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大數據、算力網絡的快速發展推動了海量數據產生,光纖帶寬需求呈爆炸式增長,現有光纖將難以滿足未來日益增長的傳輸容量需求。SDM光纖技術傳輸容量比普通光纖提高N倍,有望破局算力瓶頸,在海洋傳輸、城域網和智算中心等領域具有較好的使用前景。
細經光纖
常規光纖直徑為245μm,隨著光纖技術的不斷演進,近來年不斷出現200μm、180μm、165μm等細徑光纖,同等光纜尺寸下,細徑光纖可有效擴大光纖傳輸容量。劉騁指出,當前國內外已完成200μm細經光纖的標準化(包括B1.1、B1.3、B6光纖), 國內正在推進海纖B1.2a,b,c三個子類200μm細徑光纖的標準化,180μm細經光纖產業已成熟。
新型光纖帶及高密度超大芯數光纜
常規光纖帶是由多根光纖通過樹脂固化并在一起的類矩形結構,只能一個方向彎曲,基于該結構形成的普通光纜會浪費大量光纜空間,導致光纜體積較大,嚴重時無法在現網使用。近年來國際前沿廠家加大部分粘結型光纖帶、細經光纖帶等新型光纖帶技術開發,市場應用日益成熟。
國內企業也在不斷突破技術壁壘,烽火牽頭制定YD/T 979-2024標準,增加了200μm細徑光纖組成的光纖帶、部分粘接型光纖帶等新要求,有利于高密度光纜使用。烽火基于部分粘接光纖帶的1440芯光纜纖芯密度是常規帶纜的3倍以上,光纜重量僅為常規帶纜30%左右,2024年烽火聯合運營商創國內現網應用最高芯數記錄。
此外,烽火目前正在牽頭起草GB/T 7424.50~52《光纜分規范用于氣吹安裝的微管布線技術》和YD/T 981.1~3《接入網用光纖帶光纜》系列標準,協同業界共同推進國內大芯數光纜/高密度應用。
弱耦合多芯光纖(WC-MCF)
弱耦合多芯光纖具有超大容量、高空間密度的特性,適合用于超大容量陸地/跨洋通信。
2025年是WC-MCF標準化工作元年,ITU-T于今年3月和7月分別進行G.smmcf及議G.csmcf標準建議立項討論,同時IEC將主導WC-MCF尺寸參數的定義與試驗方法標準制定,與ITU-T協同推進。國內2025年陸續完成了空分復用光纖、光器件、傳輸系統標準性研究報告,已為多芯光纖標準奠定基礎。
烽火具備4芯、7芯、19芯、24芯等全系列多芯光纖制備能力,多次打破國內傳輸容量記錄,2022年,協助運營商和鵬城實驗室在粵港澳大灣區完成國內首個多芯光纖空分復用工程,同時擔任項目總包方完成了珠海桂山島-外伶仃海底 SDM光纜項目,是全球首個商用7芯光纖海纜網絡工程。
最后,劉騁回顧并總結到,三種SDM技術各自適用于不同的空間受限場景,豐富了SDM解決方案,同時它們也可組合起來應用,能大幅度提升光纖光纜的空間效率。此外,WC-MCF處于商用化前夕,2025年國際標準化正式起步,將成為今后3~5年的研究熱點之一。未來烽火也將繼續深耕光纖光纜技術,不斷開拓創新,為把我國建設成通信強國繼續貢獻力量。
文章內容僅供閱讀,不構成投資建議,請謹慎對待。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海報生成中...
海藝AI的模型系統在國際市場上廣受好評,目前站內累計模型數超過80萬個,涵蓋寫實、二次元、插畫、設計、攝影、風格化圖像等多類型應用場景,基本覆蓋所有主流創作風格。
IDC今日發布的《全球智能家居清潔機器人設備市場季度跟蹤報告,2025年第二季度》顯示,上半年全球智能家居清潔機器人市場出貨1,2萬臺,同比增長33%,顯示出品類強勁的市場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