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黃金周與雙十一提前的雙重促銷都支撐不了國內彩電市場的“上量”的原因。有業內人士分析認為:其一,一方面,2024年“家電以舊換新”政策提前透支了部分需求,導致今年同期增長乏力;另一方面,在房價波動、收入預期保守的情況下,消費者對大家電的購買決策愈發謹慎。
當然,還有一個核心“內因”。電視內容同質化嚴重,缺乏顛覆性應用場景,難以激發換機欲望。再加上大屏手機、平板電腦等電子數碼產品也在極大的分流家庭娛樂需求,可以明確的看到電視的“剛需”屬性正在被淡化。
市場分化卻急劇加速
10月中國電視市場整體表現慘淡,具體落地到品牌層面,也是呈現出“全線回落”的局面。洛圖科技表示,10月份國內TOP8,即海信、TCL、小米、創維、長虹、海爾、康佳、華為,以及含其子品牌的出貨量市占率維持在95%以上,總量約為312萬臺,同比下降13.7%。其中,月出貨量超過20萬臺的領先品牌悉數下跌。
按照洛圖這個說法,即使行業頭部TOP4也在這個10月份面臨巨大的“跌幅”。這也預示著,10月份各品牌之間的“較量”不是比誰之間“增幅”,而是比誰之間“抗跌”能力,誰的跌幅最小,誰就是領先者。
在行業整體縮水的同時,市場分化也在急劇加速。例如,海信、TCL和創維三個傳統主力品牌(含子品牌)在10月的合并出貨量約為197萬臺,同比下降15.6%,合并市占率為60.8%。而小米(含紅米)在10月的出貨量接近60萬臺,市場占有率為17.9%。
從數據層面可以清晰看出,行業頭部效應正持續加劇:10月份,海信、TCL、小米、創維四大品牌合計出貨量達257萬臺,占據整體市場近八成份額,呈現出顯著的“頭部高端集中”態勢。這一趨勢在第三名小米的單月表現中尤為突出——其60萬臺的出貨規模,甚至超過了長虹、海爾、康佳三家品牌的合并總量。
在整體市場同比下滑16%的背景下,頭部品牌仍能保持如此體量的基本盤,反映出其抗跌能力與競爭優勢正在進一步強化。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二線品牌在技術迭代滯后與渠道成本高企的雙重擠壓下,生存空間被持續壓縮。長虹、海爾、康佳三家10月合并出貨量約為50萬臺,同比下滑9.8%,而華為及三星、索尼、飛利浦等外資品牌則仍停留在數萬臺級別,難以形成規模突破。
可以預見,在當前“跌勢”成為主旋律的市場環境中,TOP4之外的品牌所面臨的已不僅是增長壓力,更是關乎生存空間的嚴峻挑戰。
后記點評:洛圖科技預測,2025年第四季度出貨量跌幅可能超過15%,這也預示著今年國內彩電市場繼續負增長將成事實。更讓行業難過的是,明年國內彩電市場在洛圖預測看來,也不會好轉,還會繼續下滑。
在這樣行業弱勢局面下,未來彩電行業競爭焦點將從“銷量份額”轉向“利潤結構”,眾彩電品牌能否在硬件之外拓展內容服務、場景解決方案、甚至能否更堅決在產品差異化上去堅決拓維,這將是多數品牌能否活下去的關鍵!
文章內容僅供閱讀,不構成投資建議,請謹慎對待。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海報生成中...
海藝AI的模型系統在國際市場上廣受好評,目前站內累計模型數超過80萬個,涵蓋寫實、二次元、插畫、設計、攝影、風格化圖像等多類型應用場景,基本覆蓋所有主流創作風格。
IDC今日發布的《全球智能家居清潔機器人設備市場季度跟蹤報告,2025年第二季度》顯示,上半年全球智能家居清潔機器人市場出貨1,2萬臺,同比增長33%,顯示出品類強勁的市場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