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進入2025年,全球算力產業格局出現了驚人變革,其底層長期的變化需求已經遠超當前的產業發展進程供給結構與供給質量,當前中國智算中心項目已經超過1050個(截至2025年10月30日,IDC圈不完全統計)。
同時,中國大模型能力亦呈現了全面釋放態勢,中國在多模態、開源(超越美國世界第一)、推理等多個維度算力都呈現了顯著的爆發趨勢,其中,字節跳動(豆包大模型)最近報告顯示,其用于AI推理的日均Token使用量在9月份已激增至30萬億以上,僅次于美國谷歌Gemini同期的43萬億。
其背后的更深層次邏輯是,不同大模型和場景調用的Token量直接決定了對智能算力的需求量級。也就是說,從算力需求角度來看,不同的AI應用需求和大模型調用需求,對算力需求差異巨大。
據權威機構預測,如果普通Chatbot類AI工具(文字對話窗口類)對算力需求為1x,那圖像生成類相當于10x(10倍),長思考模型相當于100x,視頻生成模型大概3000x,Deep Research類相當于10萬倍,而AI Agent正處于爆發前夜,智算需求更是不可估量。

但是算力產業投資周期存在一種天然的認知鴻溝,也就是硬件基建的時間錯配,算力產業與互聯網的本質差異在于基礎設施屬性——AI依賴硬件而非軟件迭代。這種特性導致產業呈現獨特的超長周期投資邏輯。當前市場質疑“應用不足卻撬動萬億投資”的現象,其實源于對硬件開發周期的認知盲區。
從芯片設計、供應鏈組織到數據中心部署,完整往往需3-5年。如GPT-5訓練所用的Hopper架構,正面臨大規模云廠商爭奪Blackwell、Rubin產能,而這批產能要到2026-2027年才能大規模交付,因此基于這些算力訓練的模型可能要到2028-2030年才會問世。
所以很多超大規模云廠商深諳這樣的道理:不提前鎖定算力,三年后就失去競爭席位。這解釋了為何單筆訂單動輒數百上千億美元——這是為未來5年模型迭代預留的戰略資源。這也是北美為什么9月和10月至今,用于資助AI數據中心支出的借貸呈現爆炸式增長,2025年的數據中心投資出現跳漲的真實邏輯:

中國市場的情況,我們從2025年7-10月算力招投標市場也可以看出一些端倪,招投標市場呈現爆發式增長態勢。在統計的共64個招標中項目中,總預算規模達105.64億元,平均單項目預算1676.76萬元;已中標項目43個,總金額104.58億元,平均中標金額2432.03萬元,顯示出市場活躍度與資金集中度的雙重提升。從項目規模分布看,呈現明顯的"啞鈴型"結構特征。
招標項目中,1億元以上大型項目占比45.2%(29個),其中5億元以上超大型項目4個,包括海南州人工智能綠色算力中心(12.86億元)、塔城托里縣國元智算中心(9億元)等標志性工程。中標項目中,億元級項目占比53.5%(23個),5億元以上項目7個,最高為中國人保西部數據中心(13.12億元)。這種規模分化反映出算力基礎設施建設正向集約化、規模化方向發展,超大型智算中心成為產業投資主戰場。

中國算力產業生態的底層變革重塑已迫在眉睫,企業唯有打破傳統的認知、技術以及商業模式等多重邊界,方能在未來十年新一輪產業爆發中獲得生存空間,和更大規模的增長機會,這一點對于中國IDC產業來說尤為重要。
正是在這樣的契機下,第二十屆中國IDC產業年度大典(IDCC2025)暨數字基礎設施科技展(DITExpo)將于12月10日到11日在北京首鋼園正式召開,屆時將有超過15場平行論壇同期舉行,包括DIFGC全球數字基礎設施合作發展北京論壇、2025算力產業生態高質量發展大會、萬卡AI集群建設論壇、算力國產化論壇、智能制造高質量發展論壇、智慧醫療論壇、算電協同發展論壇、Green AI Infra論壇、自主可信計算創新論壇、數據中心她力量-科技青年女性論壇、智能體賦能產業創新發展論壇、智算中心產業創新與資本論壇(定邀論壇)、中國通信工業協會數據中心委員會2025年度全體工作會議、重塑能效·智領未來——數據中心低碳發展專場、AI時代供配電革命——高密度算力電力架構創新專場、智算基石·構筑未來——泰豪數據中心全周期能力革新論壇。
文章內容僅供閱讀,不構成投資建議,請謹慎對待。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海報生成中...
海藝AI的模型系統在國際市場上廣受好評,目前站內累計模型數超過80萬個,涵蓋寫實、二次元、插畫、設計、攝影、風格化圖像等多類型應用場景,基本覆蓋所有主流創作風格。
IDC今日發布的《全球智能家居清潔機器人設備市場季度跟蹤報告,2025年第二季度》顯示,上半年全球智能家居清潔機器人市場出貨1,2萬臺,同比增長33%,顯示出品類強勁的市場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