貝佐斯的太空啟蒙,始于1969年7月20日。
那天,人類首次登月成功,五歲的貝佐斯雖年幼,卻在全世界的興奮里,意識到自己正在見證一些了不起的事情。可能他也沒有預料到自己將來會親手打造一個數字王國,封神稱王。
1971年埃隆·馬斯克出生在南非的比勒陀利亞。

其父親是英荷混血,在南非擔任機電工程師,在父親的影響下,馬斯克在科技的路上越走越遠。當漫威系列被世界影迷喜愛的時候,殊不知,現實中的“鋼鐵俠”其實就是埃隆·馬斯克。
人云,俠之大者,為國為民,王者亦是如此。
當兩個不同世界的強人逐漸有了交集,除了思想上的博弈之外,可能還會有更強烈的碰撞,能量之巨,撼動寰宇。
壯志凌云,藍色“奇緣”
貝佐斯童年在農場長大,年齡漸長,貝佐斯對太空的熱愛有增無減,高中時就曾寫了一篇與重力相關的文章,并且拿了獎項,畢業時,他的演講主題也和移民太空有關。
大學畢業后,隨著身家的上漲,他想創立一家太空公司的想法越加堅定、越發有底氣。2000年,貝佐斯創立私人天空公司“藍色起源”。
早期的藍色起源行事隱秘,在江湖里鮮有蹤跡。貝佐斯每周都會抽一天時間,離開主業亞馬遜的業務,投入到自己的副業“藍色業務”里。
另一面,馬斯克的太空夢也沒有停息。很早就創業成功的他,實現財務自由后,腦海里有了一個更大膽的想法。
有一次,馬斯克登錄了NASA的網站,卻沒有發現任何與登陸火星相關的計劃。于是,2002年5月6日,他創建了私人太空公司SpaceX,并開始尋找便宜的火箭,然而結果不盡人意。在讀完他能找到的關于該領域所有書籍后,他認定,想要找到最好的火箭,只能靠自己建造,于是他就真的造了,僅用一年多,SpaceX的第一枚火箭就被組裝起來了。
馬斯克對公司的定位很明確,他堅定的認為SpaceX的出現能把航天領域的價格打下來,可以以600萬美元每次的價格,發射有效荷載超過1000磅的火箭到近地軌道,遠低于市面的費用。
同是太空探索愛好者,且都有自己一片天下的貝佐斯和馬斯克,兩人都在一手抓建設一手抓太空。
從表面上看,藍色起源和SpaceX很像,兩者之間的競爭也一直是媒體們津津樂道的焦點。但事后人們發現,貝佐斯和馬斯克會成為宿敵背后有更深的原因。
星際迷航
時間回到18年前。那一年,美國聯邦航空管理局要在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博物館舉辦活動,紀念萊特兄弟首次進行動力飛行100周年。
馬斯克得知這個消息后,立馬把火箭模型送到華盛頓,并將它放在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博物館正對面。
那天,馬斯克還與貝佐斯見了面,并深談了一下午。兩人交談甚歡,但貝佐斯沒有告訴馬斯克的是:自己也在造火箭,而且他的藍色起源,比馬斯克的 Space X 還早兩年,只不過外界并不知曉。直到2004 年,馬斯克得知了藍色起源的存在,便邀約貝佐斯一起吃飯。
事后,馬斯克談及那次的飯局時說,“我們談了火箭工程。在技術上,他明顯就搞錯了,我當時還想盡可能給他一些建議,但大部分都被無視了。”
這可能也是兩人友誼里的最后一次友好飯局……
盡管兩人分屬不同的世界,都向往著天上的生活,但貝佐斯的目標是月球,而馬斯克的目的地是火星。火星與月球之間的碰撞,結果可想而知。
2013 ,肯迪尼航天中心某發射臺對私營企業開放,Space X 想申請獨自使用。但貝佐斯也想用,于是向美國政府表示抗議。最后以Space X獲勝告終,1年后,也就是2014年,馬斯克簽下發射臺20年租約。
在紐約的一個演講活動中,貝佐斯公開批評馬斯克,稱馬斯克將火星作為殖民地的目標,并直言,誰要想移民火星還不如去珠穆朗瑪峰上住一年,因為那里跟火星比起來就是天堂。
隨后馬斯克反擊稱,藍色起源要發射幾千枚人造衛星的計劃是復制前人的做法,順便還嘲諷了一下藍色起源這個名字。
經過這次事件,兩人的分歧與矛盾也越來越嚴重。
往后的一場激烈“戰斗”是圍繞無人船展開的。
這種智能船的甲板平坦,能夠作為大型火箭助推器的著陸平臺。而火箭部分可以重復使用,能為公司節省數百萬美元。
藍色起源于2010年為這一概念申請了專利,并在2014年獲得專利局批準。然而因為這是SpaceX推進器再利用計劃的關鍵,馬斯克對此并不滿意,SpaceX也不想付錢給貝佐斯。
“這充其量只是一頂‘老帽子’”。SpaceX對藍色起源的專利提出了異議,稱這項技術早在專利申請之前就已經出現了,以上的概念甚至出現在1959年的蘇聯科幻電影《太空召喚》中。
最后法院的裁定基本上對SpaceX有利,藍色起源撤回了15項專利中的13項。
“專利戰”不久后,這兩位億萬富翁開始在公開場合互相冷嘲熱諷。
2015年11月,藍色起源的第一枚可重復使用火箭 New Shepard成功著陸。貝佐斯在推特上發布了一段視頻:“超稀有!用過的火箭。”
馬斯克忍不住插嘴,他在推特上回應說:“也不是很稀有,SpaceX的蚱蜢火箭三年前就已經進行了6次亞軌道飛行了。”并補充說,將某物發射到地球靜止軌道(SpaceX的獵鷹9號)比發射到亞軌道空間 (藍色起源的New Shepard)要多100倍的能量。
2015年12月,SpaceX利用無人船原理,成功回收其首個軌道級火箭助推器。貝佐斯在推特上表示贊揚,并提及了一個月前藍色起源New Shepard的成就,發文稱:“祝賀SpaceX在亞軌道助推器著陸階段取得的成就,歡迎加入我們的隊伍!”
大佬互掐,當然不會只“開嘴炮”——砸錢、挖人、搶單三件套一個都不會少。
馬斯克會搞營銷出風頭,貝佐斯干脆每年拿出10億美元往里砸;馬斯克前腳把不對自己口味的高管開了,貝佐斯后腳就用雙倍工資把人挖過來。
不如貝佐斯財大氣粗,馬斯克也很郁悶,嘴上表示“這就是多此一舉,還顯得魯莽無知”,背地里其實早就開始行動,在公司內部設置郵件過濾器,濾掉所有帶有 “藍色”和“起源”的郵件,以防止對方在自己眼皮子底下挖人。
地表相爭
人在太空,狹路相逢 貝佐斯和馬斯克都認為人類最后的方向是走出地球,但是應該去哪、怎么走,兩人持有不同意見。
馬斯克的愿景是帶著人類移民火星,但是貝佐斯的注意力集中在月球,而近期的目標更多的集中在亞軌道領域。
此外,從爭奪NASA的訂單到挖人才墻角,馬斯克和貝佐斯幾乎針鋒相對。
2014年3月25日,馬斯克在一次晚宴上分享了SpaceX將在海上登陸的計劃。10天后,一個名為《海上登陸太空車相關系統和方法》的專利被美國專利局批準,申請者是藍色起源。這份基本上模擬了馬斯克發言的專利讓他氣急敗壞。最終SpaceX訴訟成功,而接下來,馬斯克和貝佐斯的戰場,挪到了社交網絡上。
能讓兩個有頭有臉的億萬富豪像小學生一樣拌嘴,或許真如馬斯克所說,“因為熱愛”。
根本上,這與兩位創始人的行事風格有關。一個如俠,性格灑脫,可以為了測試逃生系統炸毀一枚價值6000萬美元的火箭。一個像王,穩中求勝,每年花10億美金支持太空探索。但在商業火箭的發射次數上,藍色起源要遠遠落后于SpaceX的70多次發射。
現在,兩家公司在太空互聯網計劃、登月計劃上面展開競爭。不管結果如何,上天這事里,馬斯克和貝佐斯的“仇怨”是越積越深。天上的事沒完,地上的戰火又起。
其實,早在2016年,亞馬遜就開始嘗試在英國用無人機投遞包裹,不過各國對飛行器的管理非常嚴格,發展自動駕駛車輛似乎是個更好的選擇。
2017年4月,《華爾街日報》報道稱,亞馬遜已經組建了一個12人的自動駕駛研發團隊,專門研究如何快速交付快遞包裹。其中,當時已經開始研發自動駕駛卡車、叉車、無人機。此外,交付客戶之前的“最后一英里”也十分重要。
從這時起,亞馬遜已經明確將要入局自動駕駛。只不過亞馬遜僅研發送貨車輛,并不載人行駛,暫時沒有威脅到馬斯克的自動駕駛業務。
2018年1月,亞馬遜自動駕駛的首個成果在美國亮相。這款由豐田、Uber、亞馬遜、必勝客共同研發的裝備,主要用來配送必勝客披薩。亞馬遜只是作為參與者之一,并不是項目的主角。
據外媒報道,亞馬遜在收購Zoox之后,每年至少還要投入20億美元才能讓Zoox的自動駕駛技術從實驗室走進現實。當然,預期的回報也將非常豐厚。
另一邊,特斯拉的自動駕駛現在仍然是L2級別的輔助自動駕駛。盡管馬斯克已經多次承諾,2020年底前可以實現L3以上的完全自動駕駛,但目前來看并不樂觀。
而馬斯克推進的百萬自動駕駛出租車計劃也是困難重重,一方面,特斯拉并沒有拿到監管部門的批準,另一方面,特斯拉也還沒有證明這些車輛可以完全勝任更復雜的城市道路。
而亞馬遜所要布局的無人駕駛物流車和最后一公里的配送車輛則沒有這一風險,這被視作亞馬遜反擊的最佳時機。
2019年,貝佐斯以超低打折價的12億美元就將Zoox這家自動駕駛領域的明星創業企業收購。貝佐斯在馬斯克主業領域的動作,又觸碰到了馬斯克的敏感點。馬斯克直言貝佐斯是“抄襲狗”。
2019年3月,特斯拉起訴ZOOX和其加入ZOOX的四名前員工,稱他們竊取特斯拉包含WARP(物流軟件平臺)系統在內的大量商業機密和技術。
特斯拉表示,ZOOX借助這些技術得以直接跳過一些重要的研發步驟。
這事的結局是,雙方達成和解。
馬斯克一直放言,要在2020年中,特斯拉的自動駕駛將達到徹底的全自動駕駛,不再需要人為操控,甚至司機都不需要再邊開車邊關注路況。
當時,ZOOX的高管就公開反對了馬斯克的“高談闊論”,表示特斯拉沒有任何可能在2020年完成全自動駕駛。
事實勝于雄辯,截至到目前,特斯拉不僅沒有實現全自動駕駛,反而深陷各種麻煩事中。
現在,亞馬遜收購ZOOX后,分析師表示,亞馬遜利用Zoox現有的技術開發“更高效的長期配送網絡”的潛力,每年可為公司節省200億美元。在自動駕駛這件事情,貝佐斯暫時領先。
最終這場俠者和王者之間的戰斗,還在繼續。輸贏和勝負誰都沒法判定。不可否認的是,無論是貝佐斯還是馬斯克都意識到,他們的夢想在一次又一次的碰撞與摩擦中漸漸靠近。而兩人,即便有天大的仇恨,也并不希望看到對方失敗。
馬斯克說:“如果有按鈕一按能讓藍色起源消失,我是不會按它的。我認為貝佐斯正在做的事情是件好事,是被太空中的商機、冒險和自我意識所驅使的。”
貝佐斯也說:“通常,把商業競爭想象成體育賽事是很自然的。有人以勝利者的姿態離開賽場,有人以失敗者的姿態離開賽場。但商業中有一點不同,在我看來,勝利者越多越好。我希望 Space X 能夠成功,也希望藍色起源能夠成功。”
最后,關于二人的上天入地之爭,我想引用二人的話作為結尾。
貝佐斯說:“我可能沒法活到這一切都成為現實的時刻。”
而馬斯克在提及火星殖民化時也提到:“我可能沒法活到一切都自給自足的時候。”
但“天空沒留下翅膀的痕跡,而我已飛過”,一切夢想,總要有個開始……
部分素材來源:
腦極體《天上地下,馬斯克和貝佐斯終有一戰?》
直通硅谷劉老師《深扒馬斯克與貝佐斯在太空旅行問題上持續數年的史詩般戰斗!》
文章內容僅供閱讀,不構成投資建議,請謹慎對待。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海報生成中...
海藝AI的模型系統在國際市場上廣受好評,目前站內累計模型數超過80萬個,涵蓋寫實、二次元、插畫、設計、攝影、風格化圖像等多類型應用場景,基本覆蓋所有主流創作風格。
IDC今日發布的《全球智能家居清潔機器人設備市場季度跟蹤報告,2025年第二季度》顯示,上半年全球智能家居清潔機器人市場出貨1,2萬臺,同比增長33%,顯示出品類強勁的市場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