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監測數據顯示,2015年,我國服裝網購市場交易規模達7457億元,同比增長21.2%,2016年達9343億元。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網絡零售部主任、高級分析師莫岱青表示,服裝網購交易規模增速相比往年并沒有明顯加快,反而出現放緩的態勢。
雖然,現在服裝行業發展已進入相對成熟的時期,但是服裝零售也存在一些問題。隨著消費者對服裝性價比的要求更看重,加上行業的競爭激烈,制造端在成本上未能找到更成熟的降低方式,轉型升級、精準營銷等是服裝品牌需要面臨的重要問題。
魯振旺認為,未來留給純電商企業的發展空間已經不多了,面臨著殘酷競爭,對于零售企業而言,線上線下如何融合的問題迫在眉睫。
▌打造二級生態,開啟“品牌商+服務商”
3月31日晚間,韓都衣舍發布2016年年報。報告期內,總營收為14.31億元,同比增加13.67%。其中,主營的服裝業務收入占營業收入的99.90%,較上年增長13.57%;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8833.89萬元,同比增長160.96%。
韓都衣舍以“產品小組”制著稱電商界,這個體系下逐漸構建了以韓都智能、韓都傳媒、韓都儲運、韓都客服、韓都質造、韓都運營、韓都映像、韓都大學、韓都伙伴等九大系統。2016年,韓都衣舍開啟了“品牌商+服務商”的雙輪驅動模式。
趙迎光提到,從韓都衣舍的經驗來講,作為一個純互聯網品牌,銷售額從0-1億的時候先確定自己品牌的定位,從做一個小店開始先活下來;從1億-10億的時候,同一品類的貨品可以適當的擴大一些范圍;到從10億-100億的時候,在擴品類或者擴品牌的時候讓后端整體基于一個品牌的運營能力不斷加強。
▌強化用戶購物體驗,塑造新的生活方式
根據搜于特集團股份有限公司2016年年度報告顯示,茵曼所屬公司廣州市匯美時尚集團股份有限公司2016年年度營業收入為11.98億元,同比增長5.00%;2016年年度凈利潤為2137萬,同比增長21.28%。
茵曼2015年啟動“千城萬店”,截止目前,僅用一年多的時間在全國開了約400家體驗店,這個體驗店的零售方式,完全是重塑了傳統的零售模式。方建華認為,電子商務也好,“新零售”也好它是一個過渡性的概念,實質上,“新零售”更多地是利用了大數據、物流等等,借助這些新的技術手段來提升商業零售的效率,這個才是零售的本質。
在方建華看來,企業快速升級換代,保持模式組織高效運作,有兩個關鍵點:
1、從“重”變到“輕”
原來可能整個鏈條大部分是我們自己去完成,我們要從這種自我組織的完成,變成一個社會化組織,把我們更多企業內部完成的工作開放到社會上去完成。比如說我們的倉儲、物流,還有我們系統的開發,還有未來包括我們的設計,讓更多的社會化組織能夠一同參與進來創造和分享。這個是我們在這兩年轉化會比較多的。
2、自上而下,轉變為自下而上組織架構
另外,從扁平化到社會化的這個過渡的過程中,你就要思考你的組織架構的重塑,你的商業模式的重塑,這個變革也就是從自上而下的這種驅動變成自下而上的驅動。從最基層挖掘新的潛力,你的一個普通員工、一個普通顧客、甚至一件普通商品。
▌深耕產鏈業運營,做深度
衣品天成集團作為天貓商場、唯品會等線上平臺的銷售品牌,在腹背受敵的時候開始考慮從線上拓展到線下。在杜立江看來,互聯網服裝品牌“下線”應該用更有效的方式來做,不以單一門店的交易額為考量,而是綜合考慮店鋪的輻射范圍,以區域范圍的線上線下交易量為考量依據。
各家品牌都有自己的切入點,要在競爭中勝出,就是做好產品、品牌、供應鏈等的打造。據了解,衣品天成集團專注于服裝行業,不會擴充品類;同時,衣品天成集團的定位是快時尚,與設計師品牌的做法完全不同。快時尚品牌一定要做多品牌,并且是整合產業鏈的。
而個性化設計師品牌可能要擴品類,線上線下打通,做實體店,加強體驗等。這是兩條不同的路。其實競爭最關鍵的是商業模式和人。各家的商業模式正在變得越來越不同,韓都衣舍打造二級生態,更加專注于用戶的運營;裂帛更加專注于產品的運營;我們則更加專注于產業鏈的運營,對服裝行業的深度專注。
本文作者郭之富,億歐專欄作者;微信:guo_05
文章內容僅供閱讀,不構成投資建議,請謹慎對待。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海報生成中...
海藝AI的模型系統在國際市場上廣受好評,目前站內累計模型數超過80萬個,涵蓋寫實、二次元、插畫、設計、攝影、風格化圖像等多類型應用場景,基本覆蓋所有主流創作風格。
IDC今日發布的《全球智能家居清潔機器人設備市場季度跟蹤報告,2025年第二季度》顯示,上半年全球智能家居清潔機器人市場出貨1,2萬臺,同比增長33%,顯示出品類強勁的市場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