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的投影儀都有光學變焦構件

很多人第一次接觸投影儀,要么是在學生時期的教室里,要么是在公司的會議室里。如果你曾經嘗試過調節投影儀,你應該會注意到在那個時候投影儀的鏡頭位置一般會有兩個可以調節的圓環,一個負責畫面大小的縮放,一個則是負責對焦使畫面清晰。如果不是固定位置的投影儀,那幾乎每次使用都會涉及到這兩項調節的工作,依稀還記得順序應該是先調整大小再對焦清晰。

其實這兩個圈的原理都很簡單,其中控制畫面放大變小的可以參考大家都見過的放大鏡,在一定范圍內,距離物體越遠則可以把這個物體放得越大。控制對焦的則可以參考望遠鏡的對焦機構,只需要鏡片極小程度地位移,就可以得到調整焦平面后清晰的畫面。這兩個旋鈕本質上的作用也就是通過螺紋調節鏡筒內鏡片的相對位置,來實現畫面的縮放以及對焦。
智能投影儀大多取消了光學變焦

后來智能微投的出現,大部分機器都不搭載光學變焦這一功能了,投射比也幾乎都是固定的1.2:1,其中的原因主要有兩個:
1、光學變焦機構占用空間較大,與智能微投追求的小體積相悖,節省的空間可以用來裝主板裝音響;
2、如需要進行自動對焦、自動梯形校正等功能,固定投射比從技術上會更容易實現上述功能;
3、成本控制,采用光學變焦的鏡頭相對而言成本會更高。
雖然說1.2的投射比能滿足大部分情況下的投影尺寸需求,但是難免會出現距離遠了投太大的情況。智能投影大部分采用了裁剪畫面的方式來實現數碼縮放,但是這樣一種方式是會損失一定的畫面像素點,也就是畫質會有所降低。在極限縮小的狀態下,損失可能會達到50%,等于說你買一個1080P的投影儀給你弄到了540P。所以一般建議正投或者調整投影儀物理位置來進行畫面調整。
各廠家取消這一功能也有各自的底氣,一方面是體積的縮小確實帶來了更適合家庭用戶的外觀,也搭載了更多的功能。另一方面則是輕微的或者說30%以下的畫面損失不會引起畫面那么明顯的觀感差異,而大多數用戶的使用場景造成的畫面損失會小于這個閾值。
部分智能投影又恢復了光學變焦
在經過一段時間發展后,2021年推出的智能投影又有將這一功能恢復的趨勢。近期推出的兩款機器,極米RS Pro 2以及大眼橙的X11,都把光學變焦放回了機器上。只是與以往不同的是,這次他們都選擇了電動調節的光學變焦機構。相對于手動調節而言,電動調節必然是更加方便的,也可以更好地結合智能投影上需要進行畫面裁切的功能(如RS Pro 2的梯形校正、避障等和變焦鏡頭聯動),最大程度地保障畫面不受損失。

從這兩款機器對于這一功能的描述來看,他們都提到了一個點,也就是“不損失畫面”。當然極米RS Pro 2是4K分辨率,大眼橙的X11是1080P分辨率。

左二為極米H3S、最右為大眼橙X11
當然,有得就有失,這個變焦機構還是會占據一定機器的空間,極米RS Pro 2會比H3S稍大了一圈,而大眼橙X11好像比我之前見過最大的家用投影當貝X3還大,這一點上就見仁見智了。
極米RS Pro 2光學變焦聯動

RS Pro 2最亮眼的地方是使用了極米自主研發的MAVII Pro視覺系統,可以在投影側投的時候自動識別墻面的環境并準確的避開墻面的遮擋物,例如有椅子、開關、門框、裝飾畫等,避開后會首先進行無損光學變焦,再進行畫面校正,因此可以在校正畫面的同時最大程度保證其畫面質量。
總結
光學變焦這個東西,到底有沒有用呢?答案是肯定的,有用!肯定有用!
其實現在各個廠商面臨的問題有兩個,一個是如何把這一套裝置小型化,畢竟誰也不希望買個投影儀回家然后發現還得換個床頭柜來放,要是多久能在極米Z6的那種小方塊里做進光學變焦就更好了;另一個則是如何把光學變焦真正利用起來,像極米RS Pro 2就在避障和梯形校正這類原本需要裁切畫面的功能上調用了光學變焦系統,相信未來還能針對光學變焦開發出更多的使用方式。
文章內容僅供閱讀,不構成投資建議,請謹慎對待。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海報生成中...
海藝AI的模型系統在國際市場上廣受好評,目前站內累計模型數超過80萬個,涵蓋寫實、二次元、插畫、設計、攝影、風格化圖像等多類型應用場景,基本覆蓋所有主流創作風格。
IDC今日發布的《全球智能家居清潔機器人設備市場季度跟蹤報告,2025年第二季度》顯示,上半年全球智能家居清潔機器人市場出貨1,2萬臺,同比增長33%,顯示出品類強勁的市場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