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i8,圖源理想汽車官網
這也是為了讓產品賣得更好,造爆款是今年大多車企的主要追求。
首先是小鵬,在去年8月推出小鵬MONA M03,這款起步價在11.98萬元的車型成了小鵬全系勢頭扭轉的轉折,上市后52分鐘大定就突破了1萬臺。
到了今年,“想明白”的車企越來越多了。
蔚來旗下定位中型SUV的樂道在今年7月推出了樂道L90,其憑借高性價比、大空間、輕量化等優勢,成為蔚來公司銷量的新主力。

樂道L90,圖源樂道汽車官網
小鵬將曾經的爆款車型P7翻新,在今年8月推出了全新小鵬P7(2025款),上市7分鐘,大定就突破了7萬臺;華為也在8月官宣了第五界車型——尚界H5,預售價格為16.98萬元起,這也是鴻蒙智行首款預售價低于20萬元的車型。
除了試圖推出爆款車型,車企們也在爭做同級別市場中最值得購買的車型。
例如樂道L90、華為M8、理想i8在純電SUV這條賽道上加速內卷。三款產品的定價在25萬元-45萬元之間,都擁有較大的空間和超長續航能力,三家品牌也在電機和智能化上相互狂卷配置。
此外,15萬級別的SUV和轎車也都是車企之間相互對標、角逐的重災區。
SUV如比亞迪宋Pro DM-i 2025款、深藍S07增程版、銀河L7等,這些車型有的在卷續航,有的在卷空間,有的則是在卷操控和底盤校準。
相比SUV更容易在續航上打出優勢的轎車,更是紛紛拉高續航參數,例如比亞迪秦 L、小鵬MONA03、極氪X 2025款等,續航均在500公里以上,幾款車型也在內飾、動力等方面加速內卷。
各家車企也深知,價格不是消費者購車的決定性因素,只有拿出同價位段更能打動消費者的產品,才有可能再造爆款。
2、從“炫技”到“實用”,智駕競賽進入深水區
進入2025年,智能駕駛產業在政策支持、技術創新、市場需求等各種因素的推動之下,逐漸從輔助駕駛持續迭代至高等級的智能駕駛水平。
也是因為更多好用的智能駕駛方案成功上車、社交平臺中緊急避障成功等案例頻出,提升了消費者對智駕的信任程度,如今智駕能力已經逐漸成為除價格、配置之外,消費者購買一款汽車的重要因素。
越來越多的車企加大了對智能駕駛能力的重視,除了華為這類智駕系統開發大戶,其他車企們也已經不再滿足于與智能駕駛方案供應商合作,紛紛開始建立自研智能駕駛團隊,造車新勢力幾乎全員出動,吉利、長城等傳統車企也在積極布局。
以當前熱門的幾家造車新勢力企業為例,華為、小米、小鵬、蔚來、理想都在智能駕駛或AI上的研發上投入巨大。
2024年,華為智能解決方案BU的研發資金投入超100億元,研發人員投入超8000名;小米曾透露其每年在智能駕駛領域的研發投入超過20億元;小鵬汽車2024年在AI領域的研發費用預計達35億元;
理想汽車在2024年的研發投入為111億元,其中AI相關研發投入預計為60億元;截至2024年年底,蔚來在智駕領域的研發投入達到了460億元。
曾經花得多,未來花得也不會少。2025年年初,幾家車企也紛紛放出“狠話”,計劃在2025年進一步加大研發力度。
時至今日,五家企業都已經從最初的“講展望”更多,發展到了“講落地”更多,各家最新的智能駕駛系統也成了新款車型的最大亮點之一。
例如問界M9、享界S9、阿維塔07、方程豹豹8、嵐圖夢想家等車型均搭載了華為乾崑智駕ADS系統;小米SU7 Ultra搭載Xiaomi HAD智能駕駛系統;小鵬P7搭載了小鵬最新的XNGP系統;蔚來ET9搭載了蔚來當前最領先的智能系統NT.Cedar雪松;理想i8成為首款搭載VLA 司機大模型的理想車型。
五家企業也都具備端到端智駕能力,支持車位到車位的智能泊車,也能靈活應對復雜的路況。
不過,各家在智駕上采用架構各不相同,優勢和亮點也各不相同。
以華為、小鵬、理想三家為例,華為的乾崑ADS智能駕駛系統,生成模型的能力較強。到今年4月,該系統已經迭代到了第四代,與上一代相比,這一代系統的端到端時延降低了50%,反應更快,變道更絲滑,無效變道次數減少,通行效率提升20%,重剎率降低30%。
小鵬則是在智能場景上有較強的能力,其XNGP基于BEV+Transformer架構的端到端大模型,能實現不限城市、不限路線、不限路況的智能駕駛,無圖化能力比較突出。
理想則是在強化學習能力上下功夫。其在理想i8發布會中發布的自研輔助駕駛架構VLA 司機大模型。這套系統能在行駛的過程中,根據駕駛員發出的指令實時調節速度,完成靠邊、繼續行駛等動作,還能記憶車主的喜好,并規避一些極端情況下的安全風險。
除了智能駕駛,各家車企也在座艙的智能性上加速“內卷”。
例如華為在今年4月發布了全新一代鴻蒙座艙 HarmonySpace 5;今年6月發布的小米YU7搭載的是首發量產的Xiaomi HyperVision小米天際屏全景顯示系統;在8月27日剛剛發布的全新小鵬P7搭載了VLM座艙智能管家;理想則是在今年L系列煥新時更新了理想同學智能助手的形象、動效,并提升了記憶功能。
除此之外,車企的智駕能力也開始越來越下放。例如比亞迪在今年發布了天神之眼A、B、C三套智駕技術方案,并宣布全系車型將搭載“天神之眼”智駕解決方案。其中,天神之眼C智駕系統已經下沉至10萬元以下車型。
3、走好最后一公里,車企還要提升交付速度
對于車企而言,推出一款爆款車型是可遇而不可求的,企業往往難以預測哪一款車型會爆火,也很難提前判斷哪一款產品真正可以做到跨越周期。
因此,許多車企在推出爆款車型后都面臨過交付難的問題。
稍微拉長時間線到前幾年,小鵬P5曾因為毫米波雷達短缺而影響了交付;小米更是如此,幾乎每款車型都能交出漂亮的大定成績單,但卻因車型較少、交付較慢,很難登上月交付量前三的位置。
近期,一些爆款車型也常常被曝出交付問題。例如問界M8、小鵬MONA M03等等。
當有爆款產品的交付速度趕不上訂單的增長速度,其他競爭對手可能就要跟這家車企“卷服務”了。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上市僅3分鐘大定就突破了20萬臺的小米YU7,在被曝出交付周期最長甚至需要62周的消息之后,很多友商向用戶拋出了橄欖枝。

圖源小米汽車官網
據國際金融報報道,彼時有蔚來上海門店的銷售人員透露,小米YU7定金可以直接抵扣蔚來車款;極氪銷售表示會補貼五萬積分用于購買其相關產品,且可以在領到積分后再將訂單轉讓出去。
也有阿維塔、智己汽車等也推出了相關的補貼政策。
因此,今年以來,很多曾推出爆款車型的品牌為了確保交付慢對整體銷售節奏的影響,各出奇招保住交付量。
例如小米在購車協議中設置了不少門檻,比如車主需要在收到付款通知后的7天內必須支付尾款等;問界針對M8交付延遲問題推出超期交付補貼政策等等。
就算不是為維持爆款的熱度,品牌們也需要用過硬的供應鏈能力,支持公司完成年度交付目標。
為了保交付,今年以來,車企們也在卷供應鏈能力。
直接建立自研工廠是最直接的提效方式,今年,不少車企放出了投建或擴建工廠,也有車企布局已久的自研工廠即將投產。
例如小米在今年6月拿下了一塊緊鄰小米汽車工程二期項目的新地塊,被市場預測為是小米汽車工廠三期所在地,小米還在今年宣布位于北京的小米汽車超級工廠開放對外參觀預約。
再如蔚來創始人、董事長兼CEO李斌曾在今年7月透露,蔚來第三工廠將于今年9月正式投產;小鵬的廣州二期工廠也正在建設中,預計有望在2025年底前投產。
一些車企通過簽訂協議、建立聯合實驗室等方式,與供應商企業保持強合作關系,進一步提升研發和供應能力。
例如今年2月,理想汽車與燕龍科技在常州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宣布成立“聯合創新實驗室”;今年4月,比亞迪與豐元鋰能簽訂協議,約定未來三年豐元鋰能向比亞迪電池供應磷酸鐵鋰正極材料產品等等。
不管車企們是在卷價格、卷配置、卷智駕還是卷交付,實則最終的目的,都是要進一步提升銷量,因為對于當下的新能源汽車行業而言,銷量仍然是一家企業能否存活下去的關鍵因素。
小鵬汽車創始人何小鵬曾在演講中預測,未來10年,中國汽車市場主流品牌將僅剩7家,那些達不成年銷量100萬輛的品牌,都難以成為最后的勝者。
因此,在這個“銷量仍然為王”的時代,在每個環節車企都不能掉鏈子,因為接下來的行業競爭,只會更加激烈。
文章內容僅供閱讀,不構成投資建議,請謹慎對待。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海報生成中...
海藝AI的模型系統在國際市場上廣受好評,目前站內累計模型數超過80萬個,涵蓋寫實、二次元、插畫、設計、攝影、風格化圖像等多類型應用場景,基本覆蓋所有主流創作風格。
IDC今日發布的《全球智能家居清潔機器人設備市場季度跟蹤報告,2025年第二季度》顯示,上半年全球智能家居清潔機器人市場出貨1,2萬臺,同比增長33%,顯示出品類強勁的市場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