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知識產權局“知識產權 競爭未來”主題活動走進觸寶
10月18日,國家知識產權局“知識產權 競爭未來”中央媒體主題采訪活動走進觸寶。此次活動是國家知識產權局為落實《深入實施國家知識產權戰略行動計劃(2014—2020)》,與科技部、工業和信息化部、商務部、國家認監委、國家標準委、國防科工局、總裝備部聯合與各地方聯合開展。20余位國家、省、市知識產權局領導、中央媒體采訪團參觀了觸寶上海總部,聽取觸寶在技術創新、知識產權等方面的產品演示和介紹。

專利是本土企業出海秘密
創業8年,觸寶作為最早一波開拓海外業務的中國互聯網公司,在公司最初成立時,就已經有很強的知識產權保護意識,據觸寶CEO王佳梁回憶,公司當年營業收入僅有100萬元時就投入40多萬元用于專利申請。他不敢想象,如果沒有進行專利布局,觸寶在2013年的337調查案中如何渡過難關。
2013年,剛剛成立5年的觸寶經歷了一場突如其來的“生死大戰”——2012年12月,紐昂斯公司向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提出申請,指控觸寶侵犯其5項專利權,要求禁止觸寶的產品進入美國市場。
從天而降的“337調查”讓觸寶措手不及。“337調查”是指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根據美國《1930年關稅法》第337節進行的調查,調查對象為進口產品侵犯美國知識產權的行為以及進口貿易中的其他不公平競爭。彼時,剛剛完成第一輪融資的觸寶權衡再三,最終選擇應訴,并且通過扎實的專利基礎以及巧妙的申訴手段,成功贏得了這場官司。而經此一役,觸寶也成為國內第一家贏得此類訴訟的公司,徹底在海外市場打開了知名度。

王佳梁在現場介紹時也特別強調,“這是中國首例軟件產品的337的調查案,商務部的相關領導說觸寶這個案子很有代表性,并且隨之寫入了商務部的貿易爭端案例中。因為觸寶兩件產品是純粹的中國創造,是創新最典型的一個中國創造的產品。”
知識產權如何走出去
長久以來,中國企業在全球始終摘不下“制造業大國”“廉價勞動力”的帽子。實際上,近幾年來,國內以華為、海爾,觸寶在內的一部分科技公司,早已將技術作為競爭壁壘,積極投身到新一輪的創新大潮中。
現場談及知識產權如何走出去,作為中國最懂知識產權的CEO,王佳梁對此也有自己的經驗分享,“首先第一個經驗是中國企業到底應該怎么尊重,甚至去利用海外市場的游戲規則。其次是還需要建立起一個創新的核心競爭力,真正推動人類發展的還是創新,尤其是技術創新。中國企業其實需要考慮未來怎樣從一個僅僅商業模式的創新轉向技術的創新,只有這樣才能有真正的核心競爭力。最后一點是,需要用長遠的眼光來看到知識產權保護,知識產權的投入周期很長,我們一般專利授權都在3年左右,甚至于更長的時間。只有用長遠的眼光來看到專利申請,我們的知識產權投入才會越來越多。一旦企業的知識產權申請數量和質量都有了保證,這樣在未來涉及到任何的專利國際相爭,才可以足以確保企業自身的獨有競爭力。”
以觸寶為例,早在2008年,觸寶第一款產品觸寶輸入法就誕生于海外,其獨特的“滑行輸入”、“智能糾錯”、“筆畫過濾”不僅早早就獲得發明專利,也憑借良好的用戶體驗收獲了全球4.5億用戶,支持109種語言,申請的專利有140多項。成為國內最早一批出海打拼的公司中的“佼佼者”。在國內,目前觸寶電話累計用戶數已經達到3億,積累了中國最大、最全面的號碼數據庫,平均每天有超過5000萬的活躍用戶在觸寶電話App進行溝通和使用生活服務,產生了豐富的個性化的通話數據。同時擁有國際化基因的觸寶電話近期與蘋果官方合作,即用戶可以使用全新適配iOS10的觸寶電話防騷擾功能,體驗更加純凈的通訊環境。
“如果只是用copy to China 的方式,觸寶肯定不會贏得今天的成功。”王佳梁表示。“觸寶的核心優勢在于,一是國際領先的核心技術,其次是我們對專利申請、知識產權保護的重視和長遠眼光。”企業知識產權提升創新能力,知識產權推動走出去,而在未來,觸寶還計劃在硅谷、以色列等地開設大數據中心,進一步提升公司的技術能力。
來源:XXX(非中文科技資訊)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請尊重版權保留出處,一切法律責任自負。
文章內容僅供閱讀,不構成投資建議,請謹慎對待。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如發現本站文章存在問題,提供版權疑問、身份證明、版權證明、聯系方式等發郵件至news@citnews.com.cn。
海藝AI的模型系統在國際市場上廣受好評,目前站內累計模型數超過80萬個,涵蓋寫實、二次元、插畫、設計、攝影、風格化圖像等多類型應用場景,基本覆蓋所有主流創作風格。
IDC今日發布的《全球智能家居清潔機器人設備市場季度跟蹤報告,2025年第二季度》顯示,上半年全球智能家居清潔機器人市場出貨1,2萬臺,同比增長33%,顯示出品類強勁的市場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