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音樂圈最熱門的新聞,非華語樂壇真正頂流周杰倫莫屬。新單曲《說好不哭》剛上線不但在朋友圈現象級刷屏,更是靠一首單曲在騰訊音樂娛樂集團旗下的QQ音樂、酷狗音樂、酷我音樂三大平臺拿下了超過850萬張的銷量。
這個數字再次刷新紀錄。自2014年周杰倫與騰訊音樂首開數字專輯先河,其第一張數字專輯《哎喲,不錯哦》的17萬張已屬破天荒,2016年《周杰倫的床邊故事》更是超150萬張,這次,憑借一首單曲突破850萬張的銷量,我們再一次見證了周董的個人影響力,也再一次見證了全民付費的潛力。
這5年,是國內數字音樂高速發展的5年,從國內在線音樂的正版化到騰訊音樂娛樂集團的赴美上市,中國在全球錄制音樂產業的排名從2014年的第19位上升到2018年的第7位,這些變化都在這期間發生,中國音樂市場中原來很多的不可想象都變得觸手可及。
而在周杰倫刷屏的同一天,騰訊音樂娛樂集團在新加坡Music Matters發布的“CTS戰略”也引起了業內的密切關注。

在全球音樂市場正面臨創新變革期的背景下,這一戰略的發布為國際音樂產業朝向成熟的生態體系發展提供了戰略性途徑;對于以數字音樂為主的中國市場來說,來得也正是時候。
是時候產業升級了
回顧數字音樂的發展史,基本可以劃分為PC互聯網時代和移動互聯網時代,這很大程度上決定了產品形態、用戶特性和增長紅利期等。而身處其中的中國數字音樂市場,也將在新形勢下進入全新的發展階段。
事實上,從用戶需求滿足的角度來看,人們對于音樂消費的需求也并不局限于聽歌,而是不斷向外發散,縱向上從音樂擴展到了音樂短視頻、有聲讀物和網絡電臺等,橫向上則從聽音樂延伸出了社交、K歌、演出、直播等多樣化需求。在音樂消費場景上,也不再局限于耳機聽歌,而是隨著智能音箱、車載系統和智能可穿戴設備的發展普及,讓音樂消費變成一種多場景消費。
今年5月,Spotify就曾公開測試其首款智能硬件“Car Thing”,提供了按鈕控制、聲控智能助手等方式以喚醒設備、點播歌曲;而Amazon旗下的Echo、Apple旗下的HomePod等產品,更是集成流媒體服務、導航、通話、問詢等功能于一體,能夠滿足用戶的多種交互需求。
而市場調研公司Canalys相關數據也顯示,今年一季度全球智能音箱出貨量已高達2070萬臺,同比增長131%;其中,中國市場出貨1060萬臺,同比增長500%,占全球市場份額51%,取代美國成為世界最大的智能音箱市場。
可以看到,隨著用戶需求的多元化、智能硬件的普及和5G時代的來臨,整個音樂產業都面臨著轉型升級的需求。如何以更豐富高品質的內容、創新的產品技術、智能生態化的平臺服務,為用戶提供多元化的音樂娛樂體驗,成為新時期要解決的問題。
CTS戰略:騰訊音樂給出的解決方案
IFPI在《2018年全球音樂報告》寫到,“不可否認的是,與10年甚至5年前相比,現在的情況已經完全不同,在政府監管以及唱片公司和其他權利人共同努力推動下,中國在版權價值和保護方面發生了重大的文化轉變。”
與之對應的是,中國在全球錄制音樂市場的排名逐年上升。從2014年到2018年,中國的排名分別為第19位、第14位、第12位、第10位和第7位。這也吸引了國外唱片公司和資本對中國市場的關注,而多次受邀參加“世界音樂唱片三大展”之一的Music Matters亞洲音樂論壇的騰訊音樂娛樂集團,也成為世界了解中國音樂市場的重要媒介。
9月16日,在新加坡Music Matters論壇上,騰訊音樂娛樂集團CEO彭迦信公布了騰訊音樂的“CTS戰略”,將以內容(Content)、技術(Technology)和服務(Service)三大核心要素推動公司的業務增長,同時驅動整個音樂生態平臺的持續發展,推動音樂產業的全面升級。

據官方介紹,“CTS戰略”包括以下幾個層面:
內容層面,通過內容共創、新聲扶持、內容增值的策略,為用戶、內容創作者與合作伙伴進一步拓展更開放的音樂生態價值。
具體而言,除了現有的國內外多元化音樂曲庫外,騰訊音樂還將持續為用戶帶來以音樂為主的綜藝類節目、音樂短視頻、有聲讀物和網絡廣播節目等多元體驗。同時,平臺也希望通過騰訊音樂人計劃、音樂直播和全民K歌等活動,鼓勵更多人參與到內容創作中。此外,也將強化跨界合作,為游戲、電影、電視劇和體育等創作原創音樂。
科技層面,通過AI工程、產品研發、影音技術,以創新科技為音樂賦能,為用戶和合作伙伴帶來更卓越的體驗。
具體而言,騰訊音樂將基于大數據和AI技術,進一步發掘音樂的更多可能性。例如,在海量的音樂庫里利用AI實現自動分類流派打標簽,提升其準確度;通過AI學習和分析用戶的喜好和市場的變化,預測歌曲未來的潛力和受歡迎程度。同時,平臺也在探索AI創作音樂和打造虛擬藝人。而隨著5G的到來,騰訊音樂將會繼續投資技術創新,以促進音樂產業的發展。
服務層面,通過發現、聽、唱、看、演出和社交的產品生態,為用戶提供在線音樂和社交娛樂體驗,連接用戶、音樂人、主播、內容創作者和合作伙伴,打造從產品生態、音樂“智”聯到無處不樂的生態服務布局。
具體而言,騰訊音樂通過加強與其他合作伙伴在智能設備與物聯網上的合作,如智能音箱、車載系統和智能可穿戴設備等,讓用戶享受更便捷的多終端、多場景音樂娛樂服務。服務地區方面,騰訊音樂目前已為旗下的線上K歌平臺“全民K歌”在東南亞探索發展機會,讓服務變得更國際化。
在論壇上,彭迦信指出,CTS戰略的內容、科技與服務沒有優先級的排序,每個都很重要,三者也必須協同提升能力。事實上也如此。內容是一直是音樂產業的核心,科技則是推動產業進步的關鍵變量,服務則關乎流媒體時代的用戶體驗,密不可分。
從產業角度來看,CTS戰略縱向上能幫助音樂產業打通上下游的合作關系,實現產業共榮發展;橫向上,通過實現音樂與影視、游戲、汽車廠商、智能硬件等領域的跨界聯動,也將進一步放大音樂價值。
可以看到,CTS戰略是騰訊音樂基于已有生態給出的產業升級解決方案,也為國際音樂產業提供了深入發展的新思路。
從單一內容到“聲”態共創,全球音樂產業的戰略升維
作為中國在線音樂娛樂平臺赴美上市第一股,騰訊音樂以“在線音樂+社交娛樂”兩大業務線為抓手,并憑借多樣化的商業模式成為全球第一家盈利的在線音樂娛樂平臺。某種程度上來說,騰訊音樂在生態打造上的探索,對全球市場來說都具有借鑒意義。
CTS戰略的真正精髓在于,騰訊音樂的視野已不再局限于單一范疇,而是著眼于生態協同、全產業鏈發展的大音樂格局。
事實上,全球音樂產業也已經逐步跳脫出單純追求曲庫數量增加的怪圈,轉向在多元化內容布局、技術、服務等多方面能力。
比如,為了補足內容和服務上的短板,今年Spotify就提出了“音頻優先”的戰略,大舉投資播客平臺和播客內容,同時仍在緊鑼密鼓地研發智能硬件。而流媒體市場的另一個巨頭Apple Music,憑借iPhone、Apple Watch、HomePod等構筑的硬件生態快速崛起,短短4年就收獲了6000萬付費用戶,但近幾年來,Apple Music也在加強在視頻節目、播客內容和藝人合作等方面的投入,以建立更完整的服務生態。
在國內市場,更突出表現在2015年“最嚴版權令”以來,各大平臺都過多地將精力放在內容上,在整體布局上稍顯滯后。而隨著音樂產業的進一步發展,與其他內容方、渠道方的跨界合作將成為大勢。
彭迦信表示,希望以更加開放的合作姿態,協作整合優勢資源,與眾多合作伙伴一起,為用戶提供更為便捷多元的音樂娛樂體驗。此外,CTS戰略還致力于貫通音樂產業全鏈條,甚至輻射整個文化娛樂產業,從而為日后音樂產業向深遠、完善的產業形態發展提供啟發。
騰訊音樂提出的CTS戰略,將平臺內部的“生態聯動”進化到了“生態共建”,從資源整合的角度聯動合作伙伴、行業和用戶,在內容、科技和服務的共同支撐下,實現從單一的產品屬性向多元化、場景化和鏈條化的延伸,為整個產業創造和釋放出音樂的更大價值。
文章內容僅供閱讀,不構成投資建議,請謹慎對待。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海報生成中...
海藝AI的模型系統在國際市場上廣受好評,目前站內累計模型數超過80萬個,涵蓋寫實、二次元、插畫、設計、攝影、風格化圖像等多類型應用場景,基本覆蓋所有主流創作風格。
IDC今日發布的《全球智能家居清潔機器人設備市場季度跟蹤報告,2025年第二季度》顯示,上半年全球智能家居清潔機器人市場出貨1,2萬臺,同比增長33%,顯示出品類強勁的市場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