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GC第一股真的要來了!創業十二年,從語音助手,到智能硬件、大模型AIGC時代,直至IPO,這家國產AI公司成功穿越了周期。
大模型賽道的第一家上市公司,要來了?
今日,AIGC第一股「出門問問」宣布開啟招股,至19日結束,并計劃將于4月24日正式以「2438」為股票代碼,在港交所主板掛牌上市。
此次,出門問問將發售84,568,000股股份,其中76,111,000股股份將作國際發售,余下8,457,000股股份將于香港作公開發售。
在IPO前,出門問問的投資方陣容,就已經涵蓋了SIG海納亞洲、谷歌、紅杉中國、歌爾股份、真格基金、圓美光電等多家投資方。
「國際范兒」的出門問問,原來還是國家隊。
其中,它得到了兩大地方的國資支持,中關村國際有限公司和南京經開聚智科創投資合伙企業,作為基石投資者,參與了本次發行。
此番出門問問的港股上市,意義不言自明:國內的AI發展,已經取得階段性成果。同時,這也為后續國內大模型企業赴港上市定了調。
而出門問問的創業史,堪稱中國AI發展史的縮影。
出海10年,享譽全球,海外營收占比將近一半,它的全球化之路,也是上市的重要一筆。
國內大模型創業如火如荼的兩年,為什么是出門問問率先有望成為AIGC第一股?讓我們來一一尋找答案。
全球率先盈利
在大模型商業化的賽道上,出門問問無疑是一匹「黑馬」。
根據灼識咨詢的報告,出門問問是亞洲為數不多的具有建立通用大模型能力的AI公司之一。
同時,它也是亞洲最早一批起步、營收最高的專注于AIGC技術的AI公司之一。
扎實的產品矩陣,技術積淀構筑起的品牌壁壘,前瞻性的出海之路,出門問問十幾年前的布局,已經預示了今日的成功。
怎么做到的?
這當然要得益于,出門問問在歷史上有遠見、前瞻性的布局。
從語音助手、智能手表,到如今的大模型,在商業布局上,它永遠走在時代風口的前列。
它手握的「三張王牌」成為基業長青的制勝法寶:
一是,深耕多年打磨的爆款產品,不僅帶來極致交互體驗,還收獲了海量數據沉淀。
二是,深耕多年技術打造的行業領先的自研多模態大模型「序列猴子」,通過賦能自家產品,大大提升了性能。
三是,敏銳的嗅覺,以及持續本土化努力,讓出門問問在海外市場屢建奇功。
接下來,讓我們展開說說,出門問問的昨日布局,如何鑄就了今天的成就。
早在2012年創立之初,出門問問便確立了以語音交互為核心的戰略,立志打造中國的「Siri」。
正是這一決策,奠定了公司在AI領域的先發優勢。
成立兩年,在可穿戴設備如火如荼之際,出門問問推出了首款智能硬件設備——TicWatch。
憑借出色的交互和實用功能,TicWatch 出海后迅速受到大批用戶的青睞,成為公司重要的里程碑式產品。
到了2020年,GPT-3橫空出世,拉開「大模型」革命序幕。
此時,出門問問團隊迅速轉入新陣線,積極布局大模型研發,并在2021年推出了首個通用大模型「UCLAI」。
隨后,它在2022年,率先推出了AIGC在中國的首個商業應用——「魔音工坊」。
2023年,這家公司4月發布了「序列猴子」,在國內大語言模型的混戰中有了一席之地。
此外,它還提供了全面的AIGC解決方案,包括數字人制作平臺「奇妙元」、數字員工生成平臺「奇妙問」以及「魔音工坊」海外版「DupDub」等。
因此,從2020年至今,出門問問在全球已經擁有了1000萬名AIGC解決方案用戶,付費用戶超過了86.5萬名,產生100多萬筆付款。
靠大模型自我盈利有多難?出門問問做到了。
在2022年,出門問問就已實現扭虧為盈,22年和23年的經調整凈利潤均為正,正式成為一家能夠自我盈利的大模型公司。
從招股書的財務數據上可以看出,2021年至2023年,出門問問的營收分別為3.98億元、5.00億元和5.07億元。
從圖中可以看出,來自AI軟件的收入,從2021年的0.60億元增至2023年的3.43億元,復合年增長率140%,收入占比從15.0%提升到了67.7%。
其中,公司從AIGC解決方案獲得的收入,2021年至2023年分別為682.2萬元、3985.7萬元和1.18億元,復合年增長率超300%。
可見,經過12年的技術積累,出門問問已經在大模型浪潮中成功找到了獲利途徑,同時爆發出了不可忽視的市場影響力。
在前方,道路會更加耀眼。
在氪金的大模型時代,資源可以靠融資,也可以靠自身通過技術—產品—商業化的自我閉環來獲取。難能可貴的是,出門問問主動選擇并率先實現了后者。
根據灼識咨詢的資料,中國AIGC的市場規模已從2020年的1億元以100.8%的復合年增長率增至2022年的4億元,并且,預計將以136.3%的復合年增長率在2027年進一步增至326億元。
屆時,出門問問必將以滾雪球的方式,獲得更大的盈利。
海外營收占比近半
作為一家穿越了周期的AI公司,「出海」,同樣是出門問問商業化戰略的重要一環。
近年來的收入構成中,年均收入的近一半,都是海外業務貢獻的。
2023年下半年開始,「出海」順勢成了圈內的熱潮。
國內巨頭、初創企業、個體開發者、SaaS轉型AI Apps的出海老兵,紛紛向美、日、新等地區進軍。
而這股出海的潮流,出門問問早在2016年起,就已經踩準了。
第一個打動高通的中國企業
2016年,其智能硬件產品TicWatch登陸英美澳加等發達國家和地區,早早在海外打響了知名度。
隨后多年,TicWatch都常年盤踞智能手表 BestSeller 排行榜Top3。
而TicWatch Pro3甚至成為了全球首款基于高通4100芯片+谷歌Wear OS操作系統的可穿戴設備,這是中國企業第一次以研發和產品打動向來嚴謹的高通,成為高通驍龍4100芯片可穿戴領域的阿爾法用戶。
如今,TicWatch系列產品已遠銷英、美、澳、加等150多個國家和地區,獲得多個國際獎項。
2023年「魔音工坊」海外版「DupDub」的上線,一度掀起國外網友「捏聲音」的熱潮。
「DupDub」支持超過37種語言,成為YouTube、Instagram等平臺創作者的重要工具。
如今,「DupDub」已經面向全球40多個國家和地區提供服務,入選「AI產品榜」出海明星榜單。
全球化基因,與巨頭共舞
出門問問自誕生之日起,就深深烙上了國際化的基因。這一點,從創始團隊的背景中可見一斑。
創始人李志飛出身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語言與語音處理實驗室(CLSP),是前谷歌總部科學家、自然語言處理及人工智能專家。
回國創業時,他把在谷歌做機器翻譯和語音識別工作的經驗帶回了國內,出門問問帶著「世界頂級科技公司」的基因而出生。
隨后,大量谷歌、微軟工程師,和哈佛、斯坦福、MIT的畢業生,讓它更是坐實「美國名校收集器」的名號。
出門問問,也自然具備了強烈的硅谷初創風格。
股東背景國際多元
此外,出門問問的股東背景也非常國際多元。
它曾與谷歌、高通等巨頭共舞,讓谷歌投資、陪跑十年,還獲得了紅杉資本、真格基金、SIG海納亞洲、歌爾股份等國際知名機構的投資。
在2015年,出門問問與谷歌達成戰略合作,獲得谷歌投資,大步開啟真正的全球化之路。
英偉達,也是出門問問的AIGC領域深度合作公司。前不久的GTC2024盛會上,還宣講了雙方在3D數字人方面的合作。
縱觀出門問問的十二年發展史,正是憑借出海與國內并舉的商業化策略,公司才得以在全球率先實現AIGC業務盈利,走在行業前列。
如今,出門問問在AI全球化的市場格局中,已經占據了一席之地,還將迎來新的爆發點。
「產模結合」是AI公司最好的出路?
跟其他創業公司相比,出門問問并不單純追求算力和參數的比拼,而是踐行「以產養模、以模適產」的產模結合之路。
在AIGC的商業化運作中,最終實現了「技術、產品、商業化」三位一體。
一些全力卷大模型的公司,在算力和人才上投入了巨額的資金,但卻在落地應用中舉步維艱。
只有極少數頭部大模型公司,比如OpenAI,受到資本市場持續青睞,并愿為其輸血買單。
最令人印象深刻的莫過于Inflection AI的故事:這家瘋狂融資15億美元的明星初創企業,最終因無法找到模型變現的突破口,核心團隊被微軟收編,堪稱AI創業的一大警示。
另一方面,不少擁有成熟產品的公司也試圖借力第三方大模型分羹AI盛宴。
然而, ChatGPT現象級應用誕生之后,至今我們還從未看到APP規模化的成功案例。
與此同時,對接外部大模型的產品公司,還面臨著被更新換代的下一代通用大模型,淘汰碾壓的風險。
曾被視為AI明日之星的內容創作工具Jasper,就是一個典型的案例。
憑借OpenAI模型起家的它,在OpenAI自己入局后,迅速被邊緣化。
那么,有沒有一條路徑,能讓一家公司在模型和產品上同時發力,同時還能實現到市場盈利的躍遷?
這也就是出門問問所提的出新模式——「產模結合」,又稱產模一體化,價值所在。
構筑獨特的商業增長飛輪
「產模結合」能夠帶來三大優勢,對于企業效率提升毋庸置疑,最終實現一個商業閉環。
首先,擁有自己的模型,可以幫助產品得到快速響應。而且自己打造模型,能夠讓成本更可控。
而且,通過產模結合,能夠幫助公司針對客戶需求,進行定制化開發。
總結來看,如果一家公司既有產品又有模型,就可以實現二者的良性循環,更有機會形成數據增長飛輪,實現TPF(Technology-Product Fit)到PMF(Product-Market Fit)的躍遷。
也正是藉此,出門問問率先實現了「技術、產品、商業化」的自我閉環,成為全球第一家盈利的大模型公司。
而未來,根據自身發展戰略,出門問問還將以符合成本效益的方式,繼續投入研發資源。
創始人前谷歌AI科學家
一家公司的持續成功搶跑,背后一定離不開創始人的認知高度與戰略眼光。
出門問問創始人李志飛,是這一波大模型浪潮中,最早躬身入局的一位明星創業者。
畢業于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計算機系,李志飛博士曾供職谷歌,任機器學習與機器翻譯科學家。
在這過程中,他積累了許多NLP的經驗,還是主流翻譯開源軟件Joshua的開發者。
2012年,年僅36歲的李志飛毅然決定回國,創辦了出門問問,致力于開發出下一代語音助手。
彼時,他既沒有團隊,也沒有產品,僅是憑借幾個demo拿下了1000萬元的天使輪融資。
然而,創業頭幾年,出門問問卻遇到了商業化難題。
憑借對技術趨勢的判斷和個人遠見,李志飛找到了「智能硬件」的突破口。
2015年,這家公司發布了首款軟硬結合的AIoT智能設備TicWatch。并在次年,推出了海外版TicWatch。
接下來幾年中,出門問問接連發布了多款智能手表、智能耳機、智能跑步機各種硬件產品。
當所有人認為,李志飛帶領團隊深陷智能硬件的「坑」中,無法逃脫出來時,他們借助SaaS再次實現了營收。
在看到GPT-3令人震撼的強大通用能力之后,李志飛做出了一個至關重要的決定——開始探索中國的GPT-3之路。
這也標志著,出門問問實現了關鍵轉型,從專攻特定任務的AI,逐漸走向通用型AI。
經過一年的時間錘煉,通用大模型UCLAI在2021年誕生。與此同時,出門問問還做出了一系列AIGC產品,比如「魔音工坊」等等。
ChatGPT橫空出世后,李志飛對此興奮不已,并認為自己的時代到了。
為了弄清ChatGPT背后原理究竟是什么,他再次飛往美國,去尋找答案。
「不到硅谷走一遭,是體會不到AI大模型時代降臨的感覺的。」
正是這次外出之旅,給了李志飛帶來了很大的信心,并決定和團隊一起重啟大模型項目的研發。
這也就有了后來我們人人熟知的故事,「序列猴子」大模型發布,以及新模型賦能加持的一系列AIGC產品的推出。
憑借特立獨行的十二年,李志飛一直堅持在時代浪潮淘沙中,不斷突破自我。
并且,在每次新的技術熱潮來臨之前,他都能經過縝密思考做出前沿的決定,引領公司迅速遷移到新的范式中。而出門問問也因其多年積累的高效組織能力和運營能力,儼然成為快速適應任何技術陡峭變化的「積木型公司」。
而大模型或許就是李志飛全身ALL IN的真正陣地。所幸的是,他成功了。
離24日正式上市的日子,也不過幾天。
全球AI激戰正酣之際,憑借12年在AI領域不斷創新,出門問問將成功問鼎AIGC港股第一股!
文章內容僅供閱讀,不構成投資建議,請謹慎對待。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海報生成中...
海藝AI的模型系統在國際市場上廣受好評,目前站內累計模型數超過80萬個,涵蓋寫實、二次元、插畫、設計、攝影、風格化圖像等多類型應用場景,基本覆蓋所有主流創作風格。
IDC今日發布的《全球智能家居清潔機器人設備市場季度跟蹤報告,2025年第二季度》顯示,上半年全球智能家居清潔機器人市場出貨1,2萬臺,同比增長33%,顯示出品類強勁的市場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