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結束,暑假來了,東北小伙伴卻被“熱麻了”。
東北地區遭遇了55年來罕見的高溫天氣,高校學生無法忍受高溫,有的在操場扎帳篷睡覺,也有的在宿舍高溫熱暈,被送至醫院治療。位于中國最北的漠河,氣溫連續幾天突破35℃大關,地表溫度高達65℃,根據氣溫專家分析,高溫天氣來得比往年早半個月,氣溫也更高。
罕見的高溫天氣,東北地區的空調購買需求集中爆發,哈爾濱等地區空調訂單量激增。一方面,東北傳統建筑制冷配套不足,空調普及率比較低,另一方面,為了抵御嚴寒,東北地區的傳統建筑大多采用加厚墻體的設計,室內空氣流通較差,高溫侵襲下就會變成“蒸籠”。
雷科技也從一些小伙伴口中了解到,一些從來不裝空調的東北農村家庭,今年都買了一臺空調,不然真的“受不了”。突如其來的大量空調購買需求,讓各個空調品牌“一頓吃飽”,小米更是拉滿。
小米集團副總裁、集團中國區總裁、新零售部總經理、新零售部總經理王曉雁表示,6月24日開始,東北、內蒙持續高溫,空調銷量暴漲,小米空調最高是去年同期的20倍。小米服務部還緊急從全國各地組織安全工程師趕赴東北、內蒙,確保第一時間給用戶安裝、調試。

(圖片來自微博)
這看似是一場為東北小伙伴送清涼的行動,其實背后是空調行業久違的潑天富貴。
作為房地產下游企業,空調行業受地產周期影響較為明顯。奧維云網(AVC)PSI監測數據顯示,2024年中國家用空調全年生產19508萬臺,同比增長19.5%,總銷量18977萬臺,同比增長20.9%。其中內銷總量9652萬臺,同比增長6.6%,出口9326萬臺,同比增長40.4%。也就是說,空調產業已全靠出口拉動,即便有國補加持,國內市場增長依然較為乏力。這一波北方“大熱”,能否扭轉空調產業的增長頹勢?
“熱年”空調市場爆發,小米接住潑天富貴
2025Q1,小米智能家電交出了一份漂亮的答卷,第一季度收入同比增長113.8%,空調出貨量增長65%,銷售額同比暴增102.7%。奧維云網數據顯示,小米空調線上市場份額為15%,已逼近格力的18.5%。這還是在同期空調市場大盤小跌1.9%之后,小米空調能做到的成績。
盧偉冰在5月17日的一場直播當中,擲地有聲地宣布,小米空調將在今年內實現從行業第四到第三的躍升,并計劃2030年沖擊國內前二。

(圖片來自小米)
剛過去不到半個月的618大促,小米全品類累計支付金額突破355億元,刷新品牌記錄,同比增長34.6%,智能家電(含空調)貢獻突出。
小米集團大家電部總經理單聯瑜公開表示,在剛過去的618,小米空冰洗三大品類全面領跑行業,2025年是小米大家電戰略突破之年,并計劃今年做到國內前三,五年內躋身中國前二。
中央空調則是小米空調的另一個爆點,2025年2月27日,小米正式發布中央空調Pro多聯機,其中大6匹一拖六多聯機優惠到手價29999元,國補到手價27999元。這意味著,小米空調的研發、制造能力已經具備趕超主流空調品牌的能力。盡管官方沒有公開具體的銷量,但表示小米中央空調Pro上市初期便已完成年度銷售目標。
二、三季度本身就是空調購買需求旺盛的時候,再加上東北異常高溫天氣,大量家庭首次購買空調。對于這些新購的家庭來說,空調需求集中在高性價比、智能化產品,剛好踩中了小米空調的“舒適區”。
一方面,小米空調的性價比的確很高,巨省電1.5匹新一級能效官方現價1999元,支持30秒速冷60秒速熱和寬溫域運行。另一方面,小米空調完全接入米家智能生態甚至“人車家”生態,支持手機一鍵啟動+生態互聯,購買價格也很透明。小米之家門店數量多,也能配合大規模購買需求、緊急調度裝機服務,在服務上也能加分。
空調并不同于智能手機等快消品,更換/購買頻率很低,接下來這波來自東北的潑天富貴,小米能接住,也將會是這個品牌提前躋身國內前二的關鍵一戰。現在,小米空調正在借助獨特的“人車家”生態和營銷層面的勢能不斷沖擊大家電市場,目前收效頗豐,在東北空調需求爆發期間,銷量是去年同期的20倍,就是最好的證明。
空調賽道再度活躍,價格不是唯一制勝因素
很多人肯定覺得,小米空調之所以能成功,無非就是把空調的價格打了下來。誠然,小米確實在很多行業都扮演著“價格屠夫”的角色,當初小米空調發布前,業內人士都估計其定價起碼在30000元以上,最終23999元的價格讓友商大跌眼鏡。
不過,如果你以為小米空調的優勢只有價格,那也是一葉障目了——就像小米YU7、小米SU7不只是靠顏值“美學平權”爆發一樣。
小米空調的確給傳統品牌產生沖擊,定價較低讓奧克斯、格力、美的、TCL等品牌倍感壓力,但正如單聯瑜所說,大家電不是“紅海”,小米入局也絕不是來和傳統品牌打價格戰的。追覓等新玩家的入局,也證明空調的創新還遠遠未到頭。
美的家用空調事業部柜機開發部長朱天宏就對媒體表示,行業競爭的本質是技術“護城河”的構建。換句話說,便宜的確能勾起消費者的敏感神經,但讓消費者最終下單購買的,是既便宜又好的產品。
這其中,空調的能效、健康功能,正在成為消費者購買空調的剛性需求,智能化和場景化的空調也有比較顯著的滲透速度。根據奧維云網統計數據,2025年618期間,新一級能效產品線上線下均占比超95%,舒適風空調在線上市場的銷售額占比提升27.66%。
AI成為了后者的關鍵因素,以美的鮮凈感空氣機T6為例,它是全球首款接入DeepSeek大模型的智能空調,集成加濕器、凈化器等功能。
在AI大模型的加持下,美的T6能實現對天氣、溫度、空氣質量等多維環境參數的主動感知,自動調節相關空氣參數,同時支持多模型AI語音方案,比傳統空調的語音助手更智能。
這僅僅只是AI時代下智能空調進化的一個縮影,傳統空調只停留在制冷、制暖的單一工作維度,面向智能化時代的空調,一要考慮互聯、智能兩大要素,而要考慮健康、舒適度。
對于被高溫天氣襲擾的東北家庭,空調的任務并不只是降溫,在墻體加厚的室內環境中,空調其實還是一個促進室內外空氣交換的工具。比如追覓的首款空調用上了雙機械臂設計,可借助AI算法控制,可以實現全域快速空氣交換,且不需要對房屋進行大規模改造。
或許,結合舒適風、智能化、健康等特性,在不遠的將來,空調可能不會再叫“空調”,它更像是一個實時調節全屋空氣的綜合性產品,這也是美的們提出要做“全屋空氣解決方案”提供者的原因。另一個趨勢是,在AI和高精度元器件的加持下,空調能夠實時監測用戶的睡眠動作等狀態,實時調節參數,化被動為主動。

(圖片來自小米)
所以,在雷科技看來,真正對傳統空調品牌形成沖擊的,并不是一個“價格戰”能夠說得通,根本原因在于市場消費需求的變化,年輕人需要更智能好用、更健康節能的空調產品。
迎戰小米這只鯰魚,家電廠商們要全面進化
今天是小暑,換言之,真正的炎熱天氣可能才真正開始。
多年一見的高溫天氣,會讓這個夏天火熱異常,在此雷科技也建議,高溫天氣別硬扛,空調該用的還是要用。
對空調品牌而言,這是一次集體送清涼的機會,也是一波潑天的富貴。

(圖片來自小米)
突如其來的需求暴漲,很考驗品牌售前到售后服務的響應能力,也考驗產品對寬溫域環境的適應能力。小米的米家中央空調Pro和米家Pro系列空調都有在漠河進行嚴寒測試,不僅是夏天制冷,冬天制熱或許也能有不錯的效果。不過雷科技認為,在高校等集中采購渠道上,主攻零售的小米應該沒有太大優勢,這也是格力、美的們的大本營之一。
高溫終將過去,空調市場的競爭卻是無限游戲。空調廠商一方面要用AI、IoT、熱泵等技術重新定義空調的功能與價值;另一方面要更好地與年輕人溝通。
其實論技術儲備、產品品質、服務體系、創新能力,美的、格力們絲毫不比小米遜色,甚至在很多維度都強過小米,但“營銷”的短板也很明顯,這也是任何老牌家電企業都無法與小米匹敵的:
工程師文化濃厚的美的一直走產品路線,方洪波這些年很少接受媒體采訪;
海爾周云杰能在網上有一些熱度,也全靠蹭到了雷軍這個友商的大佬;
董明珠雖然有很高的網絡名氣,但跟雷軍走的是截然不同的路線,對格力空調的銷量有多大的幫助還很難評估;
……
這樣看,小米空調脫穎而出絕非靠“卷價格”,傳統空調廠商要跟小米一起爭奪“潑天富貴”也要補齊營銷、AI以及智能家居生態等維度的短板才行。
文章內容僅供閱讀,不構成投資建議,請謹慎對待。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海報生成中...
海藝AI的模型系統在國際市場上廣受好評,目前站內累計模型數超過80萬個,涵蓋寫實、二次元、插畫、設計、攝影、風格化圖像等多類型應用場景,基本覆蓋所有主流創作風格。
IDC今日發布的《全球智能家居清潔機器人設備市場季度跟蹤報告,2025年第二季度》顯示,上半年全球智能家居清潔機器人市場出貨1,2萬臺,同比增長33%,顯示出品類強勁的市場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