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聲傳了多年的榮耀IPO,終于邁出真正意義上的第一步。
據中國證監會網站披露,榮耀終端股份有限公司獲上市輔導備案,輔導券商為中信證券。而根據輔導工作安排,將于2026年1月至3月完成上市輔導。
此次IPO在外界看來,除了關系到榮耀能否成為繼小米、傳音之后國內第三家上市的智能手機品牌,也將成為其“二次創業”的標志性事件。
另外,榮耀正在持續推進“阿爾法戰略”,從硬件制造商向AI終端生態公司轉型,有望成為A股首家AI終端生態企業,因此其戰略轉型方向也會與資本市場AI板塊形成協同效應。
今年以來,榮耀高層幾經起伏。1月,李健出任榮耀CEO,中國區啟動競聘改革,開放38個關鍵管理崗位公開競聘,其中24%參與競聘者為90后。同時,公司內部設立AI與軟件業務部、新產業孵化部等一級部門,將AI研發提升至戰略核心地位。5月,榮耀又正式宣布進軍機器人產業。
好在近期隨著內部組織煥新結束和新品頻出,榮耀已經重回正軌,找到往日節奏。而IPO也將成為其進入下一階段敘事的重要注腳。
AI或帶來2000億估值
榮耀尋求上市早已是業內共識,2024年便開始在一級市場頻繁融資,參與方包含中國移動、中國電信、中金資本旗下基金、中國國新控股關聯企業、特發基金等主體。
目前,榮耀的股東超過20家,囊括地方國資、運營商、經銷商、供應商,以及第三方資本。市場曾經傳出的一份榮耀Pre-IPO融資計劃顯示,其估值已達2000億元,但榮耀方面未證實該說法的真實性。
去年底,榮耀宣布完成股改,并且宣布將適時啟動IPO流程,而這也是通往資本市場的法定準備步驟。
今年1月,趙明以身體原因為由辭去榮耀CEO職務,隨后榮耀中國區CMO姜海榮、榮耀中國區銷售部部長鄭樹寶等高管陸續離職。而有分析人士認為,此舉是在剝離華為背景,助力上市進程。
事實上,雖然榮耀的核心業務仍是智能手機,但已開始探索新發展路徑,不能僅僅用“手機企業”來定義。比如,榮耀對自身的戰略定位,從智能手機領域延展至更廣闊的AI終端生態。
今年3月,榮耀新CEO李健在巴塞羅那世界移動通信大會上首次公開亮相,伴隨他一同出現的是雄心勃勃的“阿爾法戰略”(HONOR ALPHA PLAN)。核心是將榮耀從一個智能手機制造商,向全球領先的AI終端生態公司轉型。
為了實現這一目標,李健表示,榮耀未來五年投入百億美元推進“阿爾法戰略”。這筆每年近150億元的投入,是近年來手機廠商公開表態中對AI投入最大的一筆金額之一。
對于IPO的資本估值來說,業績和故事都是重中之重。有不少調研機構分析師表示,“榮耀此前證明過,可以排在比較靠前的位置,要挑戰更高的排名,也面對著壓力。不過隨著調整結束,從營銷推廣到渠道互動都更加活躍,整體表現不錯,回到了正軌。預計下半年,榮耀可以重新沖擊中國市場的前列。”
想象力上,隨著今年DeepSeek等國產大模型的崛起,帶動了資本市場對中國科技公司尤其是AI公司的價值重估。國家政策支持、資本市場追逐,推動了AI企業成批量地啟動上市。
而榮耀或有希望成為A股AI終端生態第一股。雖然當前A股市場不乏AI芯片、智能語音等領域的企業,但在代表AI應用的終端生態公司層面仍相對稀缺。如果榮耀能成功登陸A股,將會成為這一賽道上的稀缺標的,2000億市值也并非天方夜譚。
無論是榮耀內部,還是在外界人士看來,榮耀后續在AI、機器人、構建開放生態上進行持續且大量的投入是必然選擇,這不僅能鞏固其在AI終端領域的優勢,還將和產業上下游形成生態聯盟,推動AI智能終端生態發展。
手機市場走出獨立性
2020年榮耀剛獨立后的一段時間里,被市場貼上過“華為平替”的標簽,其崛起之勢可以說是一路高歌,迅速填補了華為退出后的部分市場空白。
即便是在供應受限的2021年,榮耀仍以11.7%的市場份額位列中國市場第五。之后兩年,華為逐漸回歸,但榮耀的份額仍排在市場前三的位置。
明顯的轉折發生在2024年二季度,當時國內智能手機市場迎來大幅增長,榮耀銷量卻逆勢下跌,份額跌出前三。今年一季度,據知名調研機構Counterpoint報告,榮耀在中國手機市場排名僅在第六,銷量同比下降12.8%,在統計表格上被歸入“Others”之列。
從二季度開始,榮耀開啟戰略層面的變陣,加速AI布局打通AI終端生態,成了未來五年內的重點方向。
事實上,榮耀算得上最早一批強化AI標簽的手機廠商。早在2016年,榮耀就提出手機AI概念,并發布了Magic Live智慧系統;2024年,榮耀披露榮耀AI Agent相關創新成果,并發布了行業首個跨應用開放生態智能體;現在榮耀實現了從YOYO語音助手到AI Agent、從Magic OS到跨設備的智能體打通。
如今在“阿爾法戰略”的指引下,榮耀的筆記本、平板、智能穿戴等AI終端生態產品家族陸續推出首輪成果。例如,榮耀平板依托AI軟硬件深度協同,并支持與iOS、鴻蒙、安卓系統的無縫文件互傳,打破系統壁壘。
此外,榮耀新增了AI新產業部門,研發投入占年營收比例超10%,將AI相關研發工作設定為一級研發部門,目前榮耀AI和軟件部門員工已達2000余人,積累AI專利超2100項。
雖然蘋果的“Apple Intelligence”、vivo的藍科技等友商,也都奔著AI前行,但一個事實是,在AI上的投入和實際成果,其他同行與榮耀可能還存在不小的差異性。這也是榮耀在脫離華為之后,走出的獨立之路。不過這并不意味榮耀可以高枕無憂,如何讓消費者體驗到AI帶來的便利,愿意為AI買單才是未來支撐業績增長的重點。
除了AI外,針對機器人產業,榮耀也有所布局,曾于3月31日為下設具身智能實驗室、仿生本體研究實驗室等多個實驗室的榮耀新產業孵化部,招募2025年實習生,其中就包括機器人數據生成算法工程師、機器人虛擬仿真平臺工程師、機器人動力系統(關節電機)仿真工程師等多個機器人相關崗位。
當然,機器人業務是明顯的戰略級業務,“出海和高端”等老生常談的話題,才是恢復眼下業績以及價值的現實業務。
出海和高端是必答題
從行業慣例看,手機廠商的新CEO上任后,第一次亮相往往是在自家的高端旗艦機型發布會上。對于榮耀來說,Magic系列更能凸顯其“逼格”以及向上敘事。但李健上任后,做的第一件事反而是放下身段,讓榮耀重新學會擁抱用戶。
榮耀中端400系列發布會上,李健完成了首秀。這釋放的信號或許就是榮耀放棄了過往高高在上的架子,轉而用更貼地的姿勢,回到中端市場的戰壕,在最接近用戶、最能撬動出貨量的中端市場先活下來。
在「新熵」看來,榮耀和李健的打法改變也不意味著要放棄高端和海外市場,反而是為了更好蟄伏,最終一鳴驚人。一方面,借由經銷商入股,榮耀與渠道側進行了深度捆綁,打通了從生產端到消費端的高速通道;另一方面,自研技術加持下,可以構建出產品力與品牌價值的正向循環,這些都是為站穩高端做準備。
榮耀的動作也在不斷加碼高端市場,新一代AI折疊屏旗艦手機榮耀Magic V5即將發布。IDC數據顯示,目前在國內折疊屏市場上,榮耀位列TOP2。
同時,立足中國全球競爭,也是當下所有國產手機廠商的共識。自2022年起,榮耀全面加速海外擴張。它先是重返歐洲主流市場,隨后向更多新興市場滲透,2025年初又高調宣布進軍智能手機的兵家必爭之地印尼地區。
從數據上來看,2024年底,榮耀的海外銷量首次突破50%,與國內銷量平分秋色。并且過去一年,榮耀拉美、中東非、亞太等地區增長均超50%,在東南亞的增長甚至超過了100%。其中,榮耀中東非過去兩年增長了4倍,今年開年4個月繼續增長66%。
值得注意的是,李健在上任之初,他多年的海外履歷就被外界反復提及。對榮耀而言,他的海外經驗是帶領企業走向深水區的重要保障,而將其推上臺前,榮耀似乎也是想要搏得更多可能性。因此,出海不只是榮耀的必答題,也是李健的必答題。
但隨著全球市場環境不斷變化,全球消費者對智能科技產品的需求不斷提升,對AI技術的應用和體驗也越發關注,榮耀還需要加快腳步,將自身AI技術與產品力相結合,針對不同區域市場特點進行精準投放與適配,在全球市場上進一步擴大市場份額。
之前,李健曾表示:“榮耀沒死,而是重生了。”毋庸置疑,榮耀上市不僅是其自身資本化的重要一步,瞄準的AI終端也是個藍海市場,在AI算法和硬件研發有著多年積累的榮耀,有著自己的優勢。都知道涅槃之路不會順利,但好在榮耀已經有了方向。
文章內容僅供閱讀,不構成投資建議,請謹慎對待。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海報生成中...
海藝AI的模型系統在國際市場上廣受好評,目前站內累計模型數超過80萬個,涵蓋寫實、二次元、插畫、設計、攝影、風格化圖像等多類型應用場景,基本覆蓋所有主流創作風格。
IDC今日發布的《全球智能家居清潔機器人設備市場季度跟蹤報告,2025年第二季度》顯示,上半年全球智能家居清潔機器人市場出貨1,2萬臺,同比增長33%,顯示出品類強勁的市場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