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味兒尚未完全散去,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已經悄悄打響了。
DeepSeek橫空出世,全世界都將目光對準了中國人工智能。又是黑客攻擊,又是下架禁用,頻繁上演圍追堵截。
國產AI則迅速派出增援,集體“撐”DeepSeek。三大運營商、芯片制造商、手機廠商、云平臺,有算力的出算力,有數據的出數據,有技術的出技術。
這一幕,看得人熱血沸騰。而沖在最前面的,有一個熟悉而特殊的身影——深圳華為。
大年初四這天,華為昇騰打響了國產AI芯片支持DeepSeek系列模型的*槍。同日,華為云宣布上線DeepSeek R1/V3推理服務,成為國內最早支持DeepSeek-R1模型的云服務商。
事實上,在DeepSeek成功“逆襲”引發轟動之前,中 美在人工智能和機器人領域的博弈已經進入深水區。華為更是承擔了美國對華科技戰的一半火力,屢次硬剛的背后,是一座超級城市長期默默擔當,挺起了中國科創和人工智能產業的脊梁。
深圳——這座奇跡之城、科創明星,正在醞釀改變世界、決勝未來的火種。
01
剛剛,深圳傳出大消息:華為又公布了一項AI專利。
今年以來,華為公開的AI領域專利已達26項。以平均不到兩天產生一項AI專利的硬核效率狂奔突進,絲毫沒有放慢腳步的意思。
原聲鴻蒙、盤古大模型、麒麟芯片……這里面每一樣拿出來,都代表了中國人工智能領域的“天花板”。
但深圳不止一個華為。
截止2024年底,深圳擁有人工智能企業超2200家,產業鏈覆蓋芯片、模型、硬件及應用等全環節,形成以華為、騰訊等龍頭企業引領,元象科技、兔展智能等高成長性企業支撐,初創企業競相發展的“雁陣式”梯隊。
2019年創立于深圳的元戎啟行,是國內智駕領域的一匹黑馬。
去年以來,元戎啟行已與4家汽車主機廠達成量產合作,量產項目超10個,在城區高階智能駕駛供應商市場中拿下近10%的市場份額,成功殺入行業*梯隊,與華為、Momenta并列。
就在昨天,“全球*電動車企”比亞迪正式發布“天神之眼”高階智駕,首批21款車型稍后上市,邁出了智能化的重要一步。此外,比亞迪“璇璣架構”也全面接入DeepSeek。
人工智能“密度”最高的城市——這是《2024胡潤中國人工智能企業50強》對深圳的評價。
在人工智能相關企業的數量上,以及在基礎層、技術層、應用層的企業分布上,深圳均位居全國之首。
尤其是人形機器人領域,深圳更是遙遙*。有觀察者總結,深圳不僅擁有騰訊、比亞迪這兩大巨頭,深圳還誕生了業內知名的“十三太保”:
星塵智能、眾擎、逐際動力、帕西尼、數字華夏、智平方、肯綮科技、大象、優必選、樂聚、大族、戴盟、邁步。

DeepSeek爆火之前,“made in Shenzhen”的人形機器人先讓全世界震撼了一把。
一個身高170厘米,邁著輕盈自如步伐,在深圳街頭行走的人形機器人視頻火爆出圈,引爆了海內外各大社交媒體平臺。不少人驚呼:“步態太自然了!”
英偉達高級AI研究科學家Jim Fan也被驚到了,忍不住發出疑問:“這是真的嗎?真不是Sora生成的嗎?”
這款驚艷全球的人形機器人,來自深圳眾擎機器人。它掌握了上下蹲、俯臥撐等多種人類動作,表現堪比國際運動健將。
更震撼的是,這款機器人成本控制在10萬以內,*是大殺器。
“人形機器人*股”優必選,也誕生于深圳。該公司生產的人形機器人Walker S1,是目前全球進入最多車廠實訓的人形機器人。
合作對象囊括了新能源汽車大半個版圖:蔚來汽車、東風柳汽、吉利汽車、領克汽車、極氪汽車、比亞迪……
深圳在人工智能和機器人領域的深厚功力,撐起了“中國智造”的高度和深度。
02
新一輪大國博弈,正向著更深層次的產業、科技領域蔓延。
在突破國外技術封鎖、打造自主可控的產業鏈供應鏈等方面,深圳正在扮演著比以往更關鍵的角色。
任正非曾說過,我們即將進入第四次工業革命,基礎就是大算力。DeepSeek的爆火,將數據和算力再次推向風口。
不夸張地說,算力的天花板,就是人工智能進步的天花板。
肩負重要使命的深圳,早早就開始了布局。2023年出臺《深圳市算力基礎設施高質量發展行動計劃(2024-2025)》并提出:到2025年,全市數據中心機架規模達50萬標準機架,算力算效水平顯著提高。
位于深圳的鵬城實驗室,承擔者研發與建設“中國算力網”的國家級任務。成功打造了國內*全面自主可控的E級(即百億億次)智能算力平臺——“鵬城云腦”。
平臺基于自主可控的國產AI芯片打造,已經支撐了近千個國產人工智能大模型的訓練和應用。

中國工程院院士、鵬城實驗室主任高文因此獲得2025年度“IEEE社會基礎設施創新獎”
去年,深圳市工業和信息化局、深圳市中小企業服務局協調鵬城實驗室,面向全市符合條件的中小企業提供免費人工智能算力。
或許我們可以期待:下一個人工智能領域的“超級新星”,將會誕生在深圳?
在深圳,科技巨頭們爭當AI基礎設施的建設者。
人工智能框架,被稱為“AI時代的操作系統與軟件底座”。而華為正在成為“底座構筑者”。
昇思MindSpore自2020年開源以來,目前已孵化、支持50多個國內外主流大模型。先前的預測顯示,2024年中國AI框架新增市場中,華為昇思份額將達到30%。
當人們還在討論DeepSeek囤了多少張英偉達芯片的時候,華為專為AI訓練和推理設計的高性能芯片——華為昇騰910系列,可以在一定程度平替英偉達。
當有人質疑深圳在AI時代“慢下來”的時候,深圳用堅定步伐作出無聲回答,默默扛起了國之重任。
03
深圳,憑什么當此重任?
放眼全球,以深圳為首的粵港澳大灣區,產業配套的完備程度是數一數二的。
以人形機器人為例,在深圳南山區,集聚了超過20家產業鏈上下游企業及機構,形成以龍頭整機為引領,軟件算法、核心零部件企業集聚的態勢。
連英偉達CEO黃仁勛也感嘆:“粵港澳大灣區是世界上*同時匯聚了機電一體化技術和人工智能技術的地區,發展機器人,大灣區條件得天獨厚。”
這一切背后,是深圳作為“工業*城”,制造業當家的深厚底蘊。
作為國內人工智能“密度”最高的城市,深圳超高的“科創密度”,為“賽博朋克”變為現實插上了騰飛的翅膀。
2024年,深圳國家高新技術企業總數去年突破了2.5萬家,平均每平方公里擁有12家,“科技濃度”位列全國城市*。
相比其他城市,深圳還有個鮮明的特點:民營企業活躍,企業是創新的*主體。
最新統計顯示,深圳企業R&D經費投入達到了2085.78億元,占全社會研發投入的93.3%,企業研發投入總量居全國城市*。

有人曾總結過,深圳的科技創新呈現出“6個90%”現象:
90%以上的創新型企業為本土企業、90%以上的研發機構設立在企業、90%以上的研發人員集中在企業、90%以上的研發資金來源于企業、90%以上的職務發明專利出自于企業、90%以上的重大科技項目發明專利來源于龍頭企業。
光是比亞迪一家,累計研發投入超1600億元,技術研發人員近11萬人,是全球研發人員最多的車企。
這硬核的一面,是深圳得以突破封鎖、跟世界一流科技大廠“掰手腕”的重要保證。
04
著名經濟學家林毅夫在談到深圳的發展經驗時,曾經精準地指出:有效市場+有為政府成就了“深圳奇跡”。
深圳在AI時代的強勢崛起,同樣離不開這個重要的底層邏輯。
簡單來說,企業有難事,政府不放手。企業沒有事,政府不插手;企業有好事,政府不伸手。
如今的深圳“科創四巨頭”:華為、騰訊、比亞迪、大疆。清一色的民營企業,而且都是從一粒種子成長為參天巨樹的經典案例。
大疆創始人汪滔曾說:“2008年政府資金的扶持政策,讓我們*次搬進了寬敞的辦公室。”
近年來,在頂層設計上,深圳持續為人工智能產業的發展“鋪路”。
早在2022年,就出臺了我國首部人工智能產業專項立法——《深圳經濟特區人工智能產業促進條例》。2024年,人工智能升格為深圳“20+8”產業集群中的獨立集群,人工智能產業辦公室正式成立,各種政策和資源傾斜給到位。
以人工智能為代表的前沿科技,特別是初創公司和中小企業,往往需要持續高強度地投入。
深圳國資國企集結旗下多個產業基金,打造了覆蓋企業發展全生命周期的多層次“耐心資本”。
2024年,深投控、深創投集團聯合設立100億元天使母基金和20億元科創種子基金,成功孵化潛在獨角獸企業160余家。
相關負責人表示:“種子階段是市場失靈最為嚴重的階段,越是市場覆蓋不到的地方,越需要政府有所作為,沒人敢投的好項目,我們投。”
要知道,初創公司和中小企業,具有與生俱來的創新和冒險基因,蘊藏著巨大的機會。
先有了上世紀50年代末美國通過了中小企業投資法案,才有了60-70年代美國風險資本開始大量投資電子和計算機行業的初創公司,最終促成了硅谷的崛起。
如今在深圳,很可能孕育著中國攀爬“科技樹”的未來希望。
05
過去一年里,深圳“AI天團”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
2024年底,深圳人工智能產業規模達3600億元、同比增長約35%,工業機器人產品產量增長31.8%,為區域經濟總量增長5.8%帶來強勁的“新質”動能。
2025年伊始,深圳又提出深化人工智能賦能千行百業、提升源頭創新能力等舉措,開啟全速沖刺模式。
最讓我驚喜的是,在多個領域“遙遙*”的深圳,居然還在拼命補短板。
過去十年,深圳幾乎以一年一所的速度,拼命建高校。現如今,擁有高校數量達到17所,8所高校入選廣東省高水平大學建設計劃,6個學科進入ESI排名前1‰,44個學科進入ESI排名前1%。
今年1月,深圳提出加大基礎研究和技術攻關支持力度,每年投入最高3億元,聚焦人工智能的數學原理、基礎架構、核心算法等前沿方向和相關重點領域,開展基礎研究和技術攻關。
繼續朝著“六邊形戰士”的方向狂奔突進,深圳生動演繹了什么叫“比你優秀的人比你更努力”。
未來產業,事關未來。我想,正因為深圳承載著無數期待和夢想,因而才不敢松懈一分一秒。
DeepSeek今天在科技圈“嘎嘎亂殺”,凝結了無數創業者與科技人員智慧與汗水的結晶。離不開過去這些年里,以華為為代表的中國科創企業風雨兼程,也離不開深圳為首的科創強市,提供堅強的后盾。
數年之前,美國接連制裁中興、華為、大疆等多個企業。而現在,華為正在支持DeepSeek。中國科創的星星之火,已成燎原之勢。
這是一部蕩氣回腸的史詩,也是一個偉大的開始。向著未來出發,我們需要更多的“深圳”,也會有越來越多華為和DeepSeek。
路雖遠,行則必至。
文章內容僅供閱讀,不構成投資建議,請謹慎對待。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海報生成中...
海藝AI的模型系統在國際市場上廣受好評,目前站內累計模型數超過80萬個,涵蓋寫實、二次元、插畫、設計、攝影、風格化圖像等多類型應用場景,基本覆蓋所有主流創作風格。
IDC今日發布的《全球智能家居清潔機器人設備市場季度跟蹤報告,2025年第二季度》顯示,上半年全球智能家居清潔機器人市場出貨1,2萬臺,同比增長33%,顯示出品類強勁的市場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