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地時間2025年1月6日下午,英偉達CEO黃仁勛在美國拉斯維加斯進行了CES2025媒體日的最后一場主題演講。在活動中,黃仁勛發布了包括RTX50系列顯卡、AI基礎模型、NIM微服務等一系列新產品與新技術。除此之外,黃仁勛也在現場帶來了英偉達的“One More Thing”——搭載Grace Blackwell芯片的NVIDIA Project Digits桌面AI超級計算機。
作為CES2025報道的一部份,雷科技內容團隊也親臨拉斯維加斯主題演講現場,為大家帶來一手報道。
活動伊始,身著標志性黑色皮衣的黃仁勛,先簡單回顧了英偉達1993年創立后的多個重要時間節點,比如英偉達在1999年發明了GPU;2006年推出了GeForce8800Ultra顯卡,并提出了CUDA(統一計算架構)這一概念,引領了后續的GPU算力發展。在AI領域,英偉達在十多年前就已經洞察到AI的影響力,并一路伴隨著AI行業的發展。
到了AI時代,傳統基于CPU的說明式硬編碼開發模式,也應該轉型為基于GPU、機器學習與神經網絡的AI模式。而強大的GPU,正是這一轉變的起點。
就這樣,在幾乎沒有太多轉折的情況下,英偉達發布了CES2025期間的第一波新品——全新的Blackwell架構與新一代RTX50系顯卡。
RTX50與DLSS4:AI賦能,“以下克上”
作為第一批產品,此次英偉達公布了RTX5090、RTX5080、RTX5070Ti、RTX5070四款桌面平臺GPU(受美國出口管制,中國市場的5090為RTX5090D)和對應的四款移動平臺GPU。桌面GPU最快于今年1月發售,移動GPU最快3月發售。
以本次發布的旗艦RTX GPU——RTX5090為例,全新的RTX Blackwell核心讓RTX5090的晶體管數量從上一代的763億(Ada Lovelace架構)提升至920億,AI TOPS算力達3352,是RTX4090算力的253%。RTX5090還配備32GB GDDR7顯存,顯存帶寬高達1792GB/s,幾乎是RTX4090的兩倍。
由于美國出口管制,英偉達無法在中國市場銷售RTX5090,取而代之是RTX5090D。和RTX5090相比,RTX5090D的AI TOPS算力為2375,是RTX5090的70%,是RTX4090D的200%。
為了凸顯RTX50系的性能飛躍,黃仁勛也強調“RTX5070擁有和RTX4090相同的性能表現”。當然了,熟悉英偉達這種跨代對比的朋友應該早就猜到了,這里比的自然是特定游戲在開啟DLSS之后的表現。
在RTX50系顯卡上,英偉達同步推出了最新一代的DLSS4。簡單來說,DLSS4改用了由英偉達超級計算機訓練的全新Transformer AI模型,提升了DLSS4的渲染精度和穩定性。
另外,基于第五代Tensor Core的能力,RTX50系列的DLSS多幀生成技術(不是RTX40系的DLSS幀生成)也可以為每一個實際渲染幀額外生成最多3幀畫面,這對游戲平均幀率有相當顯著的提升。
不過發布會上英偉達似乎沒提到NVIDIA Reflex能否與DLSS多幀生成技術配合使用。關于“DLSS多幀生成是否會導致畫面響應時間變長”這個問題,我們還需要等待進一步的信息補充。
售價方面,桌面顯卡中,RTX5090美國定價1999美元、RTX5090D中國定價人民幣16499元。
Project DIGITS:AI計算的新起點
除了面向游戲玩家等終端消費者的RTX50系產品,黃仁勛還在現場發布了基于Blackwell架構的NVLink72高速互聯技術產品。我知道大家對NVLink72都非常陌生,這里我嘗試用簡單的例子給大家講解一下。
簡單來說,大型計算設備往往會用多塊GPU,而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讓多塊GPU之間能互相連通。但常規通道的帶寬難以應對多塊GPU之間的高速數據吞吐。而NVLink技術,允許GPU之間點對點通信,不需要經過本身就繁忙的PCIe總線。
而Blackwell架構下的NVLink72,內置了18個NVLink交換機、“縫合”了72顆Blackwell GPU核心,將TF FP4性能提升至驚人的1.4ExaFLOPS,內存容量也來到了14TB。
為了直觀展示NVLink72的“壯觀”設計,黃仁勛甚至在臺上“舉盾”表演,恰到好處的背景音樂也逗樂了現場觀眾,帶動了現場氣氛。
但這還算不上是英偉達此次主題演講的高光時刻。
在主題演講快結束時,黃仁勛提到了英偉達的第一臺AI超級計算機DGX-1。根據黃仁勛現場回憶,他們當時把這臺DGX-1送給了OpenAI,而OpenAI確實也不負眾望,成為了如今AI發展的代表。
但在2025年,AI已經成為了科技發展的主戰場。像DGX-1這種昂貴、龐大的AI超算,從某種程度上其實也阻礙了AI的進步。對此,英偉達決定重新打造一款人人都能用上的AI超算。而最終得到的,就是這款名為Project Digits的桌面AI超級計算機。
核心方面,Project Digits搭載的GB10超級芯片由Blackwell CPU和Grace CPU組成,其中Grace CPU包含20個ARM核心。此外,Project Digits也配備了128GB LPDDR5X內存和4TB SSD。值得一提的是,Project Digits除了可以單獨使用,還可以兩個單元疊加使用,疊加狀態下甚至可以運行超過4000億參的模型。
根據英偉達介紹,Project Digits定價3000美元,最快5月上市。
NVIDIA Cosmo:推動AI訓練進入新時代?
除了硬件外,英偉達在主題演講中還推出了多項“軟創新”,而其中重點當屬世界基礎模型平臺——NVIDIA Cosmo。
簡單來說,Cosmo是一個可以模擬現實物理的模型平臺。基于Cosmo背后2000萬小時視頻訓練,開發者可以利用英偉達Omniverse創建虛擬的三維場景,再由Cosmo生成如同高度擬真的訓練場景,以便開發者訓練自己的模型。
以如今相當常見的自動駕駛訓練為例,“Omniverse-Cosmo”的流程可以在短時間內打造多種復雜的多視角訓練材料。同時開發者也可以隨時對訓練素材進行調整,比如加入雨天、封路、低能見度等環境因素。
值得一提的是,Cosmo本身已經學習了大量現實中已經存在的事件,但如果生成的訓練素材不符合實際需要,開發者甚至可以通過Prompt提示詞的方式,直接生成想要的訓練場景,比如“在能見度極低的大雨天有行人突然橫穿車道”。
從此次發布的產品來看,英偉達在AI領域的進度已經甩掉同行一大截,而在CUDA、Tensor的“封鎖下”,英偉達還將繼續引領高算力AI平臺,乃至整個AI行業的發展,成為AI產業名副其實的“柱石”。
與此同時,Project Digits的出現也代表著傳統AI PC行業將迎來“算力節點”的沖擊,這對如今AI PC、AI手機等品類中“濫竽充數”的現象也將起到一定的凈化作用。長期來看,這將提高AI產品的準入門檻,同時推動整個行業向更好發展。
但如果你對剛剛提到的這些AI技術完全不感興趣,其實也沒關系。對于你我這樣的游戲玩家來說,光是“549美元的RTX5070幀率比得上4090”這個好消息,就已經足夠了。
文章內容僅供閱讀,不構成投資建議,請謹慎對待。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海報生成中...
海藝AI的模型系統在國際市場上廣受好評,目前站內累計模型數超過80萬個,涵蓋寫實、二次元、插畫、設計、攝影、風格化圖像等多類型應用場景,基本覆蓋所有主流創作風格。
IDC今日發布的《全球智能家居清潔機器人設備市場季度跟蹤報告,2025年第二季度》顯示,上半年全球智能家居清潔機器人市場出貨1,2萬臺,同比增長33%,顯示出品類強勁的市場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