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能“佳直播PRO”助力譚維維《聲聲世世》音樂會圓滿呈現

《聲聲世世》音樂會現場使用佳能“佳直播PRO”
舞臺的語言:佳能電影機畫質完成從聽覺到視覺的延伸
從策劃階段開始,導播與導演團隊便共同參與了《聲聲世世》的影像語言構建。
從序幕到四大篇章的節奏不僅對應音樂結構,也延展為多種光線關系——從孤光獨立的暗場,到冷色群舞的流動,再到末幕光線穿林而過的全場漫射。影像在此不再是單純的記錄,而是舞臺語言的一部分。導播楊帆回憶,他們希望讓畫面“與旋律一同呼吸”,在保證現場即時張力的同時,呈現出敘事層次。



鏡頭捕捉光從靜至動的呼吸節奏,佳能EOS C400以高寬容度保留暗部細節,
讓“光”成為影像敘事的核心
“佳直播PRO”以佳能EOS C400電影攝影機為核心,通過佳能控制器RC-IP1000完成遠程信號管理與參數調整。與傳統EFP系統不同,該方案讓電影攝影機在保持高畫質與淺景深特性的同時,具備與多機位系統協作的能力。導播可在統一平臺上完成曝光、色溫與電平的基礎控制,使每一臺設備在同一色彩空間下協同運行,從而確保舞臺影像在多機切換時的統一與穩定。
佳能EOS C400采用6K全畫幅背照堆棧式CMOS感應器,具備三種基礎ISO模式,能夠在低照度舞臺環境下保持高信噪比與寬容度。其優異的感光性能和圖像動態范圍,為后續在光比復雜的演出場景中實現細膩的層次控制提供了充足空間。這一系統化方案的導入,讓電影視覺語言在現場制作環境中具備了更高程度的可操作性。

佳能EOS C400搭配長焦伺服鏡頭進行拍攝,既保障了畫質表現,又具備廣播級操控性

導播通過佳能控制器RC-IP1000控制面板實現對多臺佳能EOS C400的集中遠程管理,
確保舞臺燈光變化下的畫面影調一致與系統協同高效
執行現場:佳能原廠生態優勢,七機位的敘事構圖
整場音樂會共部署了七個訊道化機位。主機位位于中央觀眾席后方,負責整體構圖與舞臺全景;兩側機位聚焦演員與舞者的情緒特寫;軌道機位沿舞臺前沿移動,用于捕捉節奏變化;搖臂機位提供俯拍與空間透視;另有觀眾區與遠距長焦機位負責氛圍與縱深的捕捉。
這樣的機位分布并非為了“覆蓋”,而是為了“敘事”。每個機位都有其角色:中央機位是敘述者,兩側機位是情感的回應,軌道與搖臂承擔著空間節奏的轉換。當音樂進入平緩段落時,畫面趨于穩定;當節奏加快、舞者奔涌時,鏡頭運動也隨之加速。導播楊帆形容,“在這次制作中‘讓鏡頭像觀眾一樣去聽音樂’,不是被動切畫面,而是與舞臺節奏產生共振。”
這種以節奏組織畫面的方式,依賴于影像系統在焦段、畫質與操控上的精準響應。基于佳能完整的鏡頭生態,本場以電影鏡頭為核心構建語言:主力采用佳能CN20×50 IAS H等CINEMA EOS系列電影伺服鏡頭,在確保高分辨率與淺景深表達的同時,提供平順的伺服變焦與可預測的機械阻尼手感。為補齊焦段并提升機動性,部分機位配備佳能CJ17e×6.2B IASE S、佳能CJ14e×4.3B IASE S等CJ系列4K便攜式廣播鏡頭;其與CINEMA EOS一致的色彩科學,保證多機切換時的畫面匹配與影調統一。由此,在低照度與高對比度場景下,多機位仍能保持連貫的層次與穩定的色彩,支撐整場“節奏化”的鏡頭調度。

輕量化佳能EOS C400搭配佳能CJ14e×4.3B IASE S廣角鏡頭與電軌系統,
兼顧便攜性與畫質,確保鏡頭運動順暢、畫面節奏自然
在操作與對焦層面,佳能EOS C400可直接啟用全像素雙核CMOS AF II,在多光源、煙霧等復雜舞臺環境下提供穩定、可預測的連續對焦;配合CINE-SERVO的遙控/手動雙形態與精準焦距響應,顯著提升現場對焦效率與鏡頭運動的一致性,使攝影師把注意力更多放在構圖與節奏設計上。每一次切換都像是同一攝影語言的延伸,而非來自不同設備的拼接。正因為這種一致性,導播在現場可以更大膽地進行節奏性的鏡頭切換,讓影像的節奏與音樂、舞臺動作保持同頻。對制作團隊而言,這種“可預測的影像語言”是構建敘事節奏的基礎,也是讓電影機系統真正融入舞臺現場的關鍵。


舞者與霧氣交融,燈光穿透層層煙幕,畫面細節得以完整保留

佳能EOS C400憑借其高動態范圍與寬容度,準確保留紅色背景下的暗部細節,
使舞臺光影語言成為視覺敘事的一部分
光的節奏:佳能色彩科學突顯舞臺影像的“呼吸”
《聲聲世世》的舞臺燈光以低照度結構和高反差設計為核心,光線分布更集中于人物與動作區域。整體舞臺空間保持較低的平均照度,而主要情緒點由聚焦光與局部色光完成塑形。這種光比極大的環境,對攝影機的寬容度、感光穩定性和動態還原能力提出了極高要求,也正是佳能EOS C400發揮性能優勢的理想場景。
團隊在前期測試中,基于佳能EOS C400的三種基礎ISO模式,為不同幕次的燈光氛圍建立了獨立工作模式。高光占比場景選擇低基準ISO以獲得更高的信噪比;而在暗場或局部補光段落,則啟用更高感光檔位,以確保暗部細節不被壓縮。部分機位采用固定光圈以鎖定景深,通過微調ISO匹配曝光,從而在復雜燈光變化中保持影像的景深一致與情緒延續。



佳能EOS C400憑借其三種基礎ISO與寬容度表現,精準還原出光線的流動與氛圍的層次
讓攝影機不僅承擔記錄職責,更成為光影節奏的“演奏者”
全場畫面采用Canon Log 2進行錄制,監看信號實時轉換為Canon 709輸出。導播可在佳能控制器RC-IP1000控制臺上同步調節對比度和亮度,而后期團隊保留Log格式素材進行風格化調色。這種“雙曲線策略”在舞臺類項目中尤為關鍵——它既保障了現場輸出信號的即時觀感,又為后期色彩延展和影調塑造提供了更大的動態空間。
色彩管理上,團隊摒棄高飽和、高對比的常規做法,轉向更接近肉眼的柔和層次。EOS C400的K值與CC微調用于匹配燈具色溫與情緒基調,確保各幕色溫與影調連續;借助佳能控制器RC-IP1000的分區RGB微調做局部校正——如中央暖光升高時適度降低側區藍通道以平衡色溫;強背光段落則通過電平補償保留人物輪廓,避免剪影或溢光。
憑借這些曝光與色彩策略,《聲聲世世》的現場影像獲得穩定的層次過渡與“光的呼吸感”,在明暗更迭中保持空間連貫,讓觀眾在畫面節奏里“聽見”音樂的起伏。

復雜多變的舞臺照明,在佳能EOS C400的影像語言中被精準轉化為光的層次與節奏
技術方法論:廣電系統無縫集成,讓系統成為創作語言
此次項目的價值,不僅在于設備性能的展示,更在于驗證了一種面向未來的制作方法。
佳能“佳直播PRO”方案在《聲聲世世》項目中,形成了“系統即語言”的創作理念——讓導演、攝影指導與導播能夠以統一的影像參數和同一信號體系開展協作。
首先,在工作流的統一方面。傳統多品牌混合系統常因信號格式、色彩空間及延遲差異而增加匹配成本。本次制作將多機位信號通過SDI/光纖鏈路接入佳能控制器RC-IP1000控制平臺,實現信號采集、色彩管理與畫面參數的集中控制,最大限度降低跨設備間的偏差。

導播通過佳能控制器RC-IP1000控制面板實現對多臺佳能EOS C400的集中遠程管理,
確保舞臺燈光變化下的畫面影調一致與系統協同高效
其次,在控制層的實時化方面。導播可在佳能控制器RC-IP1000上針對各機位獨立調整曝光與電平,以適應舞臺光線變化。系統支持Tally與通話指令的同步傳輸,使攝影師無需離位即可快速響應導播調度。這種集中控制機制顯著提升了多機位協作效率,也讓現場團隊能將更多精力投入畫面語言與節奏設計。
最后,在創作層的延展性方面,佳能EOS C400支持Canon Log 2與RAW格式記錄,為后期調色和風格塑造保留了完整的動態信息。部分段落素材被延伸制作成獨立影像短片,用于藝術展示與多平臺傳播,體現出從現場信號到高動態素材的無縫銜接。這一方法論的建立,使電影級影像語言真正融入實時制作流程,成為舞臺影像創作的新標準。

復雜多變的舞臺照明,在佳能EOS C400的影像語言中被精準轉化為光的層次與節奏
未來展望:從系統到方法
色彩系統工程師張成明認為,佳能“佳直播PRO”最大的意義不在于硬件升級,而在于讓整個團隊重新思考“現場影像”的定義。他說:“過去我們把技術看成限制,但現在它反而成為表達的起點。當你能完全控制每個電平、每個明暗,影像就不再只是記錄,而是一種寫作。”
隨著Canon Log 2、Canon 709等曲線在多型號設備間的統一,佳能“佳直播PRO”方案也將進一步拓展至新聞、體育、綜藝、紀錄片及電影級RAW制作領域,實現從實時信號到高動態素材的全鏈路兼容。

佳能“佳直播PRO”在《聲聲世世》音樂會現場
從行業視角看,電影機的訊道化是一個不可逆的趨勢。隨著系統控制與網絡傳輸技術的成熟,現場影像制作正在從傳統廣播邏輯邁向電影化工作流。無論是大型演唱會、綜藝節目還是文化活動,這種“實時影像與電影語法結合”的制作方式,正在成為新的行業標準。
《聲聲世世》不僅是一場音樂會的完成,更像一次關于舞臺影像語言的全新探索。佳能“佳直播PRO”系統讓現場制作擁有了電影機的影像控制力,也讓電影語言在舞臺上具備實時呈現的可能。在《聲聲世世》的舞臺上,電影機與燈光完成了一次合奏,而觀眾,則成為這場影像交響的共同聆聽者。
譚維維《聲聲世世》風起八方劇場音樂會
主創名單
總導演:馬力
音樂總監:舟也
舞臺藝術總監:徐海東
音響設計:邵華
燈光設計:譚華
VJ統籌:譜造司
導播:楊帆
※1.為方便讀者理解,本文中佳能可指代:佳能(中國)有限公司,佳能股份有限公司,佳能品牌等。
文章內容僅供閱讀,不構成投資建議,請謹慎對待。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海報生成中...
海藝AI的模型系統在國際市場上廣受好評,目前站內累計模型數超過80萬個,涵蓋寫實、二次元、插畫、設計、攝影、風格化圖像等多類型應用場景,基本覆蓋所有主流創作風格。
IDC今日發布的《全球智能家居清潔機器人設備市場季度跟蹤報告,2025年第二季度》顯示,上半年全球智能家居清潔機器人市場出貨1,2萬臺,同比增長33%,顯示出品類強勁的市場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