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劉俊宏 王雨涵
編|王一粟
2024年,長城汽車業績出現明顯復蘇。
10月25日,最新財報數據顯示,長城汽車2024年Q3單季度營收508.25億元,同比增長2.61%。前三季度營收達1422.54億元,同比增長19.04%,創前三季度營業收入歷史新高。
魏建軍一直認為,“堅持高質量發展,一定要有底線思維,長期思維,不能只看一招一式。”
一向重視“高質量發展”的長城汽車,在三季度的利潤表現也可圈可點。

長城汽車2024年第三季度財報數據
財報顯示,長城汽車Q3單季度綜合毛利率20.80%,連續三個季度穩定在20%以上。前三季度綜合毛利率為20.76%,同比提升1.9%。
比亞迪2024年中期報告顯示,上半年比亞迪汽車、汽車相關產品及其他產品的毛利率為23.94%,理想汽車2024年Q2財報顯示,其毛利率維持在19.5%,今年Q1則為20.6%。特斯拉最新財報顯示,其Q3單季度毛利率19.8%。
可以看到,長城汽車的毛利率已經做到了汽車工業中的較高水平。
在中國智能汽車崛起,新品牌層出不窮的今天,不“以價換量”似乎是這個行業的另類。
扒開長城汽車的三季報,我們發現,中高端產品的銷量增長是關鍵,包括硬派越野品牌坦克、智能新能源SUV魏牌等。
也就是說,在過去兩年的價格戰中,長城汽車的新品定位不斷升高,售價也隨之提升。同時,銷量也在穩定增長中。
而“量價齊升”的關鍵,離不開長城汽車一直以來對關鍵技術的投入和堅持。
邁入中高端市場,硬派越野是關鍵
事實上,長城汽車毛利率的提升,并不是因為降本能力的增強,而是源于中高端車型銷量的增長,拉高了單車的售價。
財報顯示,今年前三季度,長城的單車平均售價從去年的14.1萬元漲至 16.66萬元,較去年同期提升2.83萬元,20 萬元以上的車型占比24.8% ,同比增加了38.7%。
其中,逐步邁入中高端市場的坦克,主要撐起了長城汽車的業績增長。
從整體的銷量數據來看,1-9月,長城汽車售價20萬元以上車型銷量21.2萬輛,同比增長39%。在2024年Q3單季度中,長城汽車20萬元以上車型銷售7.1萬輛,其中坦克品牌占了大頭。
在2024年上半年財報中,20萬元起步的坦克300上半年累計銷量為4.18萬輛。今年2月剛上市的坦克700也已售出7673輛,值得注意的是,坦克700的售價42.8萬-46.8萬元,定制版70萬元,是長城目前價格最高的車型,無疑也承擔了坦克沖擊高端市場的重任。
民生證券也指出,2024年長城汽車以坦克為主的高端化產品表現強勁,有望拉動毛利率,打開盈利空間。
那么,坦克是怎么在硬派越野賽道打開市場的呢?
在國外燃油車品牌占據的硬派越野賽道,長城汽車的混動技術,成了新能源時代彎道超車的殺手锏。
2020年7月,彼時還屬于魏牌旗下的坦克發布坦克300,上市后短短一年就銷量爆表。2021年4月,坦克品牌正式獨立。
在今年的成都車展上,長城汽車宣布歷時43個月,坦克品牌累計銷量達到50萬。據不完全統計,和坦克對標的豐田普拉多自2003年進入中國市場,至今累計銷量為35萬臺。
對于坦克品牌的成功,業界很多人將其歸功于價格策略,將以往動輒四五十萬的越野車,拉低至二十萬元上下。
但相對性價比,更重要的則是從首推坦克300開始,非承載式車身、彪悍的接近角、離去角、涉水能力等“滿”的要溢出來的冗余配置,及其背后強大的動力系統成就了坦克品牌。
比如現在行業中存在爭議的非解耦式機械四驅系統和解耦四驅系統,前者機械性能更強,適合真正的越野場景,后者燃油經濟性更強,適合泛越野場景。
坦克旗下的坦克500 Hi4-T和坦克400 Hi4-T這類車型使用的就是傳統的非解耦式機械四驅系統,這種設計強調了車輛在復雜越野路況下的可靠性和穩定性。
全新一代智能四驅
不過,隨著越來越多城市場景用戶開始選擇越野車型,長城汽車也推出了解偶四驅產品。
但在長城汽車的越野分級中,新推出的解偶四驅產品Hi4-Z,及首搭車型坦克500,并不屬于硬派越野,而是屬于泛越野。
專屬硬派越野的Hi4以及衍生動力系統,不光讓坦克成為占據中國越野市場銷量超50%的品牌,同時也使長城汽車逐步邁入中高端市場。
在最注重動力的越野賽道,長城押注動力技術,帶來了坦克品牌的量價齊升。
智能化技術突圍,魏牌銷量重新崛起
早在2020年,在長城汽車成立30周年之際,魏建軍就向自己和長城汽車發出了靈魂拷問:“長城汽車能挺得過明年嗎?”并直言:我看未必。甚至可以說,我們是“命懸一線”。
彼時中國汽車行業中,新能源汽車市場崛起,智能化發展仍處于早期階段。但特斯拉及造車新勢力們的強勢競爭,卻給傳統車企的發展帶來巨大沖擊。
也是在這一年前后,居安思危的長城汽車開始布局下一個智能化的十年。
2019年,汽車智能化市場開始崛起,而最先火熱的,是智能座艙賽道。
也是在這時,長城汽車開始真正押注智能化。這一年,專注于做智能座艙的科技公司仙豆智能成立,長城汽車是其天使輪投資人,也是其天使客戶。
2020年,長城汽車正式發布咖啡智能技術品牌,也同步發布了咖啡智能座艙系統。
2021年,長城汽車現任CTO吳會肖,帶隊開發域控制器和自研軟件系統——Coffee OS 3。
據介紹,新一代Coffee OS 3通過融合AI大模型、立體聲動態轉全景聲、空間感知手勢交互技術Coffee Air Touch等多項技術,在智能化、交互性和聲音體驗上均達到了行業領先水平。
同時,Coffee OS 3還引入了應用商店、小程序、手機互聯、AIOT等多種應用形態,滿足了用戶多樣化的需求,為用戶帶來了更加智能、貼心的出行體驗。
在剛剛過去的7月、8月、9月、10月的安兔兔和整個Q3魯大師車機跑分排行榜中,Coffee OS 3力壓所有新老勢力排第一。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6月長城汽車與華為簽署戰略合作協議。據悉,新一代座艙系統Coffee OS 3,正是長城汽車與華為等多位合作伙伴深度合作的產物。
長城汽車在智能座艙的研發中,就已經體現出——長城堅持自研為主,但更能快速借助供應商的能力,讓技術和產品躋身一線。
不僅僅是智能座艙,在更為重要、更困難的智能駕駛能力上,長城汽車更是表現出來強烈的目標導向。吳會肖更是多次在內部和媒體溝通會上,毫不掩飾這種“以終為始”的目標感,毫無部分傳統車企為了堅持而堅持的僵化。
吳會肖表示,自研和供應鏈合作并不沖突,但長城會在關鍵核心技術上選擇自研。因為只有躬身入局親自實踐,才能確保技術的安全性、可控性和領先性,這才是對車主用戶最負責任的方式。
“我們天天泡在長城汽車內部,他們這兩年天天在加班做基礎設施的建設和技術研發的追趕。”一家云廠商的相關業務負責人對光錐智能表示,我們沒見過這么拼的。
于是,在結合自研+第三方供應商的支持下,長城汽車第一個完全不依賴高精地圖、端到端智能駕駛系統正式發布。這給長城汽車,在下一個智能汽車的十年,拿到了一張關鍵船票。
一個關鍵的智能化系統還需要一個靠譜的汽車產品線去承接,放眼整個長城,主打中高端SUV車型的魏牌就自然而然的承接起智能化的戰略責任。
目前,這套系統已經搭載至魏牌藍山智駕版,而通過今年4月和6月的兩場智駕測試直播結果來看,其城市NOA能夠在各種復雜的交通路況下,在避障、無保護轉向、禮讓行人、自主變道等常見的城市駕駛場景中均實現了比較絲滑的操作,躋身行業第一梯隊不成為問題。
今年9月2日,長城汽車董事長魏建軍在社交媒體上公布,長城汽車的CTO一職將由吳會肖接任。這是長城汽車首次由女性擔任CTO一職,也是目前已知的中國車企中首位女性CTO。
而吳會肖的上任,也被外界解讀為長城汽車繼續加碼智能化賽道的信號。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長城的智能化能力并不是一夕之間的跨越式增長,而是一直以來的堅持。
長城本身在技術研發上一直投入都比較高。
據吳會肖介紹,目前長城汽車在全球有超過15000名工程師,其中近5000人都專注在智能領域的前沿研發,人才儲備非常豐富。2023年長城在智能化研發上的投入高達26.8億元,占研發總資金的48%。
作為長城汽車智能化戰略落地的首款車型,全新魏牌藍山智駕版搭載了長城汽車全套智能化技術能力,包括Coffee OS 3智能座艙系統,智能駕駛系統Coffee Pilot Ultra。自上市之后,藍山智駕版也展現出遠超市場預期的表現,9月銷售6108輛,同比增長201.48%。
雖然魏牌的銷量才剛剛起步,但驗證了長城汽車在智能化戰略布局上的可行性,獲得了下一個十年汽車行業競爭的入場券。
現如今,長城汽車這套智能化的技術體系的能量才剛剛顯現,魏牌僅僅只是第一個標桿案例,未來在全線產品中應用后,才能真正釋放所有的潛力。據長城汽車副總裁劉艷釗介紹,藍山搭載的智駕系統,將很快布局到更多車型上,包括坦克品牌車型。
但在國內汽車市場日益內卷的情況下,想要持續保持高利潤、高毛利,走向海外則成為必然趨勢。
加速出海,向外尋求增長空間
在汽車電動化、智能化的時代,中國汽車已經開始向全世界輸出技術了。
去年德國慕尼黑車展,中國車企就占據了活動最大的展位。加上零部件企業,多達數十家的參展商,比在場的德國玩家還要多。
同樣的盛況,也發生在今年10月的巴黎車展。在歐盟委員會對中國車企加稅的壓力下,雖然領克和名爵并未參加,但多達九家的中國汽車品牌(及制造商)仍再次“教育”了一把歐洲車企。S&P Global Mobility(標普全球汽車)干脆預測稱,中國產乘用車在歐洲的注冊量有望在近幾年間翻倍,從2023年的50萬輛增長到2027年的98萬輛。
“汽車這個產業有天然的屬性,就是要賣到全球去。讓中國汽車走出國門,是我們這一代汽車人的天命。”
誠如魏建軍所言,中國汽車浩浩蕩蕩出海的盛況,來自于老一輩“汽車人”的執念。
環顧全球市場,中國汽車的出海模式正在實現從“低價小車”到“中高端智能車”的切換。在電動化、智能化上,是在汽車老牌工業區——歐洲,越來越多的中國品牌(及配套供應鏈)在歐洲投產,大眾、Stellantis等汽車巨頭,紛紛向中國汽車產業學習。而在燃油車仍是主流消費的美洲、非洲、中東、東南亞等地區,中國汽車品牌早已“生根發芽”。
對于長城汽車而言,海外銷量已經成為了長城汽車的重要營收支柱。財報數據顯示,今年1-9月,長城汽車海外累計銷量達32.42萬輛,同比增幅達53.16%,已經超過2023年全年海外銷量。
其中,長城最核心的皮卡和坦克系列,早已開始替代中東市場長期“稱霸”的豐田陸巡。長城國際總裁史青科在2022年自豪地表示,“出口和海外銷量首次突破100萬輛,都是在中東市場,這是我們深耕中東市場25年的最好見證。”
生產技術層面的輸出,長城汽車則是通過海外工廠實現。一般而言,對于汽車制造工業落后的地區,汽車大多采用當地合資或組裝的方式生產。
目前,長城汽車在泰國、巴西等地設有3家整車工廠,在厄瓜多爾等地擁有多家KD(Knocked Down散件組裝)工廠。在今年第三季度,長城汽車加快了海外生產布局,馬來西亞、印尼CKD(Complete Knocked Down全散件組裝)項目正式投產,巴基斯坦KD工廠第1萬輛車下線,塞內加爾KD工廠、越南CKD項目簽約。
當前,長城汽車已經累計出口到了全球170多個國家和地區,海外銷售渠道超過1300家,海外累計銷售超170萬輛,在全球市場擁有超1400萬用戶。
長城汽車在海外的大量投產,正如同40年前合資車驚艷中國消費者一樣,為全球市場帶來中國汽車的“審美”和智能化的標案案例。
面向未來,在已經擁有的海外汽車工廠下,來自汽車智能化的迭代無疑會進一步促進長城汽車的業績增長。
現如今,長城汽車已經推出了全域智能化解決方案Coffee AI,智能座艙Coffee GPT,再加上第三代智能駕駛系統Coffee Pilot Ultra的量產上路,這一系列智能化技術將成為長城汽車未來發展的智能底座,同時也將成為其未來技術出海的技術支持。
無疑,從燃油車時代,到混動時代,再到智能汽車時代,長城汽車都已經構建了完整的技術體系支持,并開始賦能至整車產品上,包括硬派越野坦克的成功,到魏牌藍山智駕版的銷量激增,而這也將成為未來長城汽車業績持續增長的關鍵動力。
文章內容僅供閱讀,不構成投資建議,請謹慎對待。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海報生成中...
海藝AI的模型系統在國際市場上廣受好評,目前站內累計模型數超過80萬個,涵蓋寫實、二次元、插畫、設計、攝影、風格化圖像等多類型應用場景,基本覆蓋所有主流創作風格。
IDC今日發布的《全球智能家居清潔機器人設備市場季度跟蹤報告,2025年第二季度》顯示,上半年全球智能家居清潔機器人市場出貨1,2萬臺,同比增長33%,顯示出品類強勁的市場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