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浪潮正在席卷人們的生活,當人工智能和云渲染開始碰撞,會是怎樣的情景?10月12日,酷家樂與BOSS直聘在杭州舉辦的技術開放日活動上,特別邀請到前微軟亞洲工程院院長張宏江博士,與廣大技術愛好者共同探討智能云設計的未來。
12日的講座現場座無虛席,張博士2小時的分享干貨滿滿,提出了若干精彩觀點。
AI會輔助人、代替人、超越人
張宏江博士指出,當下,大數據正在成為企業AI的標配——60%的IT公司、48%的商業和專業服務公司、47%的金融服務公司、38%的制造業公司、29%的零售業,物流業和運輸業公司……他們無不選擇了大數據。
毫無疑問:云計算、數據是AI的支撐。它除了能夠以更快的速度、更大的規模完成人類能做的工作,還能學習人類無法清晰表述的事情。
未來,以下職業的90%從業者將會被AI代替:翻譯、新聞記者、行政助理、銷售、服務、交易員、警察、出租、保姆、會計……或許只有資本家、明星、手藝人能勉強對抗AI的 沖擊。
AI是一場新的技術革命,將孕育新平臺
張宏江博士表示,每一撥科技浪潮,都會孕育新的平臺級公司:以自動化為特點的PC時代,誕生了微軟、蘋果、Intel等偉大的公司;在信息化的互聯網時代,Yahoo、Google等搜索引擎平臺應運而生;到了連接性的移動時代:Facebook、蘋果、Google等公司發展迅猛。
從投資-創業的角度來看,AI的機會將集中在以下三個層面:
· 基礎層:數據、計算能力;
· 技術層:通用技術、算法&框架;
· 應用層:解決方案、應用平臺;
AI的競爭重點:計算芯片、軟件架構、應用
張宏江博士認為,AI的三大競爭維度在于硬件(芯片)、操作系統(云)與應用。目前這三個維度都不缺佼佼者,如硬件方面的Intel、Google、NVIDIA;云(操作系統)領域的阿里云、亞馬遜、微軟、百度;以及Facebook、Goggle、蘋果、亞馬遜、百度等出色應用公司。
要抓住AI的發展機會,張宏江博士認為,從業者更應該關注應用層,從傳統的大行業開始思考。首先受到沖擊的是數據密集、錢多的行業,如與衣食住行密切相關的餐飲、交通、零售、醫療、文娛、通信等行業。因為它們規模大、數據基礎良好,潛在收益大。如今日頭條,正是因為抓住了數據+AI,它才能通過基于對內容、用戶和場景的深度理解的個人信息推送和推薦,去連接人與信息,成為“最懂你的信息平臺”。
與PC、互聯網、移動互聯網時代對比,AI更像PC+軟件時代:生產率的提升來自于信息處理效率,而非信息連接質量,但是殺手應用未必能出現,或者說需要很長時間。
文章內容僅供閱讀,不構成投資建議,請謹慎對待。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海藝AI的模型系統在國際市場上廣受好評,目前站內累計模型數超過80萬個,涵蓋寫實、二次元、插畫、設計、攝影、風格化圖像等多類型應用場景,基本覆蓋所有主流創作風格。
IDC今日發布的《全球智能家居清潔機器人設備市場季度跟蹤報告,2025年第二季度》顯示,上半年全球智能家居清潔機器人市場出貨1,2萬臺,同比增長33%,顯示出品類強勁的市場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