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給《高可用架構》寫的一篇序,書正在京東預售,可以掃文后的二維碼查看,正文如下:
《高可用架構》居然成書了,厚厚的一本,讓人贊嘆。從TimYang建立這個社群開始,我就一直參與其中,然而一切發生得如此之快,如此之自然,也是出乎意料。我想,這也是俠少約我寫序的原因之一吧。
這里面有太多熟悉的朋友,確切地說,我跟他們中的大多數人都是很好的朋友。他們都樂于將自己的所知所學分享給社區,而我也每每從他們那里學到各種技術。
你可能會驚訝于本書內容的跨度之大,從業務系統到數據庫,從容器到安全,從社區建設到行業觀察,包羅萬象。同時,講解內容又實實在在,沒有很多空話,偶有沒說清楚的地方,肯定會有問答環節來補充說明。因為都是群內聽講的人提問,所以問答也非常契合主題。
這就保證了本書在特定章節上,比大多數同類書要講得透徹、明白,適合初級人員閱讀。同時,又對中高級技術人員有更大的價值。我們經常說架構師對技術的把握要有深度,也要有廣度。廣度從何而來,只能是讀萬卷書,閱千套系統積累而來。本書無疑是一個很好的素材源泉。
具體的內容我不在此贅述,相信大家仔細閱讀后會收獲頗豐。這里我還是介紹一下背后的這群人——這個由分享者和聽眾共同組成的大群體,這個稱為高可用架構群的組織。
我經常講,高可用架構這些群,像極了《一代宗師》里的金樓。因為你仔細看,技術圈就是互聯網時代的武林。大家聚在這里,是因為在自己的領域里有所建樹,都身懷絕技面對這個世界。所以我們會看到驕傲和拼搏,也會看到爭論。因為很多人也都想著,功夫是一橫一豎,站著的才有資格說話,錯的,躺下。
但是幸運的是,他們找到了一種方式,來平息這種內心的躁動,就是通過在群里進行分享和答疑來進行“比武”。你說你的方式可行,就來分享吧。只要你的話我能懂,只要你的回答能使我滿意,我便服氣。而且慢慢地,大家也都認可了這種方式,技術領域之寬廣,并非一個人可以統領。而承認一個人在某一個領域比你強并不丟人,更并不意味著你不可以在另外的領域獨領風騷。
隨著時間的流逝,這種技術驅動的交流也慢慢發酵成了真正的友情。金樓戲里讓我感動的一幕。葉問比武前,金樓里的各位師傅都出來幫忙。三姐說,八卦手黑,小心。賬房說,形意拳霸道,千萬別輕敵。勇哥說,追風趕月別留情,你一定得響啊。
因為過去的這些坦誠交往,那些原本會被視為對手的人,在你遇到困難的時候,可以堅定地站在你身后。而當你遇到各種行業上的新事件,也會在群里表達自己真實的聲音,期待從群里接收來自各方的諍言。
一群所學為一人學,一人可頂一群人。
這種健康的氛圍,在技術圈里也愈發變得可貴。現在互聯網在迅猛發展,很多新的技術被發明和引入了進來,碰撞和爭論在所難免。但有一些圈子卻變得特別吵鬧,為了一個框架,為了一個語言就可以爭到頭破血流,發出各種攻擊和謾罵,甚至堵上事業和人品,想想實在是讓人遺憾。
高可用架構的這群人,他們都是工作在各個公司的一線技術管理人員,掌握著業界先進的工程技術。但其實他們也很普通,跟你一樣,每天都在默默得工作和學習。不一樣的是,他們可以聚在一起,輸出這樣優質的內容。
他們對技術的追求,他們共同的性格特質,也許更值得你體會。如果看完本書,你能夠在技術理念有進一步的思考,那肯定是比看一本書本身收獲更大的。
“其實天下之大,又何止南北?勉強求全等于固步自封,在你眼中這塊餅是一個武林,對我來講是一個世界。所謂大成若缺,有缺憾才能有進步,真管用的話,南拳又何止北傳吶?”
我在葉先生出生的佛山旁邊,廣州,腦海中不斷回響這段話。
2017.08.06
文章內容僅供閱讀,不構成投資建議,請謹慎對待。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海報生成中...
海藝AI的模型系統在國際市場上廣受好評,目前站內累計模型數超過80萬個,涵蓋寫實、二次元、插畫、設計、攝影、風格化圖像等多類型應用場景,基本覆蓋所有主流創作風格。
IDC今日發布的《全球智能家居清潔機器人設備市場季度跟蹤報告,2025年第二季度》顯示,上半年全球智能家居清潔機器人市場出貨1,2萬臺,同比增長33%,顯示出品類強勁的市場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