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騰訊音樂交出了一份差強人意的財報。財報顯示,2020年一季度公司營收同比增10%至63.1億元,略低于市場預期;歸母凈利潤同比降10%至8.87億元。
受疫情及財報業績不及預期影響,騰訊音樂股價盤后下跌5%。分析人士指出,騰訊音樂現有業務已觸及天花板,亟需尋找新的突破口。
目前來看,在線音樂平臺之間的版權爭奪戰日趨激烈,且各平臺都在大力發展泛娛樂業務,給騰訊音樂增添許多壓力。在這一背景下,增長進入瓶頸期的騰訊音樂開始發力長音頻領域,但這能否帶動增長存疑。
一季度凈利潤同比下滑10%、營收增速趨緩,增長進入瓶頸期
財報顯示,騰訊音樂2020年一季度營收63.1億元,雖同比增長10%,但仍略低于市場預期的63.32億元。從營收增速來看,騰訊音樂無疑已進入瓶頸期:2019年Q1至2019年Q4,其季度營收增速依次為39%、31%、31%和35%;在更早之前的2018年,其季度營收增速更是在51%-96%之間。
同期,騰訊音樂的歸母凈利潤為8.87億元,同比下降10%。無論從凈利潤的絕對數額還是增速來看,都是近五個季度的最低值。2019年Q1至2019年Q4,其凈利潤依次為9.87億元、9.28億元、10.26億元和10.4億元,其中Q4扭虧為盈,前三季度的利潤增速則分別為18%、3%、6%。
作為一家泛音樂娛樂平臺,騰訊音樂的收入主要由在線音樂服務和社交娛樂服務兩個板塊構成,財報數據透露,這兩大核心業務增速正在放緩,并且面臨流量紅利見頂的問題。
其中,在線音樂服務主體為QQ音樂、酷狗音樂、酷我音樂,包含訂閱服務、單曲和數字專輯銷售、版權轉售、廣告等業務范圍。據財報,其在線音樂服務一季度收入20.4億元,同比增27.4%,占總營收的32.3%。
財報顯示,訂閱服務收入的增長來源于付費用戶的增長,以及月均ARPUU(每付費用戶平均收入)的提高。一季度騰訊音樂訂閱服務收入占比同比增70%至12.1億元,其中付費用戶增長50%至4270萬,ARPU增長13%。
騰訊音樂另一板塊“社交娛樂服務”以全民K歌的直播打賞收入為主,這一部分為騰訊音樂的主要營收來源。一季度社交娛樂服務及其他收入為42.7億元,同比僅增3.3%,環比下降17.2%,占總營收的67.6%;社交娛樂月均ARPPU同比下降12.9%。
KeyBanc分析師Hans Chung曾指出,今年開始直播平臺監管趨嚴,這可能會影響一季度社交娛樂業務的變現能力,從而導致騰訊音樂營收受損。
對于這一業務增長趨緩的原因,騰訊音樂在2019年四季度財報會議時就已透露,受疫情影響,以及暫停部分音樂版權續訂,導致轉授權收入及廣告收入隨之減少。
一位業內人士對記者指出,騰訊音樂所布局的泛娛樂生態相比其他音樂流媒體平臺而言,擁有更多的變現可能,但是旗下各音樂平臺間仍存在較強的割裂。
“QQ音樂、酷我音樂、酷狗音樂同為音樂流媒體平臺,共享音樂庫,但用戶畫像、功能分區各有不同;而全民K歌則定位熟人社交K歌應用,酷狗和酷我都擁有獨立的在線K歌功能,卻沒有向全民K歌導流,這種割裂一定程度會導致騰訊音樂的整體資源沒有得到充分整合,造成資源浪費。”業內人士表示。
版權之爭愈發激烈,騰訊音樂加碼長音頻“尋變”
從股價角度看,騰訊音樂自2019年3月達到20美元高峰后,一直處于波動下跌態勢,資本市場基本持觀望態度。分析人士指出,騰訊音樂股價不振的直接原因是上季度財報不及預期,更深層的原因在于其現有業務已觸及天花板,亟需尋找新的突破口。
在線音樂領域的版權之爭由來已久,并且還將持續下去。在騰訊音樂公布一季度財報的同一天,網易云音樂便宣布與華納版權達成合作,雙方將在曲庫內容、在線K歌、音樂IP開發等音樂產業上下游展開合作,網易云音樂則會獲得華納版權旗下音樂作品的使用權。
作為騰訊音樂的主要競爭對手,網易云音樂在去年9月獲得阿里領投的7億美元融資之后,便開始在音樂版權方面發力,無形中給前者帶來較大壓力。今年以來,網易云音樂先后與吉卜力工作室、滾石唱片達成合作,并獲得《歌手·當打之年》《我們的樂隊》《聲臨其境》第多部綜藝的音樂版權。
此前統計數據顯示,騰訊音樂占據國內70%的流媒體市場份額,獨家版權數量約500萬首,同時保留的1%獨家音樂作品量為5萬首,音樂版權優勢明顯。然而在今年,這一局面或將隨著騰訊音樂與三大唱片公司的獨家版權協議陸續到期,以及網易云音樂重金投入音樂版權而改變。
財報顯示,騰訊音樂一季度運營成本支出為11.6億元,同比增11.8%,其中銷售和市場費用4.81億元,同比增10.1%。成本支出的增長主要源于騰訊音樂最近幾年對音樂版權的持續發力,然而傾斜大量資金的同時卻未帶來足夠的回報,騰訊音樂一季度在線音樂付費率僅為6.5%,與國外音樂流媒體巨頭Spotify及國內各視頻平臺仍有明顯差距。
2019年Q1至Q4,騰訊音樂的成本支出分別為37億元、39.6億元、43億元、48.1億元。對于在線音樂平臺而言,下一階段的重點變成了影響力和商業化,各音樂平臺都在大力發展泛娛樂業務來提高付費轉率化率。
鑒于此,騰訊音樂開始將長音頻作為未來的發力方向。不管是“酷我音樂”發布“百億聲機”全領域長音頻募集計劃,還是騰訊音樂與閱文集團達成合作,都釋放了其布局長音頻的信號。
然而,以喜馬拉雅為代表的音頻行業頭部平臺早已開始布局長音頻市場,從行業角度看,近期各音頻平臺正努力豐富內容多元化,相繼推出扶持政策,以吸引主播、內容創作者進入其生產體系。與此同時,短視頻行業的迅速崛起,也給騰訊音樂加碼長音頻增加了更多不確定性。
“騰訊音樂想繼續提高付費率并不容易,這需要平臺手中有足夠多優質的版權,前幾年各平臺間進行‘版權大戰’,就是為了留住用戶。”新音樂產業觀察人陳賢江認為,騰訊音樂像Spotify一樣做出多種嘗試,跳出“音樂”的局限,布局長音頻、有聲書的市場,也是一種發展方向。
不過,這一拓展多元收入的舉動究竟能否帶動增長,還需時間來進一步驗證。
文章內容僅供閱讀,不構成投資建議,請謹慎對待。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海報生成中...
海藝AI的模型系統在國際市場上廣受好評,目前站內累計模型數超過80萬個,涵蓋寫實、二次元、插畫、設計、攝影、風格化圖像等多類型應用場景,基本覆蓋所有主流創作風格。
IDC今日發布的《全球智能家居清潔機器人設備市場季度跟蹤報告,2025年第二季度》顯示,上半年全球智能家居清潔機器人市場出貨1,2萬臺,同比增長33%,顯示出品類強勁的市場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