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胸懷夢想,銳意創新,在被稱為“人工智能皇冠上明珠”的認知智能領域勇攀世界之巔;
他們“頂天立地”,一邊取得多項全球領先的首創技術,一邊推廣認知智能技術應用,服務億萬用戶;
他們不忘初心,始終保持“少年心態”,勵志要用人工智能建設更加美好的世界……
他們是科大訊飛認知智能國家重點實驗室創新團隊,在五四青年節到來之際,他們榮獲了中國優秀青年的最高榮譽——由共青團中央、全國青聯共同頒授的第24屆“中國青年五四獎章”。
歷經六次“技術爬梯” 建設首個認知智能“國家實驗室”
1999年,當22歲的中國科大大四學生胡國平跟隨師兄劉慶峰創辦科大訊飛時,他很難想到,21年后,由他掌舵的科大訊飛認知智能國家重點實驗室,會獲得中國青年的至高勛章。
“中國青年五四獎章的分量很重,得知獲獎后,我們都很高興。感謝團隊所有成員的共同努力。”4月30日,坐在寬敞明亮的辦公室里,科大訊飛高級副總裁、研究院院長、認知智能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胡國平,向記者回顧了20多年來的追夢歷程。
“我是1995年考進中國科大計算機系的。1998年,我當時在中國科大人機語音通信實驗室里,師兄劉慶峰要創業,希望我也加入。”當時,胡國平已經獲得了中科院自動化所的研究生保送資格,有一些猶豫,“劉慶峰指給我看電腦的windows桌面,跟我說,‘我們要給windows加一層語音幕布。’他的夢想和信念打動了我,我就跟著一起到了訊飛。”
作為一家極具技術創新基因的公司,科大訊飛從創辦以來,就一直致力于技術的不斷進步。而從1998年開始就始終堅守在科大訊飛研究院的胡國平,則親歷了科大訊飛的六次“技術爬梯”。
“1999年,訊飛做語音合成,實現讓計算機開口說話;2002年,開始做語音評測,用來評價人們的普通話水平,進入了教育領域;2005年,我們開始做語音識別,讓機器人說話,還要能聽懂人說話,從而進入了電信運營等行業領域;2011年,訊飛啟動新的方向語音云交互,緊隨移動互聯網時代發展潮流。”
2013年,新一輪人工智能熱潮席卷全球。2014年,在連續十多年保持智能語音技術世界領先地位的基礎上,科大訊飛啟動訊飛超腦計劃,進軍人工智能的高級階段——認知智能領域,“目標是讓計算機能理解會思考,掌握知識學習和推理能力。”
為了更好地開展認知智能研究,2017年起,科大訊飛又啟動了腦科學前瞻科研研究。而在同一年,科技部正式批準依托科大訊飛建設我國首個認知智能國家重點實驗室,“我們開始作為國家隊的代表,參與認知智能的國際競爭。”
勇探“無人區” 全球首創多項源頭技術成果
從2014年正式開啟認知智能研究,到2017年獲批國家重點實驗室,再到2020年團隊榮獲“五四獎章”,這六年來,作為公司核心研發團隊,科大訊飛認知智能國家重點實驗室取得了豐碩的成果。作為實驗室的領頭人,胡國平將成績歸結于四個字——“頂天立地”。
“首先是堅持核心技術的‘頂天’,持續進行認知智能的源頭技術創新。”胡國平說,以機器智能超越人類智能的難度為維度,學術界普遍將人工智能分為計算智能、感知智能和認知智能三個主要階段,“其中,認知智能是人工智能的高級階段,可以對人類的知識組織、推理、聯想等能力進行模擬,從而解放人類大量的腦力勞動。”當前,認知智能研究受到全球的廣泛關注,但其學科交叉多,技術挑戰大,很多關鍵技術在國際上并沒有經驗借鑒。
“所以,我們做認知智能的源頭技術創新,就像在‘無人區’探索。”而在認知智能領域的“無人區”里,科大訊飛實驗室已經提出了多項增強語義建模、層疊注意力、神經聯想推理等多項世界首創甚至唯一的原創技術,得到了國際同行的贊賞和借鑒。
“比如認知智能里目前最重要的閱讀理解,我們團隊提出的AOA機器閱讀理解創新技術框架,多次刷新了國際權威評測成績。”胡國平說,2019年3月的評測中,面對谷歌、微軟等對手,科大訊飛的技術在全部兩項指標上都超過了人類平均水平,“這在所有參賽團隊中還是還屬首次。”據統計,近年來團隊在認知智能領域國際權威評測中,刷新多項世界紀錄,獲得20多個比賽冠軍。團隊科研成果也連續多年在領域頂尖會議ACL、AAAI等上發表,論文引用超1000次。
2017年,科大訊飛認知智能國家重點實驗室的另一項技術成果,則震驚了世界。該團隊研制的“曉醫”醫考機器人,在2017年國家執業醫師考試中獲得了456分的優異成績(滿分600分,及格線360分),超過了96.3%的人類考生,成為全球首個通過醫考的機器人。
技術產品在多領域推廣應用 服務億萬用戶
經過多年來的不懈努力和開拓創新,科大訊飛認知智能國家重點實驗室已經具備了解決國際公認復雜難題的科研實力,讓我國在認知智能研究方面走在國際前列。與此同時,實驗室還與兄弟部門攜手,讓認知智能技術在人機交互、教育、醫療、司法等多個行業中應用“落地”,用AI技術賦能各行各業。
“就拿醫考機器人來說。在取得技術成果后,我們圍繞‘健康中國’的重大國家戰略需求,研制了‘智醫助理’基層診療助手和電話機器人兩款示范性應用,提升基層醫生診療能力,在安徽省55個縣推廣應用。”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間,“智醫助理”電話機器人在武漢等數十個地市提供了超千萬次自動電話隨訪服務,為疫情防控做出了很大貢獻。
“特別是在武漢,用機器人做重點人群的隨訪和患者的跟蹤,為醫護人員減輕了任務,發揮了很大作用。”另外,疫情期間,“智醫助理”診療助手還通過病歷分析,篩查潛在高危患者,輔助基層醫生診斷和防控,也為衛健委提供了決策參考,“我們的原創技術,在醫療健康領域得到廣泛應用,還為抗擊疫情助力,這讓我們倍感振奮。”
而在與醫療健康同樣備受關注的教育領域,科大訊飛認知智能技術也在不斷提升行業的智能化水平。胡國平說,利用類人答題機器人的研究成果,科大訊飛孵化出了精準教學系統,“機器和人不同,它可以7*24小時工作,摸清學生的所有答題記錄和學習情況,并進行針對性分析,從而為每個學生提供個性化的作業和課后學習內容,大幅減少學生重復性練習,實現減負增效,因材施教。”據了解,該系統已經在全國31個省級行政區、35000余所學校使用。
據了解,科大訊飛利用認知智能技術成果研發的人機語音交互、多語種語音翻譯、智能客服、個性化學習、智醫助理等系統,目前已成功服務億萬用戶。
創新精神傳承至今 用人工智能建設美好世界
回首22年的技術創新漫漫征途,胡國平始終牢記初心,“我們當時很年輕,但卻都有強烈的信念,就是中文語音技術要由中國人做到全球最好,中文語音產業要掌握在中國人自己手中。”
如今,面對人工智能技術帶來的技術和產業革命,已經43歲的胡國平依然情懷依舊。“在認知智能領域,科大訊飛就是站在世界之巔。和當年做語音一樣,認知智能我們也要做世界第一。對此我們非常自信。”
為了保持世界領先,科大訊飛認知智能國家重點實驗室也給自己定下了目標,“就是每年都要進步至少30%,這樣能讓我們一直保持領先的位置。”讓胡國平欣慰的是,這支平均年齡29歲的創新團隊同樣對認知智能懷有純粹的熱情,“我們的團隊非常單純,就是希望努力實現技術突破,所以我們工作氛圍非常直接、務實,隨時隨地有人提出一個創新的點子,大家就開始討論起來。”近年來,實驗室團隊成員先后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獎2次,省市級科技進步一等獎6次,以及中國科協求是杰出青年成果轉化獎等很多榮譽。
胡國平說,他經常跟小伙伴們說一句話,“愛上自己的工作,不要愛上自己的工作成果。”他說,或許今年的成果,到明年就會被新的成果取代,但作為致力于技術創新的團隊,必須保持一直奔跑、永不停留的姿態。
在他看來,與22年前剛創業時堆滿計算機的小小出租屋相比,如今的科大訊飛認知智能國家重點實驗室,為年輕的研究員們提供了良好的創新環境,“心懷夢想,堅持追求,我們能用人工智能建設更加美好的世界。”
文章內容僅供閱讀,不構成投資建議,請謹慎對待。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海報生成中...
海藝AI的模型系統在國際市場上廣受好評,目前站內累計模型數超過80萬個,涵蓋寫實、二次元、插畫、設計、攝影、風格化圖像等多類型應用場景,基本覆蓋所有主流創作風格。
IDC今日發布的《全球智能家居清潔機器人設備市場季度跟蹤報告,2025年第二季度》顯示,上半年全球智能家居清潔機器人市場出貨1,2萬臺,同比增長33%,顯示出品類強勁的市場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