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東哥的管培生接手52家關聯公司、初戀女友回歸、CEO沈皓瑜離職轉攻國際業務、二季度營收增幅42%連續三個季度放緩,一連串的消息對京東而言,這都是個多事之秋。
實際上,京東對第三季度營收給出更為悲觀的指引,京東預計第三季度的收入將下降至590億元至610億元,同比增幅將進一步下降至34%-38%。
但在財報里還有一個至關重要的信息,就是京東虧損大幅度收窄了。財報顯示,京東二季度凈虧損為1.321億元,較上年同期的凈虧損5.104億元減虧74%,為2014年以來凈虧額最少的一次。
營收增速放緩、虧損大幅收窄,東哥想干什么?
商業的本質是什么?
這一切都明示著,東哥想賺錢了。燒了投資人這么多年錢的京東,做到B2C老大在納斯達克敲鐘之后,甚至成為《財富》全球500強中首家、唯一入選的中國互聯網企業,可一直被外界詬病的就是盈利問題。而中國互聯網企業慣用的模式就是燒錢擴大地盤,在形成行業壟斷地位之后再設法盈利,電商B2C、020等領域尚未出現規模盈利現象,而從京東的舉措看,無疑想成為第一個吃螃蟹的人。
而東哥做的第一步,便是放棄財報上好看的營收增速,有效控制成本,才使得虧損得到了大幅遏制。
這讓我想到了今年春天的多點。
三四月份,多點被曝從20多個城市戰略收縮為目前的4個城市之后,至今仍被業內解讀為是生鮮電商遇冷的一個案例,可時間才剛剛過去了半年,如今我們再回頭來看,彼時,多點所做的決定正如此時京東的舉措一樣,放棄高速增長,回歸商業本質。
而回歸商業本質也是多點CEO林捷在多個場合都提到的。“電商的重點是商,燒錢補貼之后最終還是要自己造血。”林捷所提的造血,無疑就是盈利,他曾給多點提出了一個目標,就是“兩到三年實現盈虧平衡。”

多點CEO林捷
這個時間點與本來生活創始人喻華峰的目標不謀而合。喻華峰今年7月初表示,本來生活2016年營收體量預計在40-50億元,預計2018年可能實現盈虧平衡。
而就在8月8日,天天果園宣布獲得1億元D+輪融資,并拆除了VIE架構,希望2019年啟動國內上市進程。天天果園創始人兼CEO王偉表示,“創業板要求連續兩年盈利,天天果園明年可以打平,2019年可以啟動上市,天天果園會成為第一家盈利的生鮮公司。”
盈利靠的是供應鏈實力
看來,盈利都已經列入了各大生鮮電商的日程表,且節點大體類似,至于誰將成為第一家盈利的生鮮電商,誰又會成為生鮮電商第一股,這可不是說說那么簡單。
機會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
多點為此所準備最多的就是供應鏈。在北京戰略合作伙伴物美的統一供應鏈體系下,多點的商品成本具有極大的優勢,為未來的盈利提供了可能,同時,隨著多點品牌的日益強大,也受到了更多供應商的認可。
一個佐證是,多點近日聯手知名品牌企業玩起了“周五大牌日”活動。據了解,多點8月起每周五會攜手一個大品牌做線上促銷活動,8月5日是伊利主場,接下來8月12日是青島啤酒,未來還會陸續有更多品牌加入。

“大品牌進場一方面是從實體渠道轉型線上渠道的硬性需求,另一方面也說明,多點的用戶數量與渠道優勢也吸引了他們的注意,并使其最終做出選擇。”一位電商業內人士指出。
截至今年6月,多點擁有注冊用戶600萬,北京地區注冊用戶達353萬。
電商市場在經歷了從線下向線上遷移再回歸到線下競爭的變化之后,如今已經進入到全渠道零售時代,生鮮日百品類更是這其中的典型案例。貝恩公司在進行了深入的研究之后曾出具了一份權威的零售供應鏈報告,這份報告里稱,現代零售供應鏈是全渠道的支柱。
多點正是貝恩這一報告結論的提早踐行者。目前,多點已將自己定位為線上線下一體化全渠道零售平臺,并在供應鏈上持續發力,依托實體商超,同時又擴大了商超的服務半徑,在“電商+商超”的風口上御風而行。
來源:XXX(非中文科技資訊)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請尊重版權保留出處,一切法律責任自負。
文章內容僅供閱讀,不構成投資建議,請謹慎對待。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如發現本站文章存在問題,提供版權疑問、身份證明、版權證明、聯系方式等發郵件至news@citnews.com.cn。
海藝AI的模型系統在國際市場上廣受好評,目前站內累計模型數超過80萬個,涵蓋寫實、二次元、插畫、設計、攝影、風格化圖像等多類型應用場景,基本覆蓋所有主流創作風格。
IDC今日發布的《全球智能家居清潔機器人設備市場季度跟蹤報告,2025年第二季度》顯示,上半年全球智能家居清潔機器人市場出貨1,2萬臺,同比增長33%,顯示出品類強勁的市場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