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籠罩著國內第一家互聯網保險公司光環,背靠阿里巴巴、騰訊、攜程、平安等眾多互聯網巨頭的眾安保險,即將于今年三季度赴港上市,具體時間或將為7-8月份。據悉,期募集資金規模在10億~20億美元。由于主要股東均為中國互聯網行業舉足輕重的企業,眾安保險自成立以來就備受關注。由于極有可能成為中國互聯網保險第一股,其IPO進程尤其引人關注。
業務增長乏力,虧損或將持續
都說背靠大樹好乘涼,但是含著金湯匙出生的眾安保險,在業務拓展和營收利潤等方面卻并不十分如意。據業內人士透露,此次眾安保險上市,或許是尋找接盤俠,將成為其救命稻草。近幾年來,眾安保險的業務規模雖然呈現較快的增長速度,但是與市場和投資人的預期相比,依然相對遜色。
根據眾安保險披露的年報數據顯示,2014-2016年,其業務收入分別為8億、23億、34億,業務增速從近200%降至50%。2016年凈利潤只有不足1000萬元,下滑70%,遭遇斷崖式下跌。而且都來自于投資收益,而并非主營業務。其2017年一季度更是虧損高達三億,虧損王的帽子鐵定戴上。這引發外界對于其經營模式和持續盈利能力的廣泛質疑。
股東依賴嚴重,模式相對單一
由于是互聯網巨頭合資成立,眾安保險在資金、資源上有先天的優勢,但也有先天的劣勢,從業務構成方面看,眾安高度依賴股東方業務。淘寶的退運險是眾安業務的重中之重,占到全部業務的30%以上;第二塊大業務,是依托于股東方攜程的航空意外險。如果剔除這兩類,眾安保險自身直接對消費者開展的業務占比很少,可謂微乎其微。
而觀察眾安保險的營銷模式,也相對更為單一,主要依靠向各大互聯網平臺的推廣費,或者說手續費。按照數據測算,僅在航意險業務中,每1億元保費中需要給互聯網平臺的手續費就高達9000萬元以上,這就造成了在依賴股東的同時,極大的攤薄了自身的利潤。
或將遭股東拋棄,IPO急尋接盤者
眾安保險雖說由各大巨頭盒子設立,但是畢竟不是親生的獨生子,一旦該投資難以取得有效的資本回報,其資源和政策不可避免的收到影響。以阿里為例,其自身在互聯網金融上的布局迅疾而全面,一方面眾安保險近三年的投資回報率不僅不高且逐年下降。
另一方面,2017年以來,阿里集團在保險業動作頻頻,手中握有國泰財險、眾安保險、信美相互保險三張保險牌照,阿里健康保險也在等待審批,眾安保險的地位十分尷尬,競爭還是互補顯得尤為重要。當然,遭股東拋棄的傳言或許未必近在眼前,因為據上述業內人士表示,中國保險市場足夠大,阿里建立自己的“嫡系”保險公司,首先會考慮與行業內最大的幾家保險公司去競爭,而和眾安保險的合作動力將比競爭意愿更強。
在此次的IPO中,眾安保險的估值升至千億。根據公開資料顯示,在A輪融資中,眾安保險估值500億元。阿里旗下螞蟻金服成為第一大股東,股權占比為16.04%,騰訊和平安分別占12.09%。而在本次擬上市傳聞中,這個估值又被翻了一倍,變成超1000億元。其實如果站在眾安保險和股東的角度,可以理解其估值的翻番,因為阿里、騰訊、平安等投資人的目標,除了業務互補,套現退出也是其重要的目標,因此作為互聯網保險第一股概念的眾安保險,極有可能將在上市后尋找接盤俠,寄希望于新股東進入和資金的支撐,提升眾安保險的全面增長性和活力。
盡管光環無數,但是內心的掙扎或許只有眾安保險自己清楚。其實很多人也都對其千億估值表示了質疑,A輪融資時便被認為估值過高。因為它過分依賴股東方,自身真正直接掌握的客戶資源并不多。
按照數據分析,眾安保險在進行A輪融資時每股價格為24元,市盈率超過1000倍,如果在港股上市的話,其發行價預計將超過50港元,幾乎趕上了傳統保險巨頭。因為中國人保在港股的總市值才2000億元左右。因此,此次眾安保險的上市,其前景并不明朗,而且無論上市與否,其經營方面的困境突破才是關鍵,但是目前各種業務結構的調整并未顯現出新的活力,不知道這次上市會否成為眾安保險的救命稻草。
文章內容僅供閱讀,不構成投資建議,請謹慎對待。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海報生成中...
海藝AI的模型系統在國際市場上廣受好評,目前站內累計模型數超過80萬個,涵蓋寫實、二次元、插畫、設計、攝影、風格化圖像等多類型應用場景,基本覆蓋所有主流創作風格。
IDC今日發布的《全球智能家居清潔機器人設備市場季度跟蹤報告,2025年第二季度》顯示,上半年全球智能家居清潔機器人市場出貨1,2萬臺,同比增長33%,顯示出品類強勁的市場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