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幾日的發酵,就算你沒聽過《說好不哭》,但你也一定聽知道這是周杰倫發布的最新單曲。自從9月16日晚周董發新歌的信息開始在各大社交平臺“掃蕩”后,如今,這張單曲EP全網銷量已達937萬張。
《說好不哭》能有如此的成績,讀娛君此前也分析了從歌曲本身到市場環境等不同的影響因素,不過從行業角度來看,音樂付費能夠持續不斷地獲得粉絲關注與市場認可,自然也離不開率先提出“數字專輯”概念的騰訊音樂娛樂集團(以下簡稱騰訊音樂)之努力。
值得關注的是,在周杰倫新歌《說好不哭》發布的當天下午,騰訊音樂在新加坡舉辦的Music Matters亞太音樂論壇上,對外公布了其新階段的“CTS戰略”,計劃以內容、技術、服務為三大核心要素推動公司的業務增長,通過這三方面的共同協作,或許也會讓音樂付費或者更多音樂產業發展所需的產品形態誕生,推動產業層面的全面升級。

音樂與用戶價值最大化,騰訊音樂用TA應對新時代
數字音樂產業發展已經經歷了多個時期,到了今天,隨著用戶喜好的分眾化,使用習慣的差異化,以及音樂內容在整個文娛產業扮演的多種角色,數字音樂行業也進入到了新的發展階段,不同數字音樂平臺都在尋找新的方向。
海外方面,Spotify開始向音頻發力,播客成為了重點布局的方向,除了收購播客內容制作公司,以及播客出版和貨幣化服務公司外,現在Spotify也正在通過新產品試圖將播客聽眾轉變為播客制作者,進一步提升播客庫的內容豐富度以及用戶粘性,據網絡信息,目前Spotify上的可用播客數已經達到了45萬多種。
同時,海外的另一數字音樂平臺Apple Music也或許有了新的發展方向。今年3月蘋果發布了視頻、新聞、游戲三項流媒體訂閱服務,這無疑代表著蘋果正在尋求通過流媒體形成產品與流量的聚合效應,而蘋果流媒體矩陣中最先誕生的Apple Music,也一定會有與其他兄弟產品更緊密聯系的聯動。
至于國內的數字音樂賽道,各玩家也都在不斷嘗試新的動作,有的向音樂社區進發,有的試圖融入文娛生態,騰訊音樂如今也通過提出“CTS戰略”來探索自身的發展未來,這些都是在思考如何深耕用戶的價值與音樂內容的價值。
與此同時,音樂內容與影視、游戲、綜藝等其他文娛領域的聯動效應也愈發明顯,音樂在其他文娛領域也不再只是宣發渠道,而是能夠與用戶形成情感勾連的核心抓手,這也讓如何繼續擴大音樂內容的價值更加被關注。
因而在這種市場與行業環境的變革下,騰訊音樂根據自身近些年生態化發展的經驗,以及對產業的理解,梳理出了以內容、科技、服務為三大核心要素的“CTS戰略”,也是順應時代所做出的發展思路之調整,讓用戶與音樂內容都釋放出更多價值。

(騰訊音樂娛樂集團CEO彭迦信)
也許就像騰訊音樂娛樂集團CEO彭迦信所言,騰訊音樂正在努力“改變人們創造、分享與社交互動音樂的方式,通過CTS戰略創建一個更加開放、共榮的音樂生態”。
從C、T、S到CTS,或將推動數字音樂產業發展的“1到10”
既然數字音樂行業的發展又有了新的嘗試,我們不如看看這個CTS戰略到底夠不夠“打”?
首先,什么是“CTS戰略”?根據騰訊音樂的信息,就是將內容、科技、服務三個發展方向做更深入的打通,讓他們能夠更有效的彼此促進,具體來看:
內容上,與用戶、內容創作者、合作伙伴深入探索內容共創、新聲扶持與內容增值,比如與跨界伙伴共同創作音樂相關游戲、影視劇、體育和教育等內容,讓合作伙伴有更多用戶觸達手段;又或者是通過騰訊音樂人計劃、音樂直播、全民K歌等不同產品,激發更多人參與創作,并有上升空間;同時,引入音樂為主的綜藝節目、音樂短視頻、有聲讀物等多元音樂相關內容,豐富用戶的多元體驗。
科技上,對AI工程的推進,將AI標簽、AI預測模型、AI創作、大數據等不同技術手段應用到用戶使用體驗、市場預測等方面,在產品研發上繼續深入,開發新產品并優化產品功能,甚至通過深化影音技術打造虛擬藝人、音樂主播,通過在技術上的種種創新,為用戶及合作伙伴帶去更卓越的體驗。
在服務上,進一步強化發現、聽、唱、看、演出和社交的產品生態,并通過與合作伙伴在智能設備與物聯網上的合作,讓音樂內容穿透多個場景,合作伙伴也能更順暢地融入騰訊音樂的生態體系,共同為用戶創造在更多生活化場景下的優質音樂服務體驗。
其實,如果對騰訊音樂有一定了解就知道,此前騰訊音樂在內容、科技與服務三方面都有推進與創新,這也是騰訊音樂在從播放器到數字音樂平臺轉變初期做出的0到1的嘗試,而在“CTS戰略”提出后,內容、科技、服務三大核心元素將會更加密切相關,我們可以理解為這是騰訊音樂在數字音樂行業發展新時期下的1到10的打法。
舉個例子,目前,騰訊音樂已經與中國市場十家最受歡迎汽車品牌中的8家達成合作,同時全球領先的電動汽車品牌特斯拉也通過騰訊音樂為用戶提供定制化音樂服務,通過騰訊音樂的車載音樂服務方案,為用戶提供更好的車載聽歌體驗。
而在CTS戰略下,未來用戶在車中可能不只聽音樂,還有更多有聲讀物或者用戶自己的K歌作品,都可能在駕車時分享給車內其他伙伴;又或者是通過在技術上的研發,實現用戶在車內空間的K歌體驗。我們可以大膽想象,在自動駕駛的未來,汽車這個同樣相對私密的空間,或許也會成為全新的K歌房。另外,騰訊音樂與智能音箱的合作,也同樣能為用戶提供在家庭場景中有更多與音樂相關的多元娛樂體驗,這也正是將內容、技術、服務三個核心要素緊密聯系的可發展空間。
因而,通過CTS戰略的可想象空間,我們就能大致判斷該戰略確實會在未來市場中很能“打”,并且,因為該戰略的發展能夠應用到線上、家庭、汽車、線下活動等等多個生活、娛樂場景中,也代表著這將會把音樂內容的價值更大化,讓合作伙伴有更多觸達用戶的方式及商業回報可能,這也是騰訊音樂所說的開放、共榮的音樂生態之能量。
數字音樂需要創造者
數字音樂產業的發展,離不開賽道中所有玩家的共同探索,他們根據自身優勢和擅長,尋找能夠為用戶帶來更好音樂相關體驗的可能性,這也是產業與行業發展中都必須的前人之石。
而值得關注的是,作為目前數字音樂賽道中走在前列的騰訊音樂,一直都在憑借自身的創新力以及對市場與行業的敏感度,持續不斷地壘下一塊塊基石,這一點不僅僅體現在國內市場,從國際視野來看,同樣如此。
我們都知道,其實在兩三年前,國際上數字音樂平臺的發展,都還基本止步于播放器的功能優化,像是Spotify早前一直優化個性化推薦以及歌單的打造,Apple Music也更關注于為創作者提供合理的收入,這些耕耘為海外的數字音樂平臺發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礎,但與此同時,對于平臺自身來說,無論是在商業化上還是更多發展機會上,都有所欠缺。
而彼時,騰訊音樂因為了解中國市場用戶的聽歌習慣以及付費認知度,率先提出了數字專輯概念,將曾經的產品形式再應用于數字時代,培養了中國用戶的音樂付費習慣。并且,隨著集團的自身發展,其也領先于海內外行業提出了“音樂+娛樂社交”的策略,讓用戶不僅僅是聽歌,還可以有更多娛樂玩法,這不得不說是一次大膽的嘗試。
就目前的情況來看,騰訊音樂的“音樂+娛樂社交”策略,確實為其帶來了先發優勢,在整個文娛市場都更融合的背景下,擁有了能夠吸引并抓住用戶的機會,像是去年騰訊音樂參與出品了綜藝節目《創造101》,這種音樂與綜藝的跨界合作,很有可能對蘋果產生了一定影響,讓其有了如今打造多元流媒體矩陣的行動。
如今,騰訊音樂在全球數字音樂產業發展進入新階段時,又率先提出了“CTS戰略”,強化內容、科技、服務三位一體的重要性,在發展思路上又一次領先全球,這也讓其成為了數字音樂產業真正的創造者之一。
無論是對于個人還是產品來說,模仿是成長的第一步,而創造則是走向成熟的標志。對于騰訊音樂來說,近兩年能夠不斷在行業中創造、提出并推行一個個適應市場環境甚至推動產業升級的策略,都在為數字音樂產業的發展做貢獻,這也正是創造者的價值。
文章內容僅供閱讀,不構成投資建議,請謹慎對待。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海報生成中...
海藝AI的模型系統在國際市場上廣受好評,目前站內累計模型數超過80萬個,涵蓋寫實、二次元、插畫、設計、攝影、風格化圖像等多類型應用場景,基本覆蓋所有主流創作風格。
IDC今日發布的《全球智能家居清潔機器人設備市場季度跟蹤報告,2025年第二季度》顯示,上半年全球智能家居清潔機器人市場出貨1,2萬臺,同比增長33%,顯示出品類強勁的市場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