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市場調查機構Counter Point Research
此外,小米、vivo、OPPO等國產廠商近年來也在加快對高端市場的布局,市場份額增速顯著。數據顯示,這些廠商在600美元以上價位的高端市場的集體份額,從2020年的5%提升至2024年的15%。在400-600美元價位段,國產廠商的集體份額更是從2023年的89%提升至2024年的91%。
與國產廠商增速顯著形成對比的是,蘋果手機在國內的市場份額經歷了持續下滑。
數據顯示,去年第四季度,蘋果的出貨量下降了18.2%,國內市場份額從20.2%萎縮至17.1%。今年二季度,盡管蘋果公司在618大促期間,拿出了近年來堪稱最大的降價幅度,但仍未改變出貨量的下降,市場份額進一步下滑至13.9%。
而除了國內手機廠商在高端化道路上的崛起形成的沖擊外,蘋果公司在AI、折疊屏等方面的踟躕也一定程度上放大了其銷量的頹勢。
但中國市場作為蘋果公司的第二大市場,其無論如何都不會輕易放棄。這也是蘋果在此次秋季發布會上選擇放下身段的主要理由。
在產品配置上,iPhone17標準版采用了最新的A19芯片,有和Pro相同的屏幕,在影像系統上,搭載了4800萬像素主攝+1200萬像素2倍長焦雙攝組合,前置攝像頭升級至了1800萬像素。此外,此次蘋果新機全系列用上了高刷屏,補齊了此前落后于安卓機型的短板。蘋果CEO庫克稱,這些新款iPhone是“iPhone歷史上最大的飛躍”。
在價格制定上,iPhone17的256G內存版本,國內售價為5999元人民幣,低于港版價格。而據2025年國家消費補貼政策規定,手機類產品單件售價不超過6000元即可享受15%補貼,iPhone17的這一定價可以說是貼著國補的最高標準來制定的,變相進一步降低了價格。
此外,在發布會前一周,蘋果攜Apple Store官方旗艦店入駐了抖音商城,其新品也在抖音商城同步開啟全球首發。這是天貓之外,蘋果下放Apple Store官方旗艦店的第二個互聯網平臺。此外,蘋果還在小紅書開設了官方賬號。
眾所周知,抖音作為國內頭部短視頻平臺,其月活用戶體量已突破10億,小紅書則依靠內容種草吸引了大量用戶。蘋果開拓抖音和小紅書這一渠道,無疑將為其重新確立在國內市場上的地位進一步加碼。
蘋果新品在價格、配置和渠道上的三次“俯身”,表明了其正積極應對國內市場變化,從以往單純的高端定位轉向更靈活、更接地氣的市場策略。
華為、小米們對標迎戰
蘋果拿出誠意、放下高姿態的效果是立竿見影的。
在預售環節,蘋果官網便因訪問量過大而一度癱瘓。在京東預售開啟僅1分鐘,iPhone17系列的成交量便超越了去年全天,再度刷新銷售紀錄。其中,iPhone17256GB版成交量同比遠超上代,成為最受歡迎的機型。此外,淘寶等預售渠道也很快被搶購一空。
北京時間9月19日上午八點,iPhone17系列國行版正式開售,據媒體報道,在開售的時間節點,全國多家蘋果直營店門口均排起了長龍,多個門店表示,目前17全系列店內均無現貨。
從預售的正式開售后的市場熱度來看,蘋果公司此次俯身的效果顯著,其品牌效應仍是一座堅固的堡壘。
面對傾力一搏的蘋果公司,國產手機廠商們也迅速采取行動迎戰。
首當其沖的是小米。在蘋果發布會5天后,小米集團總裁,手機部總裁,小米品牌總經理盧偉冰發文稱,全新小米17系列將在本月發布。隨后,雷軍轉發并稱:小米17系列,產品力跨代升級,全面對標iPhone,正面迎戰。
據了解,按照此前系列機型的排序,小米原本將發布的新機型應該是小米16系列,但此次其越過16直接命名為小米17系列。盡管盧偉冰隨后回應稱,此次改名主要是從產品方向出發的,不是為了蹭蘋果iPhone17系列的熱度,但相同的數字反映到公眾眼中,對標的意味仍然明顯。
相比上代,小米17系列此次提前了一個月發布,縮短了與iPhone新機型之間的時間差,這無疑展現了對小米17系列產品的自信。盧偉冰在近期的公開直播中,將小米17與iPhone17真機進行了對比,表示兩款手機不一樣的是,小米17系列有背屏,公司在背屏設計上投入了10個億。僅在背屏上便投入了大手筆支出,小米17的推出,或許是想與蘋果打一場硬仗。此外,在相近的時間內推出新品,或許也反映出小米希望避免用戶被蘋果搶先吸引的考量。
另一家國產手機廠商華為,也在蘋果新機正式開售前采取了新的動作。據證券時報報道,華為Mate X6、Pura80系列、Mate70系列、nova14系列于近期開啟了降價優惠,其中,華為Mate X6最高降價2000元。Mate X6為大折疊機型。
此外,華為在9月18日-20日的華為全聯接大會2025期間,發布了全新的數智基礎設施產品、行業場景化解決方案、開發工具等,或在9月至10月集中釋放技術紅利。
無論是技術發展成熟后的水到渠成,還是應對蘋果攻勢的主動迎戰,華為和小米的舉措都可以看做是對蘋果新一代產品的戰略回應,且隨著小米17標準版正式確認將“加量不加價”,以及華為多款主力機型實施價格調整,國內高端智能手機市場在價格與配置之間的內卷競爭正迎來新一輪的競逐。
蘋果新品在價格、配置、渠道上的全面出擊,讓華為和小米沒有太多的退路可走,而產品自信也為兩者迎頭趕上提供了底氣,至于這場高端化競爭結果如何,也考驗著品牌的硬核實力。 這場由國內外頭部品牌引領的變局,不僅反映出行業競爭的日趨白熱化,也預示著高端機市場格局或將迎來新一輪洗牌。
生態協同成勝負手
為什么智能手機高端市場也開始通過價格競爭來追求搶占用戶?產業時評人張書樂認為,當前高端手機市場的價格競爭,主要是由于現階段,智能手機整體缺少顛覆性創新,折疊屏手機的吸引力尚且不足,攝像頭、屏幕、芯片和其他容易被消費者感知的硬件體驗,也進入到了一個性能過剩的冗余狀態,高端市場在消費體驗上正在被中低端手機拉近甚至拉平,因此整體出現一種以價格鎖定高端、以噱頭觸碰癢點、以減價搶奪用戶的低端市場競爭。
事實上,除了在價格上的競逐外,智能手機在高端市場上的競爭還體現在更多方面。如果說蘋果公司對國內高端市場發起沖鋒的底氣,是基于長期積累下來的全球領先優勢和iOS生態系統的核心競爭力,那么,面對蘋果的沖鋒,為什么是華為和小米率先響應?
一方面,華為和小米在全球高端市場上的優異表現,為其守住國內高端市場提供了信心。Counter Point Research最新報告顯示,2025年上半年全球高端智能手機市場呈現顯著增長,盡管傳統巨頭蘋果和三星仍占據主導地位,但新興品牌正展現出強勁的增長勢頭。其中,中國廠商華為占據全球8%的市場份額,增速超過24%;小米增速更是達到55%,展現出了在高端市場上強勁的增長潛力。
另一方面,華為和小米在汽車、AI、云服務等方面的生態系統協同效應,也為其鞏固高端智能手機市場提供了助力。
其中,小米近年來在電動汽車和物聯網業務領域持續深耕,并取得了相應的成績。特別是電動車業務,公開數據顯示,截至2025年7月,小米汽車累計交付量已突破30萬輛,用時僅15個月,創下新勢力車企最快紀錄。而據公司財報,2025年第二季度,小米集團的汽車業務相比去年同期,虧損大幅收窄,預計2025年下半年將實現單季度盈利。Counter Point Research在報告中認為,高端電動汽車的推出帶來的品牌光環效應正惠及小米的智能手機業務。
華為則在折疊手機、智能座艙、云計算方面全面發展,通過切入“人-車-家”全場景智慧生活來進行場景協同,其核心動力,是以技術作為基底持續推進高端化。
由此可見,當前國內高端手機市場的競爭焦點,早已不是單個配置的堆砌,而是看誰能率先建造出更完善的生態閉環,而圍繞生態閉環進行的一系列持續布局,或許會成為高端手機廠商們跳出價格競爭的關鍵所在。
對此,張書樂也認為,真正想要跳出價格競爭,依然要有觸及用戶剛需而非癢點的顛覆式創新,或者可以在內容生態端進行布局,即依托手機作為中介,串聯品牌生態鏈和外延智能設備的萬物互聯。
事實上,無論是蘋果還是華為、小米,補貼、變相降價等都只是一種市場表象,頭部廠商的一系列動作,是國內智能手機高端市場進入深度洗牌期的信號。在新的競爭階段,品牌效應將不再成為躺贏的標志,取而代之的是圍繞產品價值進行的競逐。
這場由蘋果“俯身”所引爆的高端市場變局,其意義早已超越了單純的價格戰或機型迭代。它標志著關于品牌光環的舊時代的終結,也預示著一個圍繞“生態協同”的新紀元的開啟,在未來的市場競爭中,誰能在以用戶為中心的場景中定義新的價值,誰才能真正掌握關于高端的話語權。
文章內容僅供閱讀,不構成投資建議,請謹慎對待。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海報生成中...
海藝AI的模型系統在國際市場上廣受好評,目前站內累計模型數超過80萬個,涵蓋寫實、二次元、插畫、設計、攝影、風格化圖像等多類型應用場景,基本覆蓋所有主流創作風格。
IDC今日發布的《全球智能家居清潔機器人設備市場季度跟蹤報告,2025年第二季度》顯示,上半年全球智能家居清潔機器人市場出貨1,2萬臺,同比增長33%,顯示出品類強勁的市場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