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3日,工信部等五部門聯合啟動了今年的新能源汽車下鄉活動。
今年已是活動連續開展的第6年。過往每年,參與的車型數量都在增加:2021年18家車企、52款車型參與,2022年26家車企、70款車型參與,2023年39個品牌、52款車型參與,2024年41個品牌、113款車型參與。
2025年參與規模繼續提升,首批共有33家主流品牌、124款車型。與往年相比,今年車型售價跨度更大,價格區間覆蓋5萬至50萬元,可選擇范圍更廣,轎車、SUV、皮卡甚至MPV各種車型一應俱全。
除了車型供給更豐富、2025年新能源汽車下鄉也體現出了政策協同更緊密、服務網絡更下沉的特點。
《通知》中明確要求,延續車購稅、車船稅減免政策,疊加地方購車券、車企讓利及以舊換新補貼,綜合優惠幅度進一步提升。在服務網絡方面,通知要求車企、充換電企業、保險公司等在縣域開展協同工作,提供維修、救援、電池檢測等全周期服務。鼓勵企業為用戶提供更加便捷、優惠的汽車消費解決方案。
刺激購買,培育生態
具體看下鄉車型,自主品牌中,比亞迪共有11款車型下鄉、長安汽車(包括阿維塔)共有15款車型下鄉、東風旗下有10款車型下鄉、吉利旗下超10款車型下鄉。新勢力造車企業也踴躍參與,零跑、小鵬、蔚來、理想均有車型加入。
一個明顯的趨勢是,高端化、高價值的新能源車型正加速進入廣闊的農村市場。售價20萬元以上的熱門車型Model 3和Model Y,以及理想L6,均首次出現在今年的下鄉推薦目錄中。同時,蔚來、極氪、嵐圖等高端新勢力的部分車型也位列其中。
這并非今年才有的趨勢,隨著新能源汽車技術成熟度提高、使用便利性改善,農村消費者對新能源汽車的認知度和接受度正在穩步提升。這種積極變化,為新勢力品牌將其定位相對高端、科技含量更高的產品推向縣域及鄉村市場創造了有利條件。
從車型類別看,本次名單覆蓋范圍之廣,也體現了對農村多元化用車需求的深入考量。推薦車型不僅囊括了普及型的轎車和家用SUV,還包含了實用性強的皮卡以及滿足生產經營需求的商用車型。例如,全新嵐圖夢想家作為全球首 款搭載華為乾崑智駕系統和鴻蒙智能座艙的高端新能源MPV,也赫然在列,進一步豐富了農村消費者的選擇空間。
回顧新能源汽車下鄉活動持續開展的五年多歷程,其對激活市場、拉動銷量的成效有目共睹,已成為驅動行業增長的關鍵引擎之一。
5年來,江蘇、四川、新疆、西藏、內蒙古等10余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先后舉辦了29場專場活動、上百場巡游巡展活動;累計發布9批次、400余款新能源汽車下鄉車型,下鄉活動車型累計銷售近1500萬輛。
除了直觀的銷售數字增長,汽車消費觀念的革新也正在廣袤的農村地區悄然發生。農村消費者通過親身體驗,逐步消除了早期對新能源汽車的普遍疑慮和誤解。這種潛移默化的認知轉變,為新能源汽車在農村市場的持續滲透打下了基礎。
新能源增量靠縣城?
當前,新能源汽車銷量在國內市場雖保持增長,但亟需突破現有份額瓶頸,以實現更顯著的躍升。
數據顯示,2024年4月國內新能源乘用車上險量達87.1萬輛,當月零售滲透率為51.57%。雖然這一數字較3月份略有提升,但與去年同期相比,并未展現出實質性的飛躍式增長。這表明新能源汽車與傳統燃油車之間的競爭格局,目前仍處于膠著相持的拉鋸狀態。
新能源汽車需要更多市場份額,而賽道未來的確定性增量,主要來自下沉市場和海外市場兩個方面。
乘聯會秘書長崔東樹發布的研究指出,2024年純電動新能源乘用車在特大城市的銷量占比,較2023年已下滑4個百分點,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高線級城市市場的飽和度正在提升。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副秘書長陳士華預測,中國汽車消費市場的總規模頂峰將在4000萬輛左右,未來主要的增長動能將來自于三線及以下城市。
從區域滲透率結構可以更清晰地觀察到這一機會:新能源汽車的滲透率呈現出從一線城市向五線城市階梯式遞減的特征。
截至2025年1月,一線城市、新一線和二線城市的滲透率分別達到46.5%、45.2%和40.6%;而三線、四線、五線城市的滲透率則依次遞減至38.3%、31.6%和27.2%。
滲透率的階梯式分布一方面印證了新能源汽車在高線城市已步入相對成熟階段,另一方面也揭示了低線級城市及廣袤農村地區所蘊藏的尚未被充分挖掘的市場空間。
不過,這片充滿希望的“藍海”要釋放其增長潛力,仍需跨越一系列關鍵制約因素。例如,當前下沉市場普遍面臨產品適應性不足(如是否滿足農村用戶對車輛通過性、載重能力、多用途等特殊需求)以及配套充電基礎設施嚴重短缺等核心痛點。這些問題,在前幾輪新能源汽車下鄉實踐中已經有所顯現。
猛攻下沉市場
事實上,為充分釋放汽車消費市場潛力,尤其是推動新能源汽車普及,今年以來國家層面已連續出臺多項針對性政策舉措。
在以舊換新方面,商務部等8部門聯合印發《關于做好2025年汽車以舊換新工作的通知》,顯著擴大了可申請報廢更新補貼的舊車范圍,并明確要求完善汽車置換更新的補貼標準,旨在通過經濟激勵加速老舊車輛淘汰和新能源車更新。
針對制約下沉市場發展的核心瓶頸——充電設施不足,財政部等部門聯合發布《關于開展2025年縣域充換電設施補短板試點申報有關工作的通知》。該政策計劃重點支持75個縣開展充換電設施補短板試點工作,著力提升縣域及鄉村地區的補能便利性。
在政策引導與市場機遇的雙重驅動下,車企積極響應,從產品研發到渠道布局全面加速下沉戰略。例如,長安汽車開發了新能源微卡,其貨箱設計專門針對農具運輸需求進行了優化;吉利推出的遠程超級VAN,其后艙空間支持靈活改裝,可滿足移動超市等多種鄉村商業用途。
除了針對農村市場的實際使用場景進行產品創新,品牌和渠道的下沉也已成為主流車企角逐下沉市場的核心策略。
5月27日,理想汽車宣布啟動“百城繁星計劃”,目標是在全國范圍內的下沉城市構建完善的銷售與服務網絡。比亞迪和零跑早在2024年就將縣級市場確立為重點目標,通過大幅增加縣級門店數量等方式積極拓展。此外,蔚來、小鵬均推出了專門面向三四線城市消費者的品牌或車型序列。傳統車企如廣汽、長安、長城、吉利等也同步強化了在下沉市場的布局力度。
不過,要真正打通農村汽車消費市場,實現“汽車下鄉”的可持續增長,當前仍存在幾個關鍵問題。例如,在產品適應性方面,部分新能源汽車的設計(如底盤高度)未能充分滿足農村復雜道路的通過性需求,針對農村特殊使用場景的深度定制化開發仍有待加強。同時,農村地區用戶群體對新能源汽車的認知水平與接受意愿仍有較大提升空間,需要加大優惠政策的宣傳推廣力度。
“農村地區新能源車市的整體發展,需要進一步從消費者的實際需求出發,從產品設計、基礎設施完善、金融支持等各個方面發力,全面提升市場配套,改善消費環境。”崔東樹表示。
文章內容僅供閱讀,不構成投資建議,請謹慎對待。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海報生成中...
海藝AI的模型系統在國際市場上廣受好評,目前站內累計模型數超過80萬個,涵蓋寫實、二次元、插畫、設計、攝影、風格化圖像等多類型應用場景,基本覆蓋所有主流創作風格。
IDC今日發布的《全球智能家居清潔機器人設備市場季度跟蹤報告,2025年第二季度》顯示,上半年全球智能家居清潔機器人市場出貨1,2萬臺,同比增長33%,顯示出品類強勁的市場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