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芙蓉城三月雨紛紛,四月繡花針……“,李宇春演繹的《蜀繡》將蜀繡的歷史,和一個繡娘對為國遠征的情郎的戀戀深情和淡淡的愁緒融入在蜀繡制作的千針萬線之中,散發著濃郁的中國古韻。
這首唯美動聽的歌曲紅遍大江南北,對蜀繡技藝的推廣起到了積極的作用。而對于中華傳統文化的推廣,又何止這一種形式。近日,恰逢一年一度的七夕節,百度首頁的Logo變成了牛郎織女的形象。在百度的字體中間,平日里的“熊掌”變成了一塊圓形的錦緞,上面繡著相偎相依的牛郎和織女,二人翩翩起舞,神態安逸,流露出十分甜蜜和“小確幸”的滿足感。更為巧妙的是,一根紅色的絲線從織女和牛郎的手中飄然穿過,連接在了百度的幾個字樣之間,寓意“姻緣一線牽”,給整個錦緞增添了一絲別樣的美感和瀟灑飄逸的氣息。

百度力邀蜀繡大師繡制新Logo 寓意美好愛情
百度Logo的錦圖并非草草杜撰,而是出自中國蜀繡傳承人、四川省民間文藝家協會副主席孟德芝之手。孟德芝老師從事蜀繡技藝的學習和研究已經有四十余年,技術全面,技藝精湛,尤其擅長“雙面異色繡”和“雙面異形繡”。從藝以來獲獎無數,以 “荷花鯉魚”和“九子熊貓”最為著名。兩幅錦圖均采用多種不同蜀繡和獨有的高難度繡針法制作而成,過渡自然,意境深遠,是蜀繡之中的精品。此外,孟德芝老師參加繡制的大型雙面繡“芙蓉鯉魚”和“秋色高原”被陳列于人民大會堂。
蜀繡又稱川繡,最早可能上溯到與中原夏朝文明同時代的古蜀三星堆文明。西漢大文學家楊雄的《蜀都賦》中曾贊曰“錦布繡望,茫茫兮無幅”, 宋代歷史文獻中稱蜀繡“窮工極巧”。早在2006年,蜀繡已經被國務院批準入選第一批中國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此次百度聯手孟德芝繡制的首頁圖案以七夕節這一傳統節日為契機,將蜀繡與牛郎織女的愛情傳說有機結合,融入百度Logo之中,這既是對中國傳統文化的致敬,也蘊含中青年男女追求愛情和婚姻的美好寓意。此外,七夕節又叫 “乞巧節”,有古代女子穿針引線繡美麗的物品,以期盼美好愛情的意味。而百度此次也希望借孟老師蜀繡之紅線,情牽天下有情人。
不懈創新演繹中國傳統文化
蜀繡是一門傳統技藝,也是中華傳統文化中的精品,但社會的發展和時代的變遷讓這門精巧神奇的工藝面臨傳承的困境,此次百度聯手孟德芝大師制作蜀繡Logo的目的,就是為了讓更多的年輕人了解這門技藝,更好的弘揚傳統文化。
一直以來,百度為發揚和傳承中國的傳統文化做了非常多的努力和創新。早在2013年,百度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李彥宏就牽頭成立了“中國民營產業商會”并擔任會長。在他的親自推動下,百度一方面將端午節、中秋節、春節等傳統節日標簽化、符號化,通過傳統的藝術化的處理融入百度Logo之中;另一方面,百度以強大的流量優勢和平臺資源將以上創意進行展示曝光。這對推動傳統文化的發展,助力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此次百度蜀繡Logo的創新之舉,再次展現了百度在為助力中國非遺傳承所做出的不懈努力。
來源:XXX(非中文科技資訊)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請尊重版權保留出處,一切法律責任自負。
文章內容僅供閱讀,不構成投資建議,請謹慎對待。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有事發郵件至news#citnews.com.cn(發送時將#替換為@)。
[轉載標題:]
分享到微信
海藝AI的模型系統在國際市場上廣受好評,目前站內累計模型數超過80萬個,涵蓋寫實、二次元、插畫、設計、攝影、風格化圖像等多類型應用場景,基本覆蓋所有主流創作風格。
IDC今日發布的《全球智能家居清潔機器人設備市場季度跟蹤報告,2025年第二季度》顯示,上半年全球智能家居清潔機器人市場出貨1,2萬臺,同比增長33%,顯示出品類強勁的市場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