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到2017年以后,美團網動作不斷,1月初就進行了組織架構調整。當時王興將美團的下半場稱為“互聯網+”,簡單說就是美團要擴展消費場景。一個月之后,美團在南京悄然試水打車業務,這是美團進行組織架構調整后的第一個動作。

美團網表示美團打車將采取C2C模式,這與滴滴快車的模式類似,加入打車場景之后,美團的業務從吃喝玩樂平臺搖身一變成為了吃喝玩樂行。
初看這個消息,確實有些令人摸弄不著頭腦,因為在這之前,很難將美團于打車拉上關系,而美團選擇的。其實,追溯一下,美團與網約車確實有些淵源。有傳言稱,當年程維做出第一版滴滴之后,在給司機試用之前先拿給了王興看,王興曾給其提出許多修改意見。
美團為何在此時加入打車業務?
美團試水網約車,還有消息稱美團正在申請網約車牌照。目前的網約車市場,在滴滴快的等老牌網約車企業正面臨新難題的情況下,美團此時進入到網約車行業,其打車業務是會夭折還是在洗牌期站占得一席之地?
美團如果再局限于目前通過目前的吃喝玩樂場景,其實已經很難再使用戶數量實現快速增長了,必須依靠深度挖掘現有用戶潛在需求以求得利益增長點。推出打車業務,也是美團的一個必要之舉。更何況網約車行業現在正處于大洗牌時期,在交通部對網約車提出的“高品質服務、差異化經營”的要求之下,美團其實有很多機會。
目前用戶對于滴滴有極大的不滿就是美團打車的一個機會,滴滴在發展中進行的一些改革,例如動態調價,以及打車費用提高,司機收入降低等,都使得滴滴的口碑有所下降,滴滴司機與用戶數量自然也在下降。能夠快速拿下網約車牌照也是美團的一個機會。目前網約車市場,拿下牌照的只有首汽約車與神州專車,拿下牌照意味著網約車平臺符合規定,得到認可,而滴滴一直沒能得到這張牌照。
在滴滴之前積累的車輛司機數量等優勢逐漸縮小的情況下,美團此時加入打車業務,也許能夠趁此機會吸引一部分用戶。

美團試水打車業務的最大優勢是用戶
雖說美團表面上與打車似乎毫不相干,但美團試水打車業務其實還是有一些優勢的。首先是美團的用戶基礎,美團用戶數量已經占據了壓倒性優勢,更具QuestMobile發布的2016春季APP實力榜顯示,美團點評旗下的美團APP、大眾點評APP的月活用戶數與日活躍用戶數均分列O2O行業第一、二位。其次是美團有微信這個支付入口,擁有更多的用戶。再次是美團現有的吃喝玩樂消費場景似乎能夠與出行搭上關系。美團旗下的電影票、外賣、餐飲到店、酒店旅游、婚慶、家裝、KTV等生活領域方方面面的服務都是一些高頻業務,再加入打車業務,美團意在為用戶打造一站式出行業務。
美團想要做的是挖掘現有用戶身上的深度需求,試想一個場景,我們通過美團網在一家餐廳定了餐,通過美團打車去到這個餐廳吃飯,然后沒準還有優惠券可拿,這也是一件互利的事情。
挑戰很大,但美團也必須為之
美團加入打車業務其實挑戰更大一些。首先是美團雖然有豐富的吃喝玩樂領域的運營經驗,但是對于網約車還是個新手,雖然有巨大的用戶優勢以及品牌知名度,但是網約車行業具有諸多規則的現在,美團想要完美切入也沒那么容易,必須要邁過政策這道坎,以及找到一條適合美團打車業務的發展之路。其次是美團沒有持續的自我造血能力,只能依靠不斷進行融資來維持現狀,2016年,“新美大”的估值已經從2015年前的180億美元下降到110億美元,美團必須開拓消費場景以求得新的增長點,撐起估值,進而再次順利融資。迄今為止,美團已經先后經歷了7輪融資,由此可見美團的盈利模式堪憂,正因如此,2016年,美團不斷陷入裁員風波。

缺乏造血能力的情況大開展同樣需要持續投入資金的打車業務,對于美團來講雖然沒有破釜沉舟嚴重,但也算得上是一次較大的冒險,美團能不能繼續融資成功,能不能將打車業務做好,就看掌舵者王興是否能對市場進行精準判斷了。因此對于美團來講,試水打車業務更像是一次冒險,但在O2O行業用戶數量已經接近天花板的現實面前,這次冒險,美團必須經歷。
美團網CEO王興在內部分享時,提出要將美團打造成一家超過1000億美金市值的公司。但截至去年9月份,美團點評的估值從一年前的180億美元下降到125億美元,下降約三分之一。
去年1月份,美團為了獲得33億美元的融資曾與投資方簽訂了一份“對賭協議”。協議約定美團點評必須在兩年內IPO,且融資后估值超過200億美元的IPO才有效,否則,美團點評需要將投資金額的120%賠給投資人,總數將近40億美金。
傍上了出行這條大腿的美團,也能達到滴滴的千億市值嗎?又或者只是美夢一場?
文章內容僅供閱讀,不構成投資建議,請謹慎對待。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海藝AI的模型系統在國際市場上廣受好評,目前站內累計模型數超過80萬個,涵蓋寫實、二次元、插畫、設計、攝影、風格化圖像等多類型應用場景,基本覆蓋所有主流創作風格。
IDC今日發布的《全球智能家居清潔機器人設備市場季度跟蹤報告,2025年第二季度》顯示,上半年全球智能家居清潔機器人市場出貨1,2萬臺,同比增長33%,顯示出品類強勁的市場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