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財年的阿里一直在圍繞著變革做文章,就最新財報來看,這一主題還將被繼續書寫。
8 月 15 日公布的阿里巴巴 2025 財年第一季度財報顯示,本季度營收 2432.4 億元,同比增長 4%。經營利潤為人民幣 359.89 億元,同比下降 15%。經調整 EBITA 450.35 億元,同比下降 1%。
一季度凈利潤為人民幣 240.22 億元,同比下降 27 %,公司解釋為經營利潤下降以及投資減值增加所致。
阿里從去年開始強調全線業務以務實為先,著重考察變現效率。本季度云計算部門保持加速增長,“N”系業務如本地生活和大文娛板塊持續減虧,但淘天集團 Q1 營收 1133.73 億元,同比下滑 1%。
結合國家統計局同天公布的社零數據,7 月,全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 37757 億元,同比增長 2.7%,增速比上月加快 0.7 個百分點;從更寬泛的時間范圍來看,今年 1 月至 7 月期間,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累計達到 273726 億元,同比增長率為 3.5%。
在當前的消費形勢下,淘天能實現 GMV 與交易頻次的增長,一定程度上證明了前期諸多調整的戰略價值,但目前客戶管理收入還未跟上這條上升的曲線。
本質上,阿里還處于整改以求重回正軌的長周期內,吳泳銘在電話會上表示,預計未來幾個季度淘天的 CMR 增速會逐漸匹配 GMV 的增速,其余大部分業務將會在 1-2 年內陸續實現盈虧平衡,并逐漸規模化盈利。阿里當前的主線是把握規模與效率的動態平衡,其中以淘天最為緊迫。
01、電商急需填補 GAP
今年的 618 已經是淘天近年相關規則改動較大的一次大促。
大促周期從 5 月 20 日就已開始,且取消了沿用多年的預售機制。消費者想要簡單直接的低價,平臺便沿著化繁就簡的思路調整活動玩法,算是此前提出的“回歸用戶”口號下的具體行動。
此外淘寶的兩大端口也在 5 月經歷了“形象氣質”的改造。手淘的頁面更加簡潔,此前的“淘寶直播”、“淘寶好價”和“淘寶買菜”三大頻道縮減為“淘寶直播”和“百億補貼”兩大頻道,搜索欄下方的入口也精簡為一欄,將更多的空間留給瀑布流推薦位。被忽視已久的網頁版更新后版面和交互均有較大調整,以盡可能優化用戶體驗。
這一系列調整帶來了購買人數和購買頻次的增長,并反映在本季度淘天線上 GMV 同比高單位數增長和訂單量同比雙位數增長。此外,淘天對高凈值用戶的經營亦有亮點,88VIP 會員數量同比雙位數增長,超過 4200 萬。
在此基礎上,中國商業零售業務收入一季度收入較同期仍有 2% 的下降,財報解釋為受直營業務收入下降 9% 影響,但外界更關注的是客戶管理收入同比僅增長 1%,GMV 的增長被貨幣化率的下降抵消。
貨幣化率的下降同樣源于此前一系列模式調整,在“回歸淘寶”口號的指引下,淘系中小商家備受重視,但相比主要服務于品牌商家和大型企業的天貓,淘寶貨幣化率較低。改革進程中,以淘寶為先的新模式產生 GMV 比例增加,自然拉低了淘天整體的貨幣化率。
以填補 GMV 與 CMR 的 GAP 為指引,大促結束后的幾個月內,淘天又密集宣布了幾項規則調整。
據 36 氪報道,淘天集團在 618 結束后召開了一場商家閉門會,明確了幾項將于下半年實施的變化,核心是弱化絕對低價戰略,更強調按 GMV 分配流量而不是“五星價格力”。
7 月底,經過數月測試的“體驗分”體系上線。此前淘寶的賣家服務評價體系 DSR 包含寶貝與描述相符、賣家的服務態度、物流服務的質量三個維度。新上線的體驗分重新梳理為“店鋪體驗分”和“商品體驗分”,分數將影響商家在手淘搜索、首頁猜你喜歡、廣告投放和活動報名等多個店鋪經營場景的流量。
其中店鋪體驗分高的商家將獲得更多售后場景的處置自主權,包括此前爭議頗多的“僅退款”服務。澎湃新聞報道,對店鋪綜合體驗分 ≥4.8 分的商家,平臺不會主動介入、支持收貨后的僅退款,而是鼓勵商家先跟消費者協商。其他分段的商家,也會依據體驗分與行業性質,獲得不同程度的自主處置權。
微博財經博主@風中的廠長認為取消低價考核是優質商家的機會,但同時平臺對商家服務水平的要求也將前所未有的嚴格。主動退出卷低價的主戰場之后,卷服務仍然是重要的指標。
另一個將直接影響電商變現能力的改動是,淘天宣布從 9 月 1 日起,對包括淘寶和天貓在內的所有商家收取訂單成交額 0.6% 的 “基礎軟件服務費”。此外,今年 4 月上線的廣告產品“全站推廣”被寄予厚望,管理層認為在經過一定時間的廣告算法和用戶數據優化后,6-12 個月內能看到全站推廣對商業化提速的貢獻。
綜上,驗證新一輪調整的成效,需要的時間可能會比之前更長。
02、云計算徐徐圖之,AIDC 大步奔行
另一個核心業務云計算的季度收入達到 265 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 6%,為近兩年最快增速,財報解釋為公共云業務的雙位數增長和 AI 相關產品的采用量提升所帶動。同時阿里云經調整 EBITA 利潤同比增長 155%,單季度 EBITA 利潤達到 23.37 億元。
云計算有需求的確定性。上個月,中國信通院發布的《云計算白皮書(2024年)》顯示,2023 年我國云計算市場規模達 6165 億元,同比增長 35.5%,仍保持較高活力,在 AI 原生帶來的云技術革新和企業戰略調整刺激下,預計 2027 年我國云計算市場將突破 2.1 萬億元。
根據本次財報后電話會透露的信息,阿里云現有客戶對 AI 方面需求的預算相比去年有明顯提升。“AI 提效”已經是當下絕大多數企業的必修課,越是依賴數字化的行業和企業,對云與 AI 的投入只會更多。已知從今年 3 月開始,阿里云掀起了從國內到海外的全線價格戰以爭奪市場份額,在此前提下仍做到了利潤大漲,一定程度上能證明當前云業務具備穩定性。
在剛剛結束的奧運會中,阿里云頻繁露出,三分之二的國家廣播公司使用阿里云在全球范圍內實時傳輸的實時信號,阿里云的人工智能技術部署在 14 個奧運場館中。管理層對 AI 持續調動云資源使用量的市場前景頗為樂觀,所以在外界普遍關注的 AI 項目投資問題上,公司表示還會延續現在的節奏,順應當前高漲的市場需求。
相比國內零售和云計算,跨境業務仍處于大開大合的激進投入期。
本季度 AIDC 收入同比增長 32% 至人民幣 292.93 億元,增速較前幾個季度明顯放緩。同時 AIDC 的經調整 EBITA 為虧損 37.06 億元,8 倍于去年同期的虧損 4.2 億元,不過環比有所收窄,主要原因是全球速賣通和 Trendyol 跨境業務投資增加,部分被 Lazada 的變現率和運營效率提升所抵消。
跨境電商被全行業視為需要持續投入的、未來的增量,財報也表示阿里的跨境業務還需要時間進行效率優化,摸索盈虧模型。
管理層在財報后電話會中提到,阿里的海外業務由多個業務板塊組成,與其他公司單一的業務模式會有差異,公司希望盡快整合整個集團的供給,尤其是來自中國的供給。
對應《新立場》在此前文章中的分析,1688 跨境在先后推出了“全球嚴選”“貨通全球”“跨境 select”等服務,意在升級供應鏈能力,于出海產業鏈的上游占領主動權。整體收入增速放緩后,我們應該能看到更多業務轉型方向上的努力。
03、寫在最后
當下,阿里的關鍵業務都處于規模與效率的拉扯之中,進度雖有不同,但都需要更多的時間、在更長的周期內觀察調整變量帶來的影響。而戰線一旦拉長,適應性就顯得尤為重要。
舉例而言,今年下半年以前,國內電商紛紛投入低價內卷之中。但 618 之后,先是淘寶弱化絕對低價戰略,改回按 GMV 分配;后有抖音判斷直播電商形式無法做到極致低價,公司決定重將 GMV 放回第一優先級;據晚點報道,拼多多也在今年二季度調整了業務重點,從追求商業化、提升利潤,轉向將 GMV 放回第一目標。
同時,市場監管總局頒布的《網絡反不正當競爭暫行規定》將于 9 月 1 日正式實行,其中規定包括平臺經營者不得利用服務協議、交易規則等手段,對平臺內經營者在平臺內的交易、交易價格以及與其他經營者的交易等進行不合理限制或者附加不合理條件。
這意味著一些爭議頗多的、偏袒消費者的平臺政策可能會需要調整,包括“僅退款”。
基于此,前文提到的淘天淡出低價內卷和一些平臺政策的戰略性回調,在當下就是及時且必要的。長線戰爭之中,方向的明確和細節的串聯缺一不可,阿里必須在每一個市場風向變化的關口都盡量做正確的選擇。
文章內容僅供閱讀,不構成投資建議,請謹慎對待。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海報生成中...
海藝AI的模型系統在國際市場上廣受好評,目前站內累計模型數超過80萬個,涵蓋寫實、二次元、插畫、設計、攝影、風格化圖像等多類型應用場景,基本覆蓋所有主流創作風格。
IDC今日發布的《全球智能家居清潔機器人設備市場季度跟蹤報告,2025年第二季度》顯示,上半年全球智能家居清潔機器人市場出貨1,2萬臺,同比增長33%,顯示出品類強勁的市場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