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直播行業之后,共享單車行業今年實力演繹了一把“馬太效應”,各種資源都越來越偏愛摩拜和ofo兩大巨頭。可以看到,一邊是ofo和摩拜“出海圈地”的不亦樂乎,一邊是中小平臺沉浮于水深火熱當中,紛紛倒閉,陷入了破產潮。
從上面的共享單車死亡名單中可以看出,押金難退,資金鏈出問題已然成為各個陷入倒閉危機的平臺普遍存在的情況。
資本并不想玩兒“共享”,資本只想玩渠道
倒閉的平臺大概最能感受到,冷的最快的不是創業者對共享單車的熱情,而是投資方的投資熱情。
資本在共享單車行業扮演的角色可以說十分神奇。互聯網創業大潮興起以來,資本的存在感變得越來越強。燒錢補貼、估值泡沫、低附加值的同質化競爭等等行為,都已成為當前互聯網領域的熱門創業模式。共享單車就是一個活生生的例子,已經倒閉的平臺以及還在堅持的一大批小平臺,基本都存在盲目追“風口”的情況,大家就一股腦都跑來參與,想的是先拉到投資再說,于是資本成了平臺是否能做下去的關鍵所在。
在共享單車的倒閉潮中,酷騎單車原CEO高唯偉此前在接受采訪時也曾表示“行業現在比資金投入,看誰砸的錢多,剛開始各種數據很好看,但結果都不好過,最后造成行業與用戶都是輸家。”
町町單車CEO丁偉也表示,公司盈利模式沒有問題,失敗主要還是在于資金供血不足。
想想在行業大熱初期,各路資本唯恐投不進去,估值越抬越高,ofo和摩拜的估值均達到驚人的數十億美金。而如今資本紛紛冷靜,一線企業ofo和摩拜還能背靠阿里、騰訊兩大金主,繼續玩兒下去,二三線的平臺就沒這么幸運,淪陷在盲目競爭中,最終淪為炮灰。
那么,除了資本界的巨頭(騰訊和阿里),其他資本為什么會突然冷靜下來了呢?
12月5日,馬化騰在一條轉載一財科技公眾號文章《共享單車各派拒絕停戰,新一輪融資把戰火燃向大出行》的朋友圈下留言稱,“(共享單車)被當作支付的推廣工具了,可憐了其余中小股東被鎖死。”在這篇文章,共享單車游戲被直指已經變了調性。
事實上并不是共享單車變了調性,而是共享經濟從一開始就在跑偏。這一點,在共享充電寶大熱之時表現的最為明顯。
相比支持新行業茁壯成長,占據使用場景才是騰訊、阿里這樣的資本方真正的需求。通過像單車、充電寶這些長尾低頻需求場景進行支付渠道的拓展,對于以上兩大資本方而言,是一個不可錯失的良機。
這一點,我們拿12月4日完成3.5億美元的D1輪融資的哈羅單車做個參考。據永安行公告,這次融資之后,由永安行旗下低碳科技和哈羅單車合并后的新公司,第一大股東已變成螞蟻金服。
非頭部平臺,又能在倒閉潮中獲得融資,背后站的是誰十分重要。
押金問題難以解決
押金問題始終是共享單車的一大心病。就連前不久被謠傳的“ofo和摩拜資金資金告急”一事出來之后,最先被關心的也還是押金的去向。
今年5月22日,交通運輸部發布了《關于鼓勵和規范互聯網租賃自行車發展的指導意見》,明確規定:企業如果收取押金、預付金,一定要嚴格區分用戶資金和企業自有資金,實施專款專用,接受監管等,并要求企業建立完善用戶押金退還制度。
許多共享單車平臺紛紛表示會積極配合。但是實際效果如何?
10月,有報道稱原酷騎公司CEO高唯偉曾表示對于押金第三方監管的問題,已經和民生銀行簽署押金存管協議,然而民生銀行聲明稱:民生銀行并未與酷騎公司開展任何實質業務合作。可以說直接“打臉”。
12月5日,被推至風口浪尖的小藍單車終于公開亮相,與摩拜單車、ofo小黃車、永安行、優拜單車、哈羅單車、拜客出行等共享單車企業同時接受了中消協約談。中消協建議共享單車企業今后采取免收押金方式,避免類似問題不斷發生。
然而尷尬的是,自從倒閉潮洶涌而來,押金難退的狀況浮出水面以后,我們基本可以確認挪用押金已經是行業常態,專款專用基本根本沒有執行。也就是說,中小平臺目前基本都是在靠押金支撐。顯然,取消押金,意味著中小平臺滅亡的加速。
中國不良資產行業聯盟首席經濟學家盤和林也曾表示,押金模式或多或少助長了共享單車的“泡沫化”傾向。共享單車本身單靠租金無法實現盈利,而通過“押金”來彌補,這是典型的舍本求末。
文章內容僅供閱讀,不構成投資建議,請謹慎對待。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海報生成中...
海藝AI的模型系統在國際市場上廣受好評,目前站內累計模型數超過80萬個,涵蓋寫實、二次元、插畫、設計、攝影、風格化圖像等多類型應用場景,基本覆蓋所有主流創作風格。
IDC今日發布的《全球智能家居清潔機器人設備市場季度跟蹤報告,2025年第二季度》顯示,上半年全球智能家居清潔機器人市場出貨1,2萬臺,同比增長33%,顯示出品類強勁的市場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