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復合轉印工藝”:破解量產與成本難題的關鍵突破
蜂巢能源自主研發的“電解質熱復合轉印工藝”,成為其半固態電池實現規模化量產的核心利器。該工藝通過材料革新與生產工藝參數的精準設計,實現了隔膜轉移涂覆技術從實驗室走向產業化的跨越。傳統半固態涂覆技術往往需要數千萬產線改造投入,且存在能量密度下降、阻抗升高等問題。而蜂巢能源的創新工藝完全兼容現有產線,無需額外投資即可實現電解質轉移率從約20%提升至95%以上。在電芯性能方面,該技術使半固態電池實現100%不熱蔓延,制程HIPOT良率提升10%,全生命周期壓差不良率降低6%,安全性能提升50%,循環壽命達1400次,在保持與液態電芯相當性能的同時,顯著提升了安全性與一致性,成為行業成本最低的半固態電池量產方案。
從液態到半固態:三步走戰略下的產業協同路徑
蜂巢能源始終堅持“深化當下、攻堅中期、突破未來”的三步走技術戰略。在鞏固液態電池基本盤的基礎上,通過短刀電池平臺,實現疊片技術與龍鱗甲、堡壘電池的結構創新,將磷酸鐵鋰與三元電池的性能、安全與成本做到全球領先水平,為半固態、固態電池的研發積累了扎實的工藝與制造經驗。在半固態階段,蜂巢能源將其定位為“過渡性高端產品”,聚焦高端新能源車與eVTOL等場景,通過2.3GWh產線的落地,實現了從技術開發到批量交付的關鍵跨越。第一代半固態電池,今年11月小批量投產,明年年底大批量裝車;第二代能量密度360Wh/kg,已交付低空飛行公司準備首航試飛;第三代400Wh/kg明年即完成A樣、B樣開發。

邁向全固態:材料體系與疊片技術的雙重領先
在半固態電池實現量產突破的同時,蜂巢能源在全固態技術路線上也展現出前瞻布局與系統能力。基于其對整車場景的深刻理解,蜂巢能源早在2018年便成立固態電池研究院,聚焦硫化物全固態路線,并在材料、工藝與設備方面實現全棧自研。通過氧摻雜與磷硫元素調控技術,開發出高空氣穩定性的硫化物電解質,解決了硫化物“遇水失效”的行業難題;通過表面融合包覆技術,實現正極材料220mAh/g的比容量與1200次穩定循環。在制造端,蜂巢能源獨創的熱復合疊片技術將傳統全固態電池的“轉印、模切、疊片、靜壓”四道工序集成一步,取代效率低下的等靜壓環節,生產效率提升100%,為全固態電池的量產奠定了基礎。根據規劃,蜂巢能源將于2027年前推出60Ah級以上、400Wh/kg全固態電池樣品,2028年沖擊電芯樣品500Wh/kg能量密度開發目標,逐步實現從“半”到“全”的技術跨越。
在固態電池概念喧囂、量產困局難解的行業背景下,蜂巢能源以2.3GWh半固態產線的落地,展現了其“創新不盲動、攻堅不浮躁”的技術定力與產業智慧。通過“電解質熱復合轉印工藝”的系統突破、疊片技術的持續深耕與“半固態-全固態”的清晰路徑,蜂巢能源不僅打破了固態電池“量產難、成本高”的行業魔咒,更為中國固態電池技術的產業化進程提供了可復制、可推廣的實踐范本。從“半壁江山”到“全新紀元”,蜂巢能源正以開放、協同、務實的姿態,推動中國動力電池產業在全球能源變革中贏得更廣闊的話語權。
文章內容僅供閱讀,不構成投資建議,請謹慎對待。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海報生成中...
海藝AI的模型系統在國際市場上廣受好評,目前站內累計模型數超過80萬個,涵蓋寫實、二次元、插畫、設計、攝影、風格化圖像等多類型應用場景,基本覆蓋所有主流創作風格。
IDC今日發布的《全球智能家居清潔機器人設備市場季度跟蹤報告,2025年第二季度》顯示,上半年全球智能家居清潔機器人市場出貨1,2萬臺,同比增長33%,顯示出品類強勁的市場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