融入激光顯示產業。
在尺寸上這個維度上,對于100英寸的屏幕,主機預估三年后體積減半。此外,激光微投化,也是家用娛樂場景下一步巨大的市場版圖。
行業專家認為,隨著激光顯示產業鏈大規模的本土化和規模化,每一個部件的供給競爭增加——激光投影成本結構更分散,這就意味著整個行業都可以在規模效應、自主生產、自主研發上各個擊破,必然將極大有利于終端產品的成本加速下降。
后記:當下投影顯示產品在激光技術的加持下呈現出“產品技術高度成熟自信”,更高亮度、更小體積,或者RGB技術等,都反應了激光顯示技術還在創新的路上在大踏步的前行。這也預示著未來激光顯示前景更為“壯觀”。
文章內容僅供閱讀,不構成投資建議,請謹慎對待。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海報生成中...
海藝AI的模型系統在國際市場上廣受好評,目前站內累計模型數超過80萬個,涵蓋寫實、二次元、插畫、設計、攝影、風格化圖像等多類型應用場景,基本覆蓋所有主流創作風格。
IDC今日發布的《全球智能家居清潔機器人設備市場季度跟蹤報告,2025年第二季度》顯示,上半年全球智能家居清潔機器人市場出貨1,2萬臺,同比增長33%,顯示出品類強勁的市場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