騰訊科技訊 據國外媒體報道,許多機器人公司可以在網絡上擁有大批粉絲,但沒有多少機器人公司能制造出像波士頓動力公司那樣的機器人。
每次該公司分享其機器人的視頻時,都會引起轟動。無論是一群拖著卡車的機器狗,還是像人一樣敏捷地躍上一組箱子的機器人,波士頓動力公司的機器人都特別令人興奮。
它們也是對我們感受未來科技的一種體驗,觀眾要么沉浸在高科技的輝煌之中,要么哀嘆即將到來的機器人末日。上個月,一段惡搞視頻流傳開來,視頻中顯示一個計算機制作的“波士鎮動力”機器人向它的創造者發起攻擊,許多人誤以為它是真品——這證明了這家公司在技術上已經取得了多么大的進展。
盡管波士頓動力公司擁有強大的工程技術,但它現在面臨著迄今為止最大的挑戰:將其穩定的機器人業務轉化為實際商用業務。
經過數十年不斷在停車場“踢打”機器人的測試,該公司將于今年晚些時候推出其首款商用機器人:四足機器人Spot。對于一家數十年來一直致力于長期研發的公司來說,這是一個至關重要的考驗。
更重要的是,Spot的成功或失敗將告訴我們很多關于我們機器人未來的事情。
我們準備好讓機器在我們中間行走了嗎?
與機器人行業的任何人交談,他們都會用三言兩語來總結他們所在的行業:機器人很難。
這個行業是出了名的無情,初創企業和老牌企業往往在沒有任何預警的情況下倒閉。就在去年,三家機器人公司在短短幾個月內倒閉。對此,豐田研究院的行業資深人士詹姆斯·庫夫納(James Kuffner)總結了在Facebook上制造機器人的挑戰。
庫夫納寫道:“這需要大量資金、堅定的領導、高技能的員工、資源和基礎設施,以及優秀的產品和市場戰略。更不用說完美的執行了。”
波士頓動力公司的機器人似乎完美無瑕,但這在一定程度上是因為它們從未在喧囂的商業環境中工作過。自1992年成立以來,該公司一直依賴美國國防部和Alphabet等財力雄厚的資助者。該公司早期的業務受到政府合同的影響,2013年被谷歌的母公司收購,這是這家搜索巨頭進軍機器人行業的失敗經驗的一部分。
波士頓動力公司首席執行官馬克·雷伯特在接受外媒采訪時表示,這些年來的合同和研究對公司目前的發展階段是必要的。
雷伯特表示:“長期以來,我們一直是一家研發公司,致力于挑戰極限并制造符合人們概念的機器人。這是很自然的……隨著我們的研發,機器人變得越來越有用,這讓我們意識到,這個東西可以被使用和商業化。”
五角大樓的合同為波士頓動力公司提供了開發像BigDog這樣擁有高技術腿部的機器人所需的時間和空間(不過該產品最終因為太吵而被軍方拒絕),但他們尚未開發出一款可供銷售的機器人。不過,該公司一直給支持者留下深刻印象,因為它賦予了機器一個幾十年來一直未能實現的特點:機動性。
哥倫比亞大學工程學教授霍德·利普森解釋說,真正的機器人機動性超出了大多數機器的認知范圍。“我們認為下棋是一件大事,但僅僅是四處走動,協調數百塊肌肉就是一項令人難以置信的成就,”利普森告訴外媒,“機器人在很大程度上仍然非常笨拙。最小的身體障礙也會迷惑他們。”
因此,今天工廠和倉庫中使用的大多數機器都是巨大的、靜態的、不智能的:它們被設計成停留在一個地方,執行重復的任務。
相比之下,未來的機器人將是敏捷和動態的;能夠與人類一起工作,對不斷變化的環境和行為做出反應。
順便說一句,這就是為什么波士頓動力公司如此喜歡在視頻中推搡它的機器人。沒有什么比一記快速踢腿更能證明機器人能夠應對身體上的不確定性了。
利普森說,波士頓動力公司幾十年來一直在“試圖打破這種無形的機動性邊界”。但其結果是,可銷售的應用產品“幾乎像是事后才想到的”。
許多業內人士都認同這一觀點。自動化公司Plus One Robotics的創始人埃里克·尼夫斯(Erik Nieves)在接受外媒網站采訪時表示:“他們先是依靠政府資金扶持,然后是谷歌。他們沒有真正的使命:只是做到卓越! 但他們已經很棒了。”
啟動商業化的原因似乎是該公司在2017年被日本科技投資巨頭軟銀集團收購。
雷伯特表示,商業化始終是最終目標,軟銀集團擁有豐富的資源,這使得該公司能夠加快機器人生產的步伐。“這是其中一個因素,”他說。
尼夫斯表示,軟銀是一家“毫不掩飾的商業公司”,希望“獲得投資回報”。值得注意的是,這家日本公司在機器人領域的其他投資——包括Pepper機器人制造商Aldebaran和倉庫自動化制造商Fetch機器人公司——多年來一直在商業環境中銷售機器人。
除了將Spot打造成一個暢銷的機器人,波士頓動力還收購了物流初創企業Kinema系統公司,為實現倉庫自動化鋪平道路。波士頓動力公司已經在銷售通過此次收購獲得的機器人,這讓它在這個新行業站穩了腳跟。
作為這個新戰略的一部分,雷伯特已經成為機器人技術會議現場一個熟悉的人物。他經常穿著標志性的夏威夷襯衫出現在舞臺上,技術演示令觀眾驚嘆不已,像一個機器人領唱一樣指揮Spot跳躍、小跑和舞蹈。
雷伯特的一大承諾是,Spot將成為“機器人中的安卓系統”——其他公司可以在此基礎上開發定制平臺,以滿足特定需求。
“我們專門把它設計成一個平臺,這樣它就可以為許多不同的用戶定制,”雷伯特說。“在很短的時間內,我們將有許多不同的附件,可以用來定制機器人。”(不過具體推出日期和價格還有待確認。)
到目前為止,這些機器人配件產品包括能夠抓取和操縱物體的機械手臂;傳感器配件(包括熱力傳感器和環景攝像頭);以及無線電設備,以便讓Spot可以成為一個移動通信中繼設備。
這種靈活性意味著波士頓動力公司計劃出售和租賃Spot機器人,以完成一系列廣泛的任務:從勘測建筑工地和工業建筑,到包裹遞送和安全應用。
波士頓動力公司會把現貨賣給誰? 是否針對一些行業禁止銷售?比如警方還是軍隊?雷伯特沒有排除這種可能性。“我們熱衷于負責任地使用機器人,”他說,“我認為你問的這個問題很難回答,因為它有很多領域。”
這些機器人應用當然有市場。Knightscope等公司已經提供了機器人保安服務,可以在停車場和商場等場所巡邏。雖然這些機器人比人類更便宜(Knightscope的價格約為每小時7美元),但它們的輪式設計受到了限制。路邊臺階是一個問題,爬樓梯更是不可能的。
2017年,Knightscope公司的一款機器人掉進噴泉,令人印象深刻地展示了這些設計缺陷。作為對比,Spot機器人快樂地小跑著越過障礙。
在這一點上,波士頓動力公司的機器人看起來更像是未來的發展愿景,而不是單一的產品。
幾十年來,有腿機器人一直難以制造,但在傳感器、電機、控制軟件和機器視覺等一系列互聯領域取得的進展,使它們首次成為現實。
雷伯特說Spot和早期的有腿機器人有著天壤之別。他說:“這是對我們多年來在感知地形、平衡機器人和控制它方面所取得的成就的致敬。”
為了達到這一水平,該公司依靠了雷伯特所說的“低級人工智能”。這意味著人工智能控制系統負責讓機器在所有情況下保持直立和平衡。實際上,告訴機器人該去哪里、該做什么是留給人類的事情,而人類則使用修改過的游戲平板電腦來控制Spot。
腿部設計有很多自然優勢,利普森說。它們很容易平衡,也很難被撞倒。它們能在各種各樣的環境中工作,適應性極強。
“這就是為什么自然界有這么多有腿的機器,”利普森說,“這是一個非常多功能的平臺……我相信這將是未來機器人的主要平臺。”
波士頓動力公司并不是唯一一家看到這種潛力的公司。在該公司花了數年時間來完善其設計的過程中,許多競爭對手也推出了類似的產品。其中包括由中國Unitree機器人公司設計的四足機器人Laikago;費城Ghost機器人公司制作的Vision和Wraith系列;ANYbotics(是一家由瑞士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剝離出來的公司)下屬的ANYmal公司。
ANYmal與Spot特別相似,可以在室內和室外使用一系列附加組件。聯合創始人方浩思(Peter Fankhauser)告訴外媒網站,該公司已經開始銷售機器人(盡管他不愿透露具體價格),并在最近展示了一款機器人,該機器人正在北海的海上能源平臺上進行測量。
方浩思說,這是技術的完美展示。在這種工業環境中,有腿機器人不僅可以在狹窄的走廊和樓梯上行走,而且把機器人送到偏遠的地方意味著少了一個被困在偏僻地方的人。“這些都是危險的工作,偏遠的工作,因此也是昂貴的工作,商業應用場景非常非常清楚。”
在方浩思看來,更多的公司正在推出有腿機器人,這是個好消息。他說,這創造了一個更加多樣化的市場,并給客戶帶來了更大的信心。“如果只有一家供應商,企業就不敢購買這些東西。”
推進自動化協會(Association for advance Automation)主席杰夫·伯恩斯坦(Jeff Burnstein)也認為,這是一個“好跡象”,不僅是波士頓動力公司參與了這個行業。但他告訴外媒,鑒于硬件如此新穎,很難預測這些機器人是否會真正起飛。“我們只是以前沒有很多這樣的產品上市。”
盡管Spot的前景似乎相當樂觀,但事實可能會證明,讓波士頓動力公司的機器人在一個更平庸、但可能更有利可圖的環境中運行會更加棘手:這就是倉庫。
在收購了Kinema系統公司后,波士頓動力開始銷售這家初創公司的Pick機器人,這是一個配備了氣動吸盤的靜態工業手臂,利用深度學習來觀察周圍的世界。(手臂本身由日本機器人巨頭安川電機公司制造)
今年,該公司展示了如何將其輪式機器人Handle(使用配重來平衡單只拾取手臂)整合到相同的場景中,對貨物和堆垛箱進行拆箱。
對外銷售出售Pick似乎很簡單:在公司被收購之前,Kinema公司就證明了這項技術的實用性。但是將Handle融入到這個環境中要比Spot更有野心。
波士頓動力公司表示,這款機器人更接近于人類的直接替代品:它能夠像人一樣輕松地在倉庫中移動。這意味著它有可能直接進入公司的工作流程,而不是要求公司重組他們的工廠或倉庫。
對于尼夫斯來說,這是一項艱巨的工作。他說Handle機器人的設計是純粹的波士頓動力學:優雅和敏捷。但他警告稱,它將比其他選擇(包括人力和機械)更加昂貴,而且它的設計在很多方面都受到了限制。
首先,它是不受束縛的,這意味著它將依賴電池供電。這將迫使企業在每個地點購買多套產品,因此一些公司可以在其他公司工作的時候收費。它的氣動爪也只能抓取特定的貨物,這使得它難以用于許多常見的倉庫任務,如裝卸卡車。
尼夫斯說:“機器人今天不可能做到這一點。你在實時玩3D版的俄羅斯方塊,你需要加載的東西有一半甚至都不是剛性的。”
他表示:“我相信,就像你今天看到的那樣,Handle將看不到真正的倉庫內部……他們在如何將這款產品推向市場方面還有很多工作要做。”
雷伯特說,這項技術仍在開發中,公司沒有出售Handle機器人的時間表。但他表示,倉庫自動化的機會是“巨大的”。
“你去看看世界各地的物流活動,它基本上是不自動化的。人們會因為認為亞馬遜的倉庫完全自動化,但他們只有一兩個任務是自動化的,”他表示。擁有像Handle這樣真正移動、動態的機器人將改變這一現狀。“那里有很多唾手可得的果實,”雷伯特說。
就像波士頓動力視頻下方的評論者一樣,很難不把這家公司視為未來自動化的試金石。這一點也不公平——自動化的未來確實是不確定的。
機器人在日常生活中越來越常見,但專家擔心它們的工作做得不是很好。經濟學家達隆·阿西莫格魯(Daron Acemoglu)和帕斯夸爾·雷斯特雷波(Pascual Restrepo)是該領域最受尊敬的兩位研究人員。在今年的一篇論文中,他們對一種被他們稱為“一般自動化”的現象提出了警告。自動化工廠不會變得更快或更多產;他們只是把人力換成了機器,而這種交換所帶來的好處則是由主管人員積累起來的。
我們已經看到這種動力在部分勞動力中發揮作用。例如,在沃爾瑪超市,機器人正在執行掃描貨架等日常任務,員工們表示,機器人并沒有讓他們的工作變得更容易。
事實上,由于管理這些機器人需要額外的工作,它們讓機器人應用變得更加困難。在亞馬遜的倉庫里,機器人正在承擔更多的工作,但正如雷伯特所說,這只是部分工作,在此期間,人類更像是機器。
阿西莫格魯和雷斯特雷波警告說,如果這一趨勢繼續下去,不創造新的就業機會,工薪階層的生活只會變得更加艱難。我們已經看到,不穩定的工作崗位增多,工資停滯不前。
正是這種令人沮喪、泄氣的背景,讓波士頓動力公司的機器人如此令人興奮。該公司似乎正在將“一般”的自動化跨越到更先進的技術領域,而不是制造同樣的老式機器人,它們會跌倒,等待人類來撿起它們。至少,這是該公司的視頻所顯示的。現在是波士頓動力公司證明他們的機器人已經準備好離開實驗室走向世界的時候了。
“我認為機器人將以一種好的方式影響人們的生活。我認為這將提高生產效率,將人們從枯燥、骯臟和危險的工作中解放出來。我不愿看到像這樣的技術因為擔心可能帶來的負面影響而錯失良機。”(騰訊科技審校/承曦)
文章內容僅供閱讀,不構成投資建議,請謹慎對待。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海報生成中...
海藝AI的模型系統在國際市場上廣受好評,目前站內累計模型數超過80萬個,涵蓋寫實、二次元、插畫、設計、攝影、風格化圖像等多類型應用場景,基本覆蓋所有主流創作風格。
IDC今日發布的《全球智能家居清潔機器人設備市場季度跟蹤報告,2025年第二季度》顯示,上半年全球智能家居清潔機器人市場出貨1,2萬臺,同比增長33%,顯示出品類強勁的市場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