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沿智能體正在廣州琶洲集體“涌現”。
9月23日,備受矚目的「第四屆琶洲算法大賽大模型前沿技術分論壇暨琶洲模方孵化項目展示」在廣交會堂成功舉辦。本次活動由廣州市政府指導,海珠區政府主辦,琶洲管委會及海珠城發集團承辦,清智孵化器協辦,并得到了清華大學智能產業研究院等單位鼎力支持。
本次論壇不僅匯聚了學界泰斗、產業領袖、明星創業項目及一線投資機構的眾多精英,通過主題演講、基金簽約、項目路演、模方智能體發布及AI問辯等一系列精彩環節,全景式地展現了琶洲在AI產業化道路上的決心、路徑,以及琶洲模方項目孵化的初步碩果。
當大模型競賽進入以“應用”為關鍵詞的下半場,行業共識日益清晰:AI的未來,關鍵在于落地。在此背景下,由清智孵化器與海珠城發集團共同設立的“清智·琶洲模方”,作為連接北京頂尖創新資源與粵港澳大灣區應用市場的橋梁,其首批孵化成果的集中亮相,無疑為整個行業注入了一劑強心針。
1.領航
(一)開場致辭
本次活動由亞洲科學院院士、意大利技術研究院資深科學家、法國機器人協會副會長Ryad Chellali院士的開場致辭拉開序幕。

Ryad Chellali院士表達了對琶洲算法大賽的高度認可,并對琶洲模方孵化成果寄予厚望,希望通過琶洲模方搭建起國際化的交流平臺,打造海內外人工智能創新創業領航平臺。
(二)琶洲模方推介
接著,清華大學智能產業研究院、清智資本及孵化器創始合伙人張煜博士為與會者揭示了琶洲模方的“孵化密碼”。

清智·琶洲模方是在清華大學智能產業研究院(AIR)支持下成立的創新孵化平臺,張煜博士將這一“孵化密碼”概括為一套“IP+孵化器+基金”的立體化賦能體系。
依托AIR的強大科研實力,琶洲模方為創業團隊提供對接全球頂尖專家的技術指導;聚焦“AI Agent”與“智能終端”兩大核心領域,重點布局空間智能、數字醫療、數字營銷、具身智能、智能硬件、智能芯片六大方向,構建“2+6”產業矩陣,推動大模型技術在多元場景中的落地應用。
通過場地、算力、基金、專家指導和產業資源的全方位助力,琶洲模方正致力于構建一個良性、完善的創業創新孵化生態。
(三)簽約儀式
接下來,活動迎來了一個標志性時刻。資本的注入,為前沿技術的商業化落地提供了最堅實的保障。
在廣州市工業和信息化局一級調研員史春風與廣州市海珠區委常委、常務副區長陳偉鋒的共同見證下,廣州基金助理總經理、廣州新興基金董事長付燕與海珠城發集團董事長何來剛正式簽署了琶洲模方基金合作協議。
這支基金的設立,標志著琶洲“技術+資本”的產業生態邁出了堅實一步。

(四)主題演講
沖破“創新黑盒”不僅需要創業氛圍,更需要前沿思想的指引。本次活動邀請了多位重量級學者,從算力底層到智能應用,分享了他們對產業未來的深刻洞察。
廣東省半導體及集成電路產業發展專家咨詢委員會專家,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教授,香港科技大學客座教授,華胥基金創始管理合伙人、主席容志誠博士帶來了題為《RISC-V 如何重構數據中心算力》的主題演講。

容志誠博士指出,在當前國際科技競爭加劇的背景下,指令集架構的自主可控成為關鍵。RISC-V以其完全開源、無專利束縛、高度可定制和低成本的優勢,為中國提供了一個打破現有壟斷、實現“彎道超車”的歷史性機遇。
在國家政策的大力扶持和產業生態的加速成熟下,RISC-V有望在數據中心、人工智能等領域發揮巨大潛力,構建起與x86、ARM“三分天下”的自主計算架構。
在應用層面,人工智能正努力從理解語言走向與物理世界交互。香港科技大學電子與計算機工程系教授、馮諾伊曼人工智能研究院副院長,光影煥像創始人譚平教授以《空間智能:三維感知、三維生成與三維運動》為題,為我們描繪了“3D+AI”的未來。

譚平教授闡釋,如果說語言智能關聯的是“思考”,那么空間智能則是與“觀察”和“行動”相接。他系統地展示了其團隊在空間智能三大核心領域的突破:在“三維感知”上,通過創新的視覺幾何Transformer(VGGT)等技術,實現了可擴展至萬張圖片的大規模三維重建 ;在“三維生成”上,通過名為Dora的細節保留形狀VAE模型,顯著提升了3D模型生成的質量與精細度;在“三維運動”上,通過SkillMimic等項目,讓機器人能夠從人類演示中學習復雜的交互技能。這些研究成果,都為具身智能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2.洞見
(一)項目路演
來自琶洲模方的三支代表性團隊分別登臺,展示了他們在文生蛋白質大模型、空間智能大模型以及3D生成大模型等前沿領域的創新突破。
首先亮相的是由清華大學國強教授、清華大學智能產業研究院(AIR)首席研究員、水木分子首席科學家聶再清博士帶來的“文生蛋白質大模型——水木分子”項目。

聶再清博士指出,當通用大模型進入行業應用下半場,大型語言模型的下一個前沿正是生物學。水木分子致力于成為生物醫藥行業大模型和智能體的領導者,通過其BioMedGPT多模態語義理解框架,融合文本、分子、蛋白質、細胞等多模態數據,直接從序列模式中學習和發現生命規律。
其最終目標是構建由智能體驅動的生命科學研究新范式,打造覆蓋藥物研發全生命周期的Chat Drug Design平臺,引領第四代藥物研發的變革。目前,公司已與復星醫藥、博奧晶方等超過20家著名機構達成商業合作。
隨后,由清華大學自動化系博士,國家級創新領軍人才,極佳科技創始人兼CEO黃冠博士帶來了“空間智能大模型——極佳科技”的項目分享。

作為國內“世界模型”方向的先行者,極佳科技正致力于加速物理世界“ChatGPT時刻”的到來。
黃冠博士介紹,公司通過其國內首個具身世界模型平臺GigaWorld-0,生成海量高質量仿真數據,與真實世界的開環數據結合,用以訓練其VLA(視覺-語言-動作)具身基礎模型GigaBrain-0。
這一“世界模型”與“VLA大模型”閉環的路徑,極大提升了訓練效率,并已在全球范圍內首次通過真機,實現了復雜柔性物體長程操作的“零樣本”開放世界泛化。
最后專注于三維AIGC的創新企業“光影煥像”登臺,香港科技大學博士后、光影煥像聯合創始人田飛鵬博士分享了“3D生成大模型——光影煥像”項目。

光影煥像正以大模型為驅動,打破傳統3D內容生產的壁壘。公司依托其核心技術,包括支持高質量幾何與精細紋理生成的3D物體大模型Craftsman3D,以及能夠處理萬級圖像幀、實現高效三維重建的SAIL-Recon空間感知模型,致力于實現從三維感知理解到三維生成的空間智能一體化。
其Triverse.ai平臺已在游戲道具、場景建筑、人物角色等領域展現出商業化潛力,未來將進一步賦能影視、家居乃至具身智能等更廣闊的的行業場景。
(二)模方智能體發布
在項目路演結束后,本次論壇舉辦了模方智能體發布儀式。來自優逸人工智能、動易科技、智動未來等12位創始人及代表登臺,共同啟動“模方智能體”,琶洲模方成立僅半年,已成功孵化了29個智能體成果,并在今天集中發布其中12個代表性成果,進一步打造海珠新一代AI應用的“垂類模都”。

12家企業代表登臺分享了他們的創新成果。
優逸人工智能首席醫學官、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余運芳博士介紹了乳腺專科生成式診療大模型 Breast GPT,依托千萬級多模態臨床診療數據結合自研創新的 M-MoE模塊化混合專家架構,RAG邏輯驗證機制 + 知識圖譜 + 規則引擎多重保障,從源頭降低幻覺風險,擁有臨床專業推理與交互生成能力,具備臨床專業多模態影像智能診斷推理與臨床診療智能輔助決策功能。
動易科技聯合創始人兼總經理毛書翰介紹了公司“Robot for AI”的理念,致力于打造軟硬件原生協同的通用人形機器人。在智能體發布環節,毛書翰介紹了動易科技具身智能伙伴PHYBOT C1,在這款全球首個全身擺線關節驅動的人形機器人上,動易科技成功完成了「強化學習」算法的應用和大模型的集成,PHYBOT C1不僅具備語音和動作能力,還有影像交互功能。
智動未來創始人兼CEO陳思為展示了公司在低成本、多場景人形機器人上的探索。目前智動未來機器人已完成生產百余臺樣機/小批量,并在酒店、商場、園區、大廈等多個場所落地應用,形成了“執行任務—采集數據—創造收益”的飛輪。
優愛佳副總裁兼高級合伙人王旭斌帶來了企業智能體平臺"UiPlus-AIR",融合RPA、AI生成、自動化流程管理等多項前沿技術,打造企業信賴、自主執行的智能體。
邁璟科創始人金鼎健帶來了AI營銷平臺“發發眾推”,構建全新的真實用戶分發矩陣,提出按曝光效果付費的模式。
芯寵工場聯合創始人林堉介紹了企業的首發產品——AI寵物伴侶(硬件版)搭載端側情感計算芯片,實現低延遲情緒反饋;重點推介了虛擬云寵物(APP端),是基于云端情感模型,支持跨設備同步成長數據。
爍谷科技創始人謝偉鐸展示了公司在聲音AI領域的最新突破,并向到場嘉賓介紹了由公司研發的全球領先的有聲創作、聲音合成、語音克隆及音頻溯源鑒偽技術 。
酷冪科技聯合創始人田維洋介紹了coollme - 全球首款智能IP管家,依托自研風格化AI模型矩陣、衍生品設計Agent、IP資產管理Agent與成熟的柔性供應鏈網絡,首次幫助每個普通用戶輕松打通從創意到IP商業化的端到端全路徑,讓每個人的創意可以輕松變為看得見、摸得著、好變現的個性化IP。
URS AI創始人趙嘉寶發布了全國首個全息互動式AI Agent硬件。URS AI通過全息投影技術、本地化大語言模型與多模態交互算法的三重融合,打造出無需佩戴任何設備即可進行自然交互的3D智能伙伴。
OneOneTalk創始人兼CEO趙翌捷分享了其“打造AI原生語言教學系統,聚焦國際中文教育,重塑全球語言學習范式”的愿景。
圖靈微雀云創始人兼CEO強鋒展示了其深耕法律垂直領域的“圖靈微雀法律AI”平臺,突破性的大模型幻覺抑制技術、可追溯可解釋、像法律人一樣思考的全流程智能體。
Aora AI創始人李想介紹了生成式視頻課件和視頻翻譯生成工具AoraAI,通過多模態視頻合成技術,多個視頻合成Agent自動化處理視頻生成。
3.爭鳴
本次論壇以一場精彩的“AI問辯”作為壓軸環節,將現場氣氛推向了高潮。辯論環節由甲子光年創始人、CEO張一甲主持。辯論雙方匯集了來自琶洲模方不同賽道的八位創始人,圍繞“AI驅動下,未來產業生態是否會越來越去中心化?”這一核心議題展開了激烈交鋒。

由優愛佳王旭斌、愷望數據鄧穩、圖靈微雀云強鋒、酷冪科技田維洋組成的正方認為,未來生態會越來越去中心化。他們提出,人工智能正通過技術平臺化與開源化實現“技術平權”,讓小團隊運營全球化業務成為可能,最終催生一個更具活力的產業生態。
而由爍谷科技謝偉鐸、智行AI王浩、URS AI趙嘉寶、OneOneTalk趙翌捷組成的反方則堅信,未來生態不會去中心化,甚至會更中心化。巨頭將憑借強大的資本、算力、用戶群體將使大量中小企業從“競爭者”淪為“附庸”,進一步鞏固中心化格局。
雙方辯手旁征博引,觀點犀利,為觀眾呈現了一場關于產業未來的深度思辨。根據線下及線上觀眾的實時投票結果,正方隊伍以“未來生態會越來越去中心化“觀點獲得了本場辯論的勝利。海珠城發集團董事、副總經理夏云為獲勝方頒發了榮譽證書。

隨著AI問辯的圓滿落幕,本次論壇也畫上了句號。這不僅是一場前沿技術與思想的交流盛會,更是一次琶洲模方AI產業生態成果的集中展示。
從“創新沙盒”的構想到首批智能體的集體涌現,一條從技術研發、產品孵化到商業落地的全鏈路閉環正在琶洲加速形成。
今天,人們共同見證了這座連接北京創新與大灣區應用的橋梁立柱架梁。可以預見,從琶洲這片熱土出發,未來將會有更多AI時代的明星企業在此誕生。
(封面圖及文中配圖來源:「第四屆琶洲算法大賽大模型前沿技術分論壇暨琶洲模方孵化項目展示」)
文章內容僅供閱讀,不構成投資建議,請謹慎對待。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海報生成中...
海藝AI的模型系統在國際市場上廣受好評,目前站內累計模型數超過80萬個,涵蓋寫實、二次元、插畫、設計、攝影、風格化圖像等多類型應用場景,基本覆蓋所有主流創作風格。
IDC今日發布的《全球智能家居清潔機器人設備市場季度跟蹤報告,2025年第二季度》顯示,上半年全球智能家居清潔機器人市場出貨1,2萬臺,同比增長33%,顯示出品類強勁的市場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