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桌面計算時代是非常強大的,玩游戲的朋友桌子上都是30寸甚至40寸的顯示器,展示力非常好,唯一的缺點是不可隨身帶走。等到移動計算時代到來之后,我們將桌上那一臺方方正正的電腦變成了方寸之間的手機,這是一個巨大的變革,但在這個變革過程中,我們妥協了一個非常重要的東西,就是展現力。”
而空間計算時代補足了此前的短板,移動的便捷性、強大的展現力,此后得以兩全。
4月20日,Rokid創始人兼CEO祝銘明在Rokid Open Day 2024發布會上,帶來了如上觀點,隨之發布的,還有新一代空間計算套裝——Rokid AR Lite。
這是祝銘明給用戶的答案——為什么我們需要一副AR眼鏡?因為它讓便攜性和展現力不再是蹺蹺板的兩端,一頭起必有一頭落。這塊蹺蹺板,被Rokid踢飛了。
1、75g超輕眼鏡VS300吋超級大屏
同時獲得便捷性和超強展現力,這一設想能否能實現,最終還是要靠產品來驗證,我們先來看Rokid這次發布的新品。
Rokid AR Lite延續了“分體式”設計,以眼鏡Rokid Max 2作為顯示終端,重量僅為75g。Station 2主機集成傳感、計算、電池模塊,體積小巧,單手就能握持。
發布會現場的新品體驗區域,不少用戶在現場試戴,當一旁的產品經理追問感受時,最普遍的反饋是“真的就是一款正常墨鏡的重量”。
75g的重量拿在手里就能明顯感覺到輕,戴上后并沒有沉重感,鼻托和鏡腿被做得非常柔軟,對鼻子和耳朵的壓迫感不強。現場試用時間有限,但從體驗時的感受來看,預計佩戴2-3小時也不會累,恰好與一部電影的時間相當。
與此同時,Rokid AR Lite的屏幕體驗卻絕不差,甚至可以說超出人們日常對屏幕體驗的想象。
戴上智能眼鏡后,一塊超級大屏猝然出現,據官方數據,最大可以實現等效6米外300吋屏幕,這幾乎等于發布會現場的屏幕大小。在顯示方式上也有創新,首先AR眼鏡的特質,讓它可以將每一寸空間都變成顯示屏幕,其次,Rokid AR Lite的多聯屏模式,支持多個界面同時顯示,滿足多任務協同處理的使用需求。
至此,重量和屏幕尺寸這對互斥條件,在Rokid AR Lite中被完美相容。
此外,產品在其它層面上也帶來了很多驚喜。
得益于Rokid研發團隊與高通技術公司合作,實現多項性能優化,為YodaOS-Master操作系統的GPU圖形渲染和AI計算帶來強大動力,實現驍龍平臺性能的強力釋放,讓用戶能夠享受更長的續航、更好的散熱管理和更暢快的游戲體驗。
在續航上,Rokid為Station 2配備了一塊5000mAh的大容量電池,還支持18w邊充邊用。這其實是用戶提出的需求,有老用戶向Rokid反饋,想要實現這一需求,而這個善于與用戶對話的品牌,很快就讓它在新產品上實現了。
操作同樣簡單易用,Rokid AR Lite取消了原有的正面物理按鍵,新增了多指多手勢觸控,通過觸摸、滑動,即可在虛擬空間實現交互。比如,用兩個手指在設備上滑動或者輕輕捏合,即可實現應用的打開或者關閉。激光射線交互同樣便利,它更類似于自帶射線的遙控器。
值得一提的是,Rokid AR Lite的觸控交互,屬于消費級AR分體式設備中的首創。
2、Rokid VS Apple:“輕”路線會贏到底嗎?
從桌面計算時代,到移動計算時代,再到空間計算時代,Rokid為空間計算給出的解法是超高的便攜性加空間大屏。
但顯然,空間計算不止一種解法。Apple Vision Pro給出了不同的答案,同樣是酷炫的空間大屏,Vision Pro更強調虛擬畫面和現實背景的一體性結合,它用VST路線來做到了這一點。
但相比于Rokid AR Lite,Apple Vision Pro在輕便性上做了大量的犧牲。它的重量在600-650g,相當于一個12.9英寸的iPad Pro,在佩戴30分鐘左右眼睛會出現一定的疲勞感,由于對頸椎的持續壓迫,佩戴1-2小時左右會出現臉頰擠壓感。
可見,“輕”實際上有著雙重意味,除卻前文提到的便攜性,揣在兜里就能隨身帶走之外。它還決定著佩戴體驗,用戶是否能長時間持續佩戴,實際上也取決于產品是否足夠輕。
Vision Pro發售后,對于佩戴體驗感的吐槽不少。有用戶稱佩戴Vision Pro后出現了視覺疲勞、頭暈頭痛等癥狀。一位體驗過Vision Pro的用戶表示,不能否認Vision Pro在打破虛擬和現實世界層面的技術價值,但如果要用三個關鍵詞來形容這款產品,那一定是“貴”“重”“續航短”。
相較之下,一位在小紅書分享Rokid AR Lite新品試用體驗的用戶,用“日常”來形容這款產品,在他看來,這款智能眼鏡可以輕松帶去高鐵上、飛機上使用,娛樂或辦公都不錯。另一位AR愛好者稱,不同于Vision Pro,Rokid AR Lite所提供的是一種隨時隨地進入數字世界的體驗。“相比之下,它更高效、更便捷。”
此外,更多的堆料,也讓Vision Pro的價格居高不下,大約在人民幣2.5萬~2.8萬元。
Rokid AR Lite的售價則在千元級,根據發布會公布的信息,售價為X499元,相對合理的售價,讓它更有可能在未來“飛入尋常百姓家”。
3、開發者生態,永遠是一道必做題
一個新潮的產品,即便足夠輕,佩戴足夠舒適,但如果里面沒有內容,那它絕吸引不了用戶。解決“戴得舒服”的同時,業內廠商無法避開的一道必答題是:“戴著它可以做什么?”
廠商自研或許是一種選擇,但想要迅速積累大量應用,尋找合作者才是最優解。
OpenDay上,Rokid同樣闡述了它對生態的規劃。
在路線選擇上,Rokid首先考慮的是已有2D應用的遷移。既然用戶已經重度依賴手機,他們熟悉小紅書、B站等等,那么,為什么不把它們遷移過來呢?這一招讓Rokid迅速積累了諸多應用,不少在手機、pad、TV端用戶常用的安卓應用,都可以在Rokid空間計算產品中使用。
比如,在Rokid與印象筆記的合作中,Rokid AR Lite將能隨時隨地查看和編輯筆記,為用戶帶來更加智能、立體和自由的內容呈現形態與筆記處理方式。愛奇藝同樣將開發AR定制版應用,以空間多屏的方式提供更好的觀影體驗。
另外在空間3D應用的開發上,Rokid自研的YodaOS Master系統是目前支持最多的3D引擎的操作系統,這讓熟悉特定3D引擎的開發者,能迅速上手進行開發,從而豐富3D應用生態。除了第一大引擎Unity,Rokid還通過OpenXR標準支持了UE、Cocos、粒界GritGene引擎等等。
如此大力的生態建設下,Rokid目前已有超3000名注冊開發者,其中包括超2000家企業開發者,幾乎所有的開發者都同時為Rokid和Apple開發空間計算應用。
這些動作背后所透露的是Rokid生態構建的基礎。而不僅僅是對于Rokid而言,打造體系化的能力,是所有進軍空間計算賽道的玩家,所必須跨越的一個門檻。
在發布會的交流環節,祝銘明說,空間計算產品的普及有三個核心節點,第一個是早期使用者、行業用戶或玩家,第二個精準用戶,他們通常是消費電子愛好者,消費能力、接受度都比較高,第三則是下沉市場,也就是大眾用戶。
在吸引大眾客戶層面,Rokid同樣想了很多方式,讓用戶能切實地摸到并體驗產品。比如說,4月23日-6月23日期間,乘坐長龍航空的航班,就能體驗到Rokid AR 眼鏡帶來全新的機艙娛樂服務。再比如說,發布會上公布的星空電影節,5月-10月期間,Rokid計劃發起多場戶外星空電影節活動,號召每一位朋友參與。
目前來看,從硬件產品、軟件能力,再到生態構建,Rokid所瞄準的是億萬大眾用戶,它正在像智能手機那樣,以不可阻擋的態勢進入人們的日常生活,成為大眾通向另一個數字世界的一把鑰匙。
文章內容僅供閱讀,不構成投資建議,請謹慎對待。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海報生成中...
海藝AI的模型系統在國際市場上廣受好評,目前站內累計模型數超過80萬個,涵蓋寫實、二次元、插畫、設計、攝影、風格化圖像等多類型應用場景,基本覆蓋所有主流創作風格。
IDC今日發布的《全球智能家居清潔機器人設備市場季度跟蹤報告,2025年第二季度》顯示,上半年全球智能家居清潔機器人市場出貨1,2萬臺,同比增長33%,顯示出品類強勁的市場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