磨礪五年,金融壹賬通迎來發展拐點,金融服務生態圈的成熟,將打開金融壹賬通的市值空間。
在2019年12月14日,赴美上市的第二天,金融壹賬通(NYSE:OCFT)董事長兼CEO葉望春博士給全體員工發了一封內部信。
在這封信里,葉博士寫下了這樣一句話:“上市不是終點,而是快速發展的新起點。”
不過,作為引領公司的管理者,葉博士顯然還有沒寫出的后半句,作為一家面向金融機構的商業科技云服務平臺,金融壹賬通最為需要的,其實是一個發展的拐點。
2020年8月5日,金融壹賬通迎來了這個拐點。
8月5日,金融壹賬通發布2020年二季度財報,金融壹賬通二季度營收7.74億元,同比增長48.4%;基于持續的成本優化,金融壹賬通本季毛利潤增長93.4%至2.97億元。
盡管金融壹賬通整體依然虧損,但在營收端、成本端、產品端、客戶端、模式端多項運營數據上,公司均都體現為全面提升。尤其是逐漸顯現的生態效應,讓金融壹賬通逐漸清晰了發展方向,也得到了資本市場的熱烈響應。自今年4月以來,金融壹賬通的股價實現了月線五連陽,已攀升至24.64美元。
作為平安旗下四大科技獨角獸之一,金融壹賬通的這個拐點,似乎預示著一個全新的開端。
商業模式成型 運營收入高速增長
營收規模持續增長,各項成本進一步降低,這是金融壹賬通本季財報的縮影。
金融壹賬通的業務共分為兩大類,分別是初裝收入和交易運營收入。初裝收入指的是金融壹賬通作為技術提供方,為客戶定制化的建設平臺所產生的費用;交易運營收入則是除完成平臺建設外,還繼續提供技術支持和運營服務,助力企業全面數字化轉型。
按業務類型劃分,金融壹賬通的交易運營收入可以分為四部分:移動銀行(Business origination)、智能風控(Risk management)、運營支持服務(Operation support)、初裝后持服務業務(Post-implementation support)。
在二季度中,金融壹賬通整體營收增長48.4%至7.74億元,增速進一步加快。這主要得益于初裝收入、運營支持服務和初裝后持服務業務的高增長。
作為金融壹賬通創收的重要切口,二季度初裝收入71.5%的高增長表明認可金融壹賬通的用戶越來越多。
近年來,金融壹賬通加速與金融機構客戶建立合作伙伴關系,采用“采用—深化—融合”的客戶開發方法。在初期以低價向用戶提供需求產品引流,隨后通過交叉銷售更高利潤的產品加深合作,最終達成平臺融合的目的。
在初期,這套“采用—深化—融合”的策略,會由于低價引流和犧牲利潤,甚至因此產生較大虧損,但隨著與用戶間粘性加深,金融壹賬通將逐漸成為用戶不可或缺的伙伴,再利用交易運營業務持續變現。
突如其來的疫情給經濟按下了暫停鍵,銀保監會發布了《關于進一步做好疫情防控金融服務的通知》,要求各金融機構積極推廣線上業務,優化豐富“非接觸式服務”渠道。然而,這卻給金融壹賬通提供了市場機會。
疫情導致金融壹賬通的運營類服務需求急速上升,二季度運營類產品收入同比增長170.7%,收入占比從20%上升至37%。得益于該模塊的推動,交易運營類業務的總收入同比增長41%至5.58億元。

短期來看,金融壹賬通的業績將會持續增長;長期來看,未來,隨著金融壹賬通與用戶間粘性的增加,交叉業務將越來越多;同時,由于核心業務重置的超高成本,用戶將與金融壹賬通深度綁定,最終形成共生關系。
降本提效,規模效應顯現
效率是企業在規模化過程中的必然追求,缺乏效率,單純追求量級的規模化,在很大程度上反而會為企業造成負擔。
在二季度中,金融壹賬通總營收同比增長48.4%,但運營成本卻僅增長29.6%,由此使得毛利潤大漲93.4%。簡而言之,這像是僅用很少的錢干了更多的活,在金融壹賬通身上,規模效應正逐漸顯現。
在各項運營開支方面,除研發費用66%的增速超過營收增速外,行政費用的增速僅為26.8%,而營銷費用更是出現同比回落。
這就意味著,金融壹賬通在運營策略并未發生明顯改變的情況下,營收突然爆發式增長,伴隨而來的結果就是營業利潤率從-68%上升至-47%,較之去年同期上升了21個百分點。

金融壹賬通本季度展現的規模效應并非偶然,實際上其“采用—深化—融合”的方法論就是為了實現最終的規模效應。當金融壹賬通經過拓客前期的低利潤期后,大批第三方客戶的成熟帶動更多交叉銷售的實現,甚至客戶會主動使用他們覺得好的產品。
這種規模效應與金融壹賬通的平臺價值形成了彼此加成。金融壹賬通平臺上的用戶數量越多,平臺的價值也就越大;平臺的價值越大,其對金融機構的吸引力也就越強。
在業績成熟期,金融壹賬通將不會再因為拓客而犧牲利潤,隨著整個生態的不斷完善,業務正循環開啟,盈利指日可待。
金融科技賽道的三重循環
從創立至今,金融壹賬通都在不停蛻變。回顧歷史我們發現,金融壹賬通所屬賽道正在經歷三重循環蛻變,目前,公司已經完成了雙重循環的建設。
在2015年,平安集團為解決集團的數字化轉型,整合平安壹賬通、前海征信、銀行壹賬通三大業務,成立了金融壹賬通。
基于平安集團強大的內部孵化能力,讓金融壹賬通在創立初期就積淀了超強的核心技術。在當時,金融壹賬通還僅僅是平安集團內循環的一環。從2017年開始,金融壹賬通逐漸從平安集團獨立。在業務上,除平安集團和陸金所外,金融壹賬通開始主動拓展更多的第三方金融機構客戶,這為金融壹賬通打開了更大的業務空間。
平安雖然是全國最大的綜合性金融集團,但如果僅為一家客戶服務,那么金融壹賬通就將高度依賴于平安的增長。而在向第三方金融機構開放后,金融壹賬通的平臺屬性被激活,進入中國金融外循環,同時也進入高速增長軌道。
自2019年開始,“新基建”東風漸起,在這場萬億市場的博弈中,深耕多年的金融壹賬通正開始扮演領航者的角色。
今年4月17日,備受關注的天津口岸區塊鏈驗證試點項目上線試運行已滿一周年,這不僅是國家部委參與的重點區塊鏈項目,同時也是中國金融領域的重要革新——發揮區塊鏈優勢,進一步促進數據共享、優化業務流程、降低運營成本、提升協同效率和建設可信體系。
為天津口岸區塊鏈驗證試點項目提供支持的,正是金融壹賬通。除了提供底層框架之外,金融壹賬通同時還作為平臺運維方,協助完成數據字段清理,并上門進行節點部署及系統對接服務。
在國家級示范項目中擔任重要角色,金融壹賬通在研發、服務能力上的積累不言而喻。
截至2019年底,金融壹賬通累計服務621家銀行、96家保險公司,包括國內100%的大型銀行、99%的城商行和52%的保險公司。
從平安內循環到中國金融外循環,顯然金融壹賬通已經成為“新基建”不可或缺的力量,而在錄得本季度亮眼的經營數據后,其生態價值已經開始顯現。
就目前而言,金融壹賬通的志向顯然不僅限于此,而是將目光放到了更大的國際大循環中。
截至2020年6月底,金融壹賬通在海外已與超過15個國家和地區的超過50家客戶建立合作關系。在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柬埔寨等國,金融壹賬通都已通過建立分公司或與當地企業合作的形式打開了市場局面。
其中,在中國香港取的得虛擬銀行牌照的“平安壹賬通銀行”,已經于今年6月正式啟動試營業。在印尼,阿布扎比,新加坡及歐洲落地了四個新項目:與印尼征信機構推出征信模型,與阿布扎比國際金融中心合作“數字實驗室”,與新加坡資訊通信媒體發展局、新加坡中華總商會及深圳市中小企業服務局共同搭建亞洲中小企業中心(Asian SME Hub)線上平臺,與瑞士再保險公司共同開發針對歐洲市場的智能理賠解決方案。
目前,金融壹賬通正在嘗試從國內市場的外循環進入到國際市場的大循環中。單就金融壹賬通目前的成績而言,規模效應已經顯現,整個生態屬性日漸成熟。
未來,如果金融壹賬通完成全球布局,那么其實力將翻倍增長。正如此前分析的那樣,當金融壹賬通的規模越大,其核心價值就越高。現在的虧損只不過是為了明天更大的收獲。
對于投資者而言,有希望的等待,無疑是投資于未來的最好邏輯。從這個意義上說,買入或持有金融壹賬通的股票,既是在買入它的既有業務,也是在買入它的既有能力,更是購買它的長期價值。
金融壹賬通這家出身于平安內部的公司,在當下金融科技方興未艾、金融機構紛紛實現數字化的大趨勢里,它有著滴水穿石一般的耐心。對于市場而言,它考驗的同樣是投資者的耐心。
阿爾法工場研究院原創·作者|林曉晨
文章內容僅供閱讀,不構成投資建議,請謹慎對待。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海報生成中...
海藝AI的模型系統在國際市場上廣受好評,目前站內累計模型數超過80萬個,涵蓋寫實、二次元、插畫、設計、攝影、風格化圖像等多類型應用場景,基本覆蓋所有主流創作風格。
IDC今日發布的《全球智能家居清潔機器人設備市場季度跟蹤報告,2025年第二季度》顯示,上半年全球智能家居清潔機器人市場出貨1,2萬臺,同比增長33%,顯示出品類強勁的市場需求。