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PC時代就養成了“不懂問‘百度’的習慣”,到了移動互聯網時代,手機百度更成為我的智能手機上的必備APP。最近我發現,手機百度增加了一個新功能:搜索框下方的資訊流可以根據我的搜索行為、場景和興趣等精準推送不同的信息。使用了大概一周之后,我決定將手機百度資訊流晉升為我的“首席資訊管家”。
越用越懂我
坦白說,剛使用手機百度資訊流的時候,它給我推送的資訊并不全都是我非常感興趣的。但經過一段時間的調教之后,推薦的準確度發生了很大的變化。
作為一個資深NBA球迷,我一直會通過手機百度搜索相關關鍵詞來第一時間獲取相關資訊。經過一段時間的搜索之后,我發現手機百度資訊流已經深刻的記住了我的這個興趣,總能第一時間給我推送相關比賽和球星的資訊。這比我過去的搜索甚至更方便了。
更神奇的是,即使同樣是NBA球迷,我的同事Andy收到的相關資訊流也跟我不完全相同。喜歡詹姆斯的Andy明顯收到更多關于“小皇帝”的資訊——從場地賽事到八卦娛文一個都不少,而我的手機百度資訊流里,更多的是關于騎士隊精彩突圍實力奪冠等資訊。
當然,對于那些我不感興趣的內容,我也可以巧妙的拒絕。比如我熱衷于騎士隊的各場比賽,當我看到他們的死對頭金州勇士隊的比賽視頻的時候,總是會點擊資訊流底下的小叉,提示手機百度,我對這類信息不感興趣。一來一回,當我再打開手機百度資訊流的時候,它就總能給我推薦我最喜歡的那些資訊流。
有趣更要有用
當我們逃離朋友圈,開始在各種新聞資訊類產品中穿梭的時候,我們看到的東西是否真的有用、有價值呢?這是我衡量一個資訊產品是否值得堅持使用的重要指標。
因為職業的關系,我必須關注很多前沿科技相關資訊,而同時我對體育、娛樂八卦也十分感興趣。很多資訊類App會把大量的娛樂八卦內容反復推送給我,但實際上我更想多花時間在提升職業上。
而由于我在手機百度中經常搜索科技相關的關鍵詞,目前,我的手機百度資訊流中有大概一半是科技相關內容。尤其是在一些專業領域比較深的內容上,手機百度資訊流更能及時推送給我一些實用的內容。比如百度百科、百度知道相關的許多內容,看到之后我都會第一時間轉給爸爸媽媽,讓他們別中了朋友圈里分享的那些謠言的毒。
總的來說,經過我多番“調教”,手機百度已經“非常懂我”,不僅按比例推送科技前沿、體育和娛樂類資訊,大多還都是深度好文。更會在我通宵加班的時候給我推送《晚睡傷身,熬夜的八大注意事項》這樣的資訊,讓我大呼意外。
人工智能正在改變生活的方方面面,資訊流作為人工智能應用的最成熟的場景之一,相信會給大家獲取資訊帶來越來越多的便捷。《信息時報》記者 盧云龍
文章內容僅供閱讀,不構成投資建議,請謹慎對待。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海藝AI的模型系統在國際市場上廣受好評,目前站內累計模型數超過80萬個,涵蓋寫實、二次元、插畫、設計、攝影、風格化圖像等多類型應用場景,基本覆蓋所有主流創作風格。
IDC今日發布的《全球智能家居清潔機器人設備市場季度跟蹤報告,2025年第二季度》顯示,上半年全球智能家居清潔機器人市場出貨1,2萬臺,同比增長33%,顯示出品類強勁的市場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