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魏琳華
編|王一粟
3月4日,繼裁撤金融、教育團隊,全力主攻最重要的醫療項目后,在不到半個月的時間內,百川再度調整團隊。
3月18日,有百川員工告訴光錐智能,目前百川智能醫療團隊正在裁員,預計會將團隊人數規模精簡在一定范圍內。
對此,百川智能回復光錐智能,百川智能會集中資源、聚焦核心業務,加速實現“造醫生、改路徑、促醫學”的愿景。此前,在與北京兒童醫院的深度合作中,百川智能共同研發的AI兒科醫生已在疑難病例的頂級專家會診中正式“上崗”,作為全球醫療領域AI醫生的首次應用,獲得了專家組的高度評價與認可。未來,百川將以更高效的團隊和更豐富的資源,持續推動優質醫療服務的普及與普惠。
就在當日,百川智能的兩位聯合創始人也被曝出走。據藍鯨新聞消息,聯合創始人焦可已經離職,另外一位聯合創始人陳煒鵬也正在走離職手續。
在基模之戰白熱化的當下,商業化成了“六小虎”的關鍵問題?s減AI醫療團隊的百川,正在調整尋找更適合當下的路。
商業化難,AI醫療的金礦不好挖
2024年,百川開始明確地打出了“AI+醫療”的旗幟。
談及為何在一年后才作出轉變,王小川給出的回應是,“第一是錢融到了,第二是團隊也意識到,除了模型外,要有很好的場景,否則就是紅海競爭。”
但在基礎大模型之戰愈演愈烈,商業化成為大模型公司能否實現自己造血活下去的關鍵階段,AI醫療對于百川來說,還不是一個能夠在短期看到回報的項目。
“醫療to B目前都是做標桿,或是基于醫院的數據做共創,很難商業化。”有百川員工告訴光錐智能。
目前,通過和北京多家醫院達成合作,百川擁有大量醫療數據,這些數據都進入了百川的實驗室,成了其訓練醫療大模型的關鍵。
但拿到數據只是第一步,在訓練醫療大模型的基礎之上,AI醫療的落地還是個問題。
在2024年底,百川智能和官方達成的戰略合作中披露,其將通過“1+2+N”方案(1個多模態醫療大模型,2個AI 醫生:AI全科醫生、AI兒科醫生,N個不同場景),共建“AI醫生-真人醫生雙醫協同”的醫療服務新模式。
目前,百川智能圍繞兒科發布了相應大模型和應用產品。3月20日,百川智能與北京兒童醫院、小兒方健康共同發布全球首個兒科大模型——“福棠·百川”兒科大模型,同時共同打造了“福棠·百川” AI兒科醫生專家版和基層版兩款應用。
但在場景構建上,或許百川還沒有想好更適合的落地模式。
“To B的核心是利益鏈的上下游都能兼顧,但百川還沒有摸清楚,沒有考慮到醫院端的收益。”上述員工向光錐智能表示。
從當下來看,AI+醫療也不是一塊好啃的骨頭。在這個領域,科大訊飛旗下的訊飛醫療已經做了八年,雖然營收在逐年增長,但整體業務仍然處于虧損狀態。訊飛醫療招股書顯示,訊飛醫療在2021年至2024年上半年的營業收入分別為人民幣3.72億、4.72億、5.56億和 2.29億元,但其凈虧損分別為人民幣0.89億、2.09億、1.54億和1.34億元,其營收完全不夠覆蓋高額的研發成本。

同時,回款賬期長也成了一個問題。翻看科大訊飛的財報,截至2024年上半年,訊飛醫療應收賬款達5.79億元,逾期比例接近八成。
不做超級應用,選擇做醫療的王小川,一心想要逃出大廠的射程。 但AI醫療,也開始進入了大廠的視線范圍內。在前景不夠明朗的情況下,還有更加強有力的對手準備入局。
3月8日,據悉,華為正式組建醫療衛生軍團,將重點構建AI輔助診斷解決方案體系,推動醫療大模型在臨床場景的應用。
而在今年的華為專家委員會上,曾提及今年多家三甲醫院將會增加在AI方面的預算。而在AI醫療領域,華為也早有布局。此前,華為曾和瑞金醫院合作開發瑞智病理大模型RuiPath,在病理診斷、醫學影像、藥物研發等方向均有成果積累。背靠華為昇騰算力和華為云,加上此前積累的合作經驗,華為入局的優勢不言而喻。
在內憂外患中,下決心深耕醫療的百川,需要在盡可能地開拓客戶的同時,繼續探索AI在醫療上的落地可能性,這對于此前B端經驗薄弱的王小川來說,是一道難題。
調整團隊、改變策略,“六小虎”加速洗牌
從2025年開始,以“六小虎”為首的AI大模型公司們都在積極調整自身戰略,裁撤業務、模型訓練策略調整,每一家都有自己的想法。
當MaaS逐漸被印證為一項不適合賺錢的業務,對于需要靠融資和造血講出新故事的“六小虎”來說,尋找商業化模式成了更加迫切的任務。
而在DeepSeek橫空出世的當下,架在六小虎面前的形勢變得更加嚴峻。不光是科技大廠、垂直企業紛紛將橄欖枝拋給DeepSeek,快速達成合作,DeepSeek也用新的模型威脅著“六小虎”的地位。
“六小虎”們需要大量資金持續投入在模型研發上,這也是其中一些公司放棄萬億以上規模模型訓練的原因。而在打造超級應用上,字節豆包、騰訊元寶和阿里夸克成了繞不過的三座大山。和自帶流量、場景生態優勢的大廠相比,六小虎的勝算不高。
在戰局白熱化的當下,每家公司都開始把手中有限的資源盡可能押注在自己當下更擅長、更具備優勢的細分領域。
零一萬物是最早調轉船頭的一家。李開復選擇不再訓練萬億參數以上的超大規模模型,認為這是“大廠的游戲”。在昨日的發布會上,零一萬物也圍繞DeepSeek提供了一系列服務企業的合作方案,在現實面前,這家公司開始全面轉向思考PMF、深耕技術落地的方向。
百川智能在半個月前砍掉了教育和金融的B端團隊,此次精簡醫療團隊,其也表示是希望更專注于在醫療業務上的探索,MiniMax也開始收縮B端團隊,將精力更多放在了已經明確盈利、發展良好的Talkie和星野兩款AI社交產品上。
在基模戰爭被預測即將在今年結束的2025,擺在六小虎面前的問題簡單而又嚴峻——誰能在商業化上成功轉舵,找到有前景的方向繼續耕耘,才能擁有繼續留在牌桌上的機會。
文章內容僅供閱讀,不構成投資建議,請謹慎對待。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海報生成中...
海藝AI的模型系統在國際市場上廣受好評,目前站內累計模型數超過80萬個,涵蓋寫實、二次元、插畫、設計、攝影、風格化圖像等多類型應用場景,基本覆蓋所有主流創作風格。
IDC今日發布的《全球智能家居清潔機器人設備市場季度跟蹤報告,2025年第二季度》顯示,上半年全球智能家居清潔機器人市場出貨1,2萬臺,同比增長33%,顯示出品類強勁的市場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