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節剛過,忍不住感嘆當個記者真是不容易啊,跑的了火災現場拍的了大腕領導,要臨危不懼,面不改色,甚至還要拿得起筆桿又玩的溜自拍桿,奉獻出自己的美貌當“網紅”。還別不信,南方報業啟動了南方名記“網紅”計劃,提出要當“網紅記者”,必須要有顏值、有素質、有氣質!

但是,先不說“網紅記者”靠不靠譜吧,在直播的大浪潮下記者分分鐘需要轉換思維是真的。比如新京報就選了另一種姿勢,大膽玩起了視頻直播,和騰訊新聞合作推出了新聞直播節目《我們》,第一時間呈現鮮活的現場視頻,有直播有真相,把新聞直播玩出新高度,歸根結底,還是專業記者老司機帶的好哇……
咳咳,《我們》是一檔嚴肅的新聞直播節目,主要報道突發、社會、時政方面的內容。比如近期的3萬平米地下建筑消防員滅火救援實戰演練,2小時全程直播,真實上演救火記,讓吃瓜群眾輕松get火災中自救技能;跟著國民黨黨主席洪秀柱參觀北京臺灣會館,追隨名人看博物館的感覺真心不一樣啊,與有榮焉……


這些新聞直播動輒2、3個小時,默默付出的記者們真正辛苦了!這些幕后英雄曾經為我們貢獻了哪些精彩新聞直播?以騰訊新聞今年的直播視頻為例,一起來盤點一下~
1、 大事件報道
這是新聞直播與其他直播明顯不同的地方,專業性、敏感度、責任感使記者讓新聞保持了一貫魅力。
今年天宮二號發射的直播看了嗎?

美國大選辯論現場,激烈如夫妻吵架~

(希拉里:特朗普是俄羅斯總統普京的“木偶”)

(川普回應:不是木偶,不是木偶,你才是木偶)
2、 科技類直播
科技搭上網絡直播,拉近了和大眾的距離。
年初的一場世紀人機圍棋大戰讓科幻片中的人機博弈變成現實,雖然結局以阿法狗4:1獲勝收官,但誰是贏家,眾說紛紜。李世石連輸兩場扳回一局的這一幕,是多么振奮人心。

喏,還有一場21天殼外孵小雞的生物實驗,原本是一個由日本綜藝引發的知乎大討論,科學家倒認真了,真刀真槍的來了一場21天科學實驗,記錄了一枚去殼的雞蛋(受精卵)如何發育出心臟、如何長出腿和翅膀、如何變成毛蛋、如何睜開濕漉漉的黑眼睛的全過程,搞科學,我們是嚴謹的……請認真感受一下殼外孵出小雞的生命力。

3、 生活類直播
除了你固有的生活外,生活還有更多可能。
大熊貓“寶寶”、“美輪”、“美奐”被送回中國的消息讓美帝人民哭成了狗,靠賣萌撒嬌為生的圓滾滾,就這樣輕易征服了全世界,《熊貓黑白配,熊貓生寶貝》更是擠爆了直播間,圍觀群眾看的不亦樂乎。

生活本身就是一種藝術,看《日刻》如何把自己的人生活成藝術。

4、 人文藝術類直播
隨時感受藝術魅力和社會的人文情懷,誰讓咱骨子里都住著一文藝青年呢。
日本一座車站只為一個女孩上學保留,畢業了車站拆除的時候,騰訊做了一場《一個女孩的車站》大直播,無數網友淚奔。

《腦萊塢》,劉震云父女同臺聊文學聊電影,亦師亦友的相處模式估計會讓很多人羨慕吧。

5、 思想類直播
本以為直播和思想不搭邊,但以《十三邀》為代表的深度訪談直播,傳達的力量震撼人心,和大師大腕們來一場對話,何嘗不是一場思想盛宴?

直播改變著人們獲取信息的方式,也改變了新聞生產模式,在帶給受眾更多精彩資訊的背后是記者們默默的付出,在此向廣大記者們說一聲謝謝你們,辛苦了!
文章內容僅供閱讀,不構成投資建議,請謹慎對待。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海藝AI的模型系統在國際市場上廣受好評,目前站內累計模型數超過80萬個,涵蓋寫實、二次元、插畫、設計、攝影、風格化圖像等多類型應用場景,基本覆蓋所有主流創作風格。
IDC今日發布的《全球智能家居清潔機器人設備市場季度跟蹤報告,2025年第二季度》顯示,上半年全球智能家居清潔機器人市場出貨1,2萬臺,同比增長33%,顯示出品類強勁的市場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