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五年,電視行業基本上圍繞兩條路徑推動創新升級,一是顯示科技,二是智能科技。丁科技網注意到,在顯示科技方面,ULED、Mini LED、OLED、激光顯示等新型顯示技術不斷涌現,以結構性調整推動了產業的高端化發展進程。在智能科技方面,AI能力與電視的結合成為確定的發展趨勢,交互智能化和多設備聯動成為主要表現形式。
過去5年電視市場規模持續下行,從5000萬臺規模下行至3500萬臺左右。因此客觀來看,雖然兩大創新路徑在并行發展,但對于整體市場的擴容作用也十分有限。
丁科技網注意到,今年以來,大模型席卷整個科技產業,家電行業也不可避免的卷入其中。電視與大模型的結合,在今年上半年就已經出現過一次高潮。彼時,百度文心一言大模型即將推出,很多家電企業都宣布首批接入這一大模型,大有誰沒有大模型誰就要淘汰出局的意味。
然而,半年多時間過去后,真正將大模型在電視產品中落地應用的品牌,幾乎沒有。究其原因,丁科技網認為,一方面,百度、科大訊飛、360、商湯、阿里等互聯網企業的大模型本身還不夠成熟;另一方面,大模型與電視結合后能創造哪些有價值的應用場景還不確定。
這兩方面問題,看起來都需要時間來解決。那么,大模型和電視結合后,是否真的可以帶動電視市場提質擴容呢?丁科技網注意到,最近有電視企業宣稱推出了基于大模型的AI平臺,對大模型與電視的結合抱有很高的期待。
不過,在相關AI能力的描述中,卻沒有帶來多少新意。比如,在大模型能力支撐下,電視可以理解并執行一句話中的多個指令;再比如,電視可以聯動體脂秤來呈現和推送個性化的健康信息等。這些能力較之前的AI能力,提升幅度有限,比如之前的電視就可以支持多輪智能對話,至于聯動空調、體脂秤等智能硬件也早已被各主力品牌實現。
所以,至少在目前的大模型水平下,電視企業還沒有打造出極具創新力、吸引力的應用場景,雖有大模型概念加身,但實際產品體驗并沒有本質性提升。在這樣的情況下,大模型不可能成為電視市場提質擴容的“靈丹妙藥”。
丁科技網觀察發現,從過往的產業發展經歷來看,5G、AI、元宇宙等新科技都曾風靡一時,家電產業往往會緊跟熱點,趁勢推出5G電視、AI電視、元宇宙電視等,但整體市場效果卻很一般。大模型作為底層技術,未來會賦能千行百業,對電視產業會有一定的正向影響,但在消費端對用戶體驗的提升依然是緩慢漸進的,并不能起到立竿見影的效果。過分渲染大模型的能力,反而容易引發用戶口碑的反噬,造成市場的提前透支。
另外,還有一點需要提醒電視企業,大模型作為生成式AI,其安全能力不可忽視。電視是大屏傳播平臺,主力電視企業覆蓋的家庭數都上億,對于大模型的應用需要確保內容的安全合規,否則技術再先進,也很容易“歸零”。
總之,電視搭載大模型是新的產業發展趨勢,但大模型在電視上的成熟應用尚需時間檢驗,電視企業不能指望大模型來實現快速救市,為了短期市場效果而過分炒作大模型概念,無論對于方興未艾的大模型產業還是對于亟待復蘇的電視產業,都不會有實質性好處。
文章內容僅供閱讀,不構成投資建議,請謹慎對待。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海報生成中...
海藝AI的模型系統在國際市場上廣受好評,目前站內累計模型數超過80萬個,涵蓋寫實、二次元、插畫、設計、攝影、風格化圖像等多類型應用場景,基本覆蓋所有主流創作風格。
IDC今日發布的《全球智能家居清潔機器人設備市場季度跟蹤報告,2025年第二季度》顯示,上半年全球智能家居清潔機器人市場出貨1,2萬臺,同比增長33%,顯示出品類強勁的市場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